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建造计划出炉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11:39 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建造计划出炉始末
未来的“上海中心”被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中银大厦等环抱其中(蔡小川 摄)

  “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驱动力下,商业社会里的通天塔——一座比一座更高的摩天大楼在不断竖起。5月底,上海新的“第一高”方案确定——580米的“上海中心”,被设计成盘旋上升的龙形。

  记者◎贾冬婷 摄影◎蔡小川

  “金三角”的新高度

  如同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龙尾在顶部上翘。刚刚确定中标的美国Gensler建筑师事务所对其“上海中心”设计的描述是:“它的三角形体顺时针方向盘旋上升至顶端,强化了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引擎的国际城市的动感意象。”

  “‘龙形’方案很讨巧,呼应中国人对龙的情结。”一名建筑师评论说。这让Gensler在最后一轮战胜了竞争对手——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和他的“尖顶型”方案。诺曼·福斯特的方案如一只摩登“竹笋”破土新生,但建筑只依赖3个支撑点承载,对施工方考验很大。“龙形”的优势还在于,顶端可以借由天线进一步“长高”。

  “上海中心”所在的Z3-2地块位于小陆家嘴核心区,被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中银大厦、东方明珠环抱其中。几年来,这里只是个临时的高尔夫练习场和附近高楼的停车场。今年初,一波三折的Z3-2地块最终确定了业主,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4亿元,由上海市城投公司、陆家嘴股份公司、市建工集团三方合资成立,分别占股51%、45%和4%。随着这座580米的第一高楼预期于今年12月拔地而起,2014年竣工,“这里将是陆家嘴乃至上海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引擎”。

  “上海中心”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最初的建造计划要追溯到15年前。据1993年制定的《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陆家嘴Z3-2地块,将建设3栋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品”字形布局,打造核心区“金三角”。

  当年建造摩天大楼的原始动力并非是节约用地。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华东规划建筑设院副院长李东君参与了1993年陆家嘴中心区的规划,李东君记得,当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正流行:“城市形象源于公众印象的第一感觉,是个别意象的叠加。城市设计的标准在于易读性和印象性。”巴黎拉德方斯的大拱门又刚建成,更强化了这一理论。小陆家嘴的标志在哪里?李东君说,当时强调突出两个点,一是东方明珠,另一个是中央绿地和核心高层。而在考察了各国的CBD后规划小组成员们发现,美国有中央公园,英国有海德公园,上海也应该有一大片中央绿地。就这样,一边是10公顷的绿化,另一边是3栋360米到400米的超高层,“3栋高楼像是种在花园里的”,“这一阴一阳,也暗合了中国的太极文化”。

  3栋摩天大楼作为小陆家嘴的“认知地图”,不仅是形态上的,也是土地价值上的。李东君说,他们希望借此实现对土地价值的动态控制。陆家嘴被规划为从内到外3个圈层:核心层为360到400米的超高层建筑,中层160到200米高的建筑,外层100米左右高度的建筑。

  一开始摩天大楼计划是两栋,后来觉得量上可能不够增加到3栋,而且“两个成对,三个才能成群”。随着1999年420米的金茂大厦、今年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的建成,摩天大楼“金三角”计划已经完成了2/3。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超高层大厦的建造会加剧本已严重的上海地质沉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高层建筑超过4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就有1000多幢,上海每年正在以1.5厘米的速度下沉。尤其是在陆家嘴,地面年均下沉3厘米,而金茂大厦附近平均下沉达6.3厘米。

  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规定上海城市规划中要“双增”——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减少建筑容量,减少高层建筑。将严格执行住宅楼容积率2.5以内、写字楼容积率4.0以内的标准。这一规定被视作对超高层建筑的限制令,或许“上海中心”将是10年内上海的最后一栋摩天大楼。

  正如预期中那样,摩天大楼将在陆家嘴的核心呈三足鼎立之势,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高度。3栋楼在方案中分别被设定为88层320米、96层340米和100层360米,但在实际建设中,3座摩天大楼都冲破了高度限制,而且一栋比一栋高,努力在它们的时代攀登“第一高”的峰顶。

  奢侈的图腾

  金茂大厦的88层是浦东不可不去的观光点,它无可比拟的高度让70元的高额票价也似乎有了充分理由。站在一秒上升9.1米的高速电梯里,整个上升过程在45秒内就可完成,让人又遗憾又赞叹。站在这个高度,无论是从500美元一平方米的玻璃幕墙向外看,还是向内俯瞰建造在53层以上的五星级凯悦饭店,都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某一个方向的玻璃幕墙上标注“人民广场:4公里;罗马:8700公里”。人民广场是即时可见的,于是仿佛罗马也就在脚下了。

  在上海对高度向往了l50年之后,金茂大厦将此做了一个暂时的终结。这一高度是如此动人,然而,这一高度的代价是什么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与SOM合作金茂大厦的结构设计,该院总工程师顾嗣淳对记者说,摩天大楼的重量巨大,如何将其可靠有效地传递至地基上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金茂大厦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上海的软土地质条件,200多米深见不到岩层,而桩基不仅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承担大厦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必须控制地基变形。因此,金茂大厦的桩打得密且深,主要靠摩擦受力。控制沉降是7厘米,现在金茂6.5厘米的沉降还在限度之内。金茂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是结构体系。顾嗣淳说,随着高度的增加,摩天大楼必须增加“有效宽度”以增加其抗侧刚度。金茂所采用的方法是“伸臂桁架”,从下到上有3道加强层,每层8个伸臂桁架,这也是国内在超高层建筑中首次采用这一技术。此外,摩天大楼受到的水平风力非常大,要通过风洞试验来了解它所受的风荷载及风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水平位移及晃动的加速度,使居住在大厦中的人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超过40层,高楼的造价会陡增。”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总裁周学望对记者说,建造摩天大楼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资金。高度早已不是问题,建筑师们现在完全可以建1000米以上的高楼,但超高的大楼需要极坚固的材料和深入地下的结实地基,这样的大厦动辄要花费上亿美元。横空出世的金茂大厦就花了5.4亿美元,在当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运营维护成本——“金茂开门100万”,每天的运营费用都在100万元左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