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王旭明离任暴露新闻发言人制度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5:43 中国青年报
专家称王旭明离任暴露新闻发言人制度瓶颈
  >“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这块牌子一定要带走。”7月16日,即将离任的王旭明在教育部自己的办公室里深情地说。本报记者 桂杰摄

  有人说王旭明的离任对于新闻发言人制度有风向标式的作用,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安斌并不赞同。他说,作为一个出色的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的调动属于正常的工作调整,没有更多的意味,也绝对不是因为他是个有争议的人。

  在史安斌眼中,在王旭明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这5年,教育部对王旭明的工作十分支持。史安斌就曾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如果其他部委的领导能够像教育部的领导一样支持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将会走出更多的王旭明,在新闻发言人中,王旭明是少数,他的独特经历成就了他从事这一职业的优势,不是依靠一天两天短期的培训能够培训出来的。”

  史安斌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国外引入中国需要一个本土化过程。在海外,新闻发言人只是一个职位,而不是官位,海外的新闻发言人都是由媒体公开招聘来的,比如白宫的新闻发言人没有任何级别,但可以列席最高级别的会议,直接了解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思想动态。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一般都是由级别不太高的政府官员兼任。因此,一些干得比较好的新闻发言人,比如上海市政府原新闻发言人焦杨和南京市政府原新闻发言人徐宁,包括王旭明在内,在升职之后都离开了新闻发言人的岗位,这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瓶颈,也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局限性。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后的最大成果是改变了政府对新闻的看法,中国政府以前的管理不够国际化,自己认为不能发的新闻就迟发,或者捂住不发,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行把旧闻和不闻取消了,政府变成了新闻的主动传播者,这些做法在国际社会上改善了中国政府的形象,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声誉。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讲到了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制度,这是中央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全面肯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重要性。

  “如果可以在政治体系中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像王旭明这样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其实可以干一辈子,因为目前有很多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的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是在照本宣科,根本说不出东西来。”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