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9:41 央视《讲述》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6月11日)

  特别视点:地震中,他带领35名突击队员修复通信光缆。山体滑坡,只要退后一步他就可以安全,但在千钧一发时 ,他让队员快跑,自己勇敢迎向死神……

  蒋 书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从那一刻开始,住在成都双流的李润维心中的恐惧和担忧 就没有间断过。地震第二天,她与远在马尔康的丈夫简单通过一个电话后,丈夫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一、推倒战友,重石砸在身上

  当时李润维的家人,还有丈夫的一些朋友都给李润维的丈夫打电话,可就是打不通,家人特别着急。最让李润维辗转 难眠的,还是丈夫要去执行的那个十万火急又凶险难测的任务。大地震发生后,震中心汶川县城瞬间成了“孤岛”,由于道路 损毁严重,救援人员和医疗、生活物资迟迟不能进入。情况更糟的是,引导救援的通讯光缆几乎全部被坠落的山石,倒塌的房 屋砸断了,汶川里面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多少个生命急需抢救,这些都无从得知。此刻,通讯光缆,就是维系着无数人希望的 生命线。李润维的丈夫刘建秋,作为中国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施工队队长,正带着35个抗震救灾保通讯突击队员,在全 力打通马尔康经理县至汶川这条长240多公里的通讯生命线。

  李润维担心丈夫的安全,因为那段时间地震最严重,所以每天她给丈夫都要打好几个电话,但全都打不通。通讯中断 ,联系不上丈夫,李润维整日整夜都合不了眼睛。她惟一能做的,就是依靠四川移动的应急指挥中心来了解前方的一举一动。 从那里她得知,丈夫所在的突击队已经顺利挺进了理县,距离震中心汶川只剩下60多公里了,所有人注目的通讯生命线似乎 即将要被打通。可就在大家翘首以盼好消息传来时,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却突然降临。5月16日下午1点25分,理县突然 发生5.9级强烈余震。

  只听得“嘣”的一声,就地动山摇,恐怖的一幕出现了,漫天大大小小的飞石像下冰雹一样夹在尘土中从山崖上坠落 ,瞬间砸向毫无戒备的人们。而此刻,大部分突击队员都背冲着山崖正在埋头施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洪亮而坚定的声 音从人群中传出来:“不好,兄弟快闪开,大家赶快躲!”

  这声呼喊像拉响了一道警笛,唤醒了山脚下的每一个人,就在头顶袭来山石的同时,大家纷纷丢下工具向安全的地带 狂奔去。烟雾沉沉,空气的能见度很低,连两米开外的东西都看不到。

  看着慌乱的人群和扑面而来的飞石,队员李维祥被眼前的一幕吓懵了,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只觉得背后被人猛推了一 把,他就顺势倒在地上。回过神来,李维祥还是没有搞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他只依稀记得,当时在自己身后的只有队长刘建 秋。而当他回头看刘建秋的时候,他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肩上的血不停地流。

  那一幕,李维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刘建秋身体旁边,他清清楚楚看到了一块铁饼大小的石头,上面沾满了斑斑血 迹,而石头落下的地方,恰恰是自己刚才所站的位置。他这时清醒地意识到,那个石头是从他背后打过来的,正是因为队长刘 建秋推了他一把,才得以逃过此劫,否则现在躺在地上的人就是自己了,而刘建秋却因此而受伤。

  二、千钧遗嘱,字字揪心

  让在场所有人都动容的是,在刘建秋身后,不到一米远就是一片安全地带,哪怕向后倾一倾身体,也许此刻他都不会 倒下。可就在这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甚至只是一个短短瞬间,他本能地选择了向前,向前用自己的身躯,用张开的手臂为队 员去挡住了飞石。没有人知道,在那一刻,他需要多大的勇气。所有的同志看到他受伤的样子都泪水长流。

  落下的石头砸在了刘建秋右颈的椎动脉上,血流如柱,正从这里经过的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目睹了整个过程,刚刚那 个瞬间发生的一切,让很多人饱含热泪,医疗队员们协同突击队员七手八脚地把刘建秋抬进一个临时医疗帐篷,竭尽全力为他 进行紧急消毒输血处理。那天晚上,30个工友都守着他,大家都没有语言,只是默默为他祈祷。而刘建秋却感到自己不行了 ,他拉着郭建平的手,交代他把兄弟战友都安全地安排好,这样他就放心了。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际,他却留下这样的遗言,大 家的心都相针扎一样痛。

  伤口流血过多,又要忍受着巨痛的折磨,刘建秋脆弱的生命在死亡线上顽强地挣扎着。突击队员们想到了刘建秋远在 成都的家人,可谁都不忍心把实情告诉李润维。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李润维已经有了强烈的不安,丈夫到底怎么样了,她真 想立刻飞到丈夫身边,然而从成都到理县,因为地震很多地方出现了山体滑坡和路面断裂,200公里的路途,成了李润维和 刘建秋无法逾越的距离。丈夫在理县抢救,李润维却只能坐在成都的家里,撕心裂肺地熬着每一分每一秒。她一直翻看着丈夫 的照片,一直看到流泪。

  李润维已经得知了丈夫受伤的全部经过,面对那个关键时刻的选择,她不怪丈夫,从同学到夫妻,两个人已经携手十 五载了,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刘建秋,再有十次百次险情,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而现在,她只祈盼老天 能满足她惟一的愿望,希望这一次,丈夫还能像三个月前那样,再次化险为夷。

  李润维还记得那是今年的大年初三,听说单位要组织去江西支援冰灾通讯抢修,刘建秋二话不说就报了名。妻子当时 阻拦他,叫他别去了,可是他说,我们在这里比别人幸福多了,你没有看到受灾人民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就这样 ,他毅然踏上了去往灾区的路途。

  江西的冰灾百年不遇,踩在冰和雪上架设被压倒的电杆,需要格外谨慎,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大家 都争先上去,这时,身为队长的刘建秋挺身而出了,他说,他身体灵活。其实大家都明白,他是怕别人出现危险,他宁愿把危 险留给自己。山上的积雪已经盖到膝盖了,大概有50公分左右高。

  三、下辈子我们还做兄弟

  然而就在刘建秋在高空调好光缆线,准备上夹板时,意外发生了。本来他已经可以下来了,但他坚持再弄得好一点, 反正这次也是抢险,就做得好一点。结果,这时,扶手一滑,一下子就把他卡在那个缝隙里,几个指头全部都压出血了。而下 面的同事对此还毫不知情。他坚持了很长时间,中指和无名指都快被夹烂了,他终于开口说,下来休息一下。这时,他脸上全 是豆大的汗水,大家看到他的手指都大吃一惊,可是他却说没事,毫无怨言。

  支援江西抗冰灾回来后,刘建秋只在家里停留了两天,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马尔康进行“村村通”工程。就连这次紧 急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他都是用还未痊愈的右手来作业的,一想到这儿,李润维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的疼。她甚至想如果丈夫这 次平安归来,无论如何她都要把丈夫留在身边,不要再这样劳累,不要再受哪怕一点点伤害,可是,老天却没有给她实现这个 心愿的机会。2008年5月17日9点,36岁的刘建秋终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在离家200公里远的理县,在他热爱 的岗位上,在他那些好兄弟们的陪伴下,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临走之前,他的眼睛是虚虚的,满是泪水。郭建平给他把眼泪擦干,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不行了,可是他对生 命充满了留恋。兄弟们在呼唤着他,他们告诉他,家里还有妻子在等着他,可是,刘建秋再也听不到家人的呼唤,朋友的呼唤 了,他不知道,66岁的父亲和12岁的女儿还有着好多的话要和他说,好多的心愿等着和他一起实现。

  在家里,父亲每天都盼着儿子回来同他一起喝酒,他想着儿子这次一定又会做出很大的成绩,他一定要单独跟儿子喝 一次酒。父亲还告诉他,干一行要爱一行,他知道,他平时对儿子的教育没有白费。女儿从小就很外向,小时候和淘气,她想 着这次爸爸回来了她一定要乖,要听话,表现地好一点,再也不淘气了。李维祥默默地对着他的遗体说,这辈子我们是兄弟, 下辈子还是兄弟。

  从理县到成都,从成都到整个四川,在灾难袭来的特殊时期,在家园被摧毁的绝境之中,一种坚强勇敢,无所畏惧的 力量随着刘建秋的故事蔓延开来。当刘建秋的遗体从理县运送回成都双流县老家时,虽然已是凌晨两点,虽然顶着余震不断的 危险,依然有上千名熟悉和陌生的父老乡亲们自发地赶到路口,来迎接刘建秋回家。他的战友也都来送他了,尽管他离开了, 可是他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战友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用最大的力量报答社会,这是所有人的心愿。

  刘建秋虽然走了,但他要把通讯光缆加紧通到汶川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这些都被他那些患难与共的兄弟们时时刻刻铭 记在心。5月19日18点30分,虽然没有了队长的带领,35名突击队员还是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光缆铺到汶川 ,至此,马尔康至汶川通讯线路全线修复贯通,为灾区的救援和运送物资提供了通讯保障。与此同时,刘建秋也被中国移动集 团公司授予“抗震灾抢通信一等功”荣誉称号。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