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领事官员回忆保护台胞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11:38 国际先驱导报

  “领事保护:台胞享受同等待遇”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邓媛 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此次马达加斯加台商失踪事件中,中国驻当地使馆快速的应变和处理能力广受台湾媒体称赞,《联合报》用“积极作为”四个字来形容中国大使馆的有效工作。不过,在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副主任陈雄风眼中,中国驻外大使馆做的都是份内之事。

  “我们的工作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为本国公民服务’。” 7月15日,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陈雄风表示:“大陆居民、台湾同胞,因为都是中国公民,所以我们会对他们一视同仁。”

  其实,“马达加斯加事件”只是中国驻外大使馆正常处理海外台胞救助案例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至今,但凡符合‘本国公民’这一条件,我们就会无差别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陈雄风告诉记者,无论是战乱所在国,还是自然灾害所在地,只要有中国公民的地方,都会及时出现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的身影。

  两次“千里大撤退”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中国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撤侨行动。其中,从伊拉克和科威特撤回的7000多名中国工人中,就有大量台湾籍劳务人员。

  “其实,当时台湾在科威特是设有驻地机构的。可是,没等战争打响,台湾的当地机构就先行撤离,留下了上千名台湾劳务人员无所依靠。”陈雄风回忆说,突然在战争前失去了组织者,这些台湾工人不由惊慌失措起来。就在这时,是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向他们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中国大使馆的调配下,专职负责撤离台湾工人的使馆人员,组织好了撤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于是,上千名台湾劳务人员登上一队插满五星红旗的车辆,和他们的大陆同事一起离开了战乱之地,行至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安全区域,这就是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千里大撤退”。

  时隔15年,当台胞人数较多的所罗门群岛爆发骚乱时,又是中国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最先出现在受困的台湾同胞前。“等出了事儿他们全跑了。”一位台胞一边感激地握住救援人员的手,一边痛斥台湾当地机构的不负责任。

  事实上,据陈雄风介绍,2006年骚乱爆发时,中国与所罗门并未建交,是中国驻邻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使馆第一时间派署工作人员前往营救,“大使馆想办法租借了四家飞机,分三天将滞留的台胞、华人华侨转移至巴布亚新几内亚。”陈雄风说。而这一次,台湾设在所罗门的机构又提前当了“逃兵”。

  台湾渔民随身携带五星红旗

  除了这些惊心动魄的大撤退,陈雄风印象最深的还有一次台湾渔船误闯巴基斯坦海域事件。

  2006年3月的一个傍晚,一艘本该在伊朗海域正常捕鱼的台湾船只意外闯入巴基斯坦海域,被当地警方连船带人全部扣留。消息甫出,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馆的工作人员立刻展开了与巴基斯坦当局的交涉工作。

  在被扣押的船只上,卡拉奇总领馆的领事首先探望了扣留中的中国公民。当时,这艘台湾船只上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的渔民,还有来自第三国的工作人员。“还是你们好。”目睹了领事的探望,第三国的渔民羡慕地说。

  两个星期后,在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的努力下,巴基斯坦当局最早释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渔民,并答应把渔船还给台湾。随后,总领事接见了刚刚得到释放的中国公民,为他们压惊。“太关照了。”一位台湾渔民说这话时已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些年来,台湾渔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到外海捕鱼,一定随身携带五星红旗。“如果碰到外国人盘查,把五星红旗亮出来,对方一般都不敢抓。”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津平说。

  “无差别”背后的特殊关照

  本着“为中国公民服务”的唯一原则,海外的台湾同胞享受到了大使馆提供的“无差别”待遇。“由于每年大使馆平均受理一百多起台胞求助的案例,并不占求助案例的多数,因此,这或多或少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涉及台胞的案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提供更细致的服务。”陈雄风说。

  陈雄风记得,有一次,一位台商在印度失踪,引起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高度重视。获悉当日,使馆工作人员比台商家属更早到达现场,协助相关人员搜寻失踪台商。即便后来,已确认这位台商不幸身亡时,使馆工作人员仍未离开现场,一直陪伴家属料理好所有的善后工作。

  还有一次,台胞萧先生因同行人携带违禁品在赞比亚被扣,中国大使馆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当地华人社团协助其应诉。大使馆尽其所能帮助萧先生,为他介绍最优秀的律师,终于使他无罪释放。返台后,萧先生这样致函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感谢祖国大使馆发出同为中国人之同胞爱,全力相助,返我自由清白之身。”

  有时,中国大使馆对台胞的“特殊关照”也源于技术上的一些困难。“比如,没有出入境的信息记载,无法对包括‘死亡证’等文件进行认证等。”陈雄风说,每当这时,要么得花费大量精力核实信息,要么得协助台胞去咨询其他的机构。

  2001年“9·11”后,为核实中国公民在这一恐怖袭击中的伤亡情况,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每天忙碌到很晚。陈雄风回忆说,“困难之一就是查看是否有台胞在袭击事件中受伤或死亡,因为大陆公民赴美会在使馆内留下联系方式,而台胞的信息我们是一点儿也没有。”

  于是,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只好对照美方提供的“伤亡名单”,根据字母拼音来推断是否为中国公民。如果一旦发现有是中国公民的可能性,就要赶赴现场或者医院,进行核实、检验。尽管查找工作全部结束时,使领馆人员只发现了两名受伤台胞的信息。

  同样,因缺乏台胞名单而花费大气力的还有2005年年初时的东南亚海啸。由于海啸发生的范围广,遇难者数目众多,中国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只好在遍及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甚至东帝汶的灾区四处查找验证。“我们的工作者有时要在尸体丛中辨认死者,可以想象,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多大。”陈雄风感慨道。

  效率高于台湾当局

  不过,战乱和自然灾害不说,每年大使馆受理的有关台胞的案例中,大多数事宜还是关于台胞的日常生活。

  “自2006年‘台湾渔船’事件后,我们主要经常接到台胞关于商业纠纷的咨询电话。”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比如,他们需要提供律师,我们就尽全力帮助他们”,“方式和程序也与大陆公民的没有两样”。

  1990年,王津平应邀去菲律宾,参加一场“要美军基地退出菲律宾”的抗议运动。事先,他特地到中国驻当地领事馆通话,“万一我被抓的话,需要派人出面保护我。”王津平说,当时,李登辉搞“两国论”“金钱外交”,“但中国领事官员见到我的时候,却还是有所承诺:如果你被抓,一定会出面保护你。”

  虽然这样的事务较为繁琐,但陈雄风坦言,只要台胞有需要,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陈雄风认为,总体而言,中国驻外使馆和领事中心对台胞的关注程度都要高于台湾当局,反应速度也更快些。“毕竟,中国的国际关系广泛,国际影响力大,这些都是台湾当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一些大灾大难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他说,曾有台湾同胞向他感慨“我还不如去找大陆呢”,其实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驻外领事馆处理事务的效率更高。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