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给杨平以鼓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0日17:48 SNG七分之一

  (采访)

  答:然后我估计他实际上在做调查,/经常及时地提供一些很准确的信息,第二天我们看到网上有,第二天去一查果然是这样。/很准确,他包括说某某人可能对他行了贿,这个人还有哪个干部知道。

  2855

  记者:这些信息对你的工作有作用吗?

  答:有作用。/这个人肯定,我估计要么就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么就是在这个办事过程当中,给他索要过(财物)的对象,恨他,而且了解这种潜规则、熟悉他的人,这个是肯定的,这个人还一直把基建处其他的,有可能涉及这个案子的工作人员,都写在上面。但是后来,我感觉到不好,我就发了一个帖子不能这样指名道姓,实际上他这样发了,对我的案子造成了一点点小小的遗憾,他在网上点名了一个老板说这个老板给这个处长行贿多少多少,但是这个老板看了这个帖子以后我们第二天去找他再也找不到了,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全国网上通缉还没有抓到。

  (解说)

  尽管留下了一些遗憾,但实名上网仅仅一个多月,杨平的网上反腐就初战告捷,而且,这次胜利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采访)

  记者:你觉得花这么大的力气做这样网上的反腐 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答:我打个形象的比方给你听,我就像火车站的一个警察,看见小偷见一个抓一个,/利用网络也只是我全身武装的一件新式武器而已,/只是说我利用网络多了一个武器来实现抓小偷,能多抓一些,让小偷少来一点就行。/现在在全市这些公务员队伍里面都感到一种威慑,一种监督,就怕哪个又是网民今天晚上会不会把我今天不良举动又挂到网上去,对干部的作风建设都是带来一种压力。

  片花(下)

  解说

  压力下的种种议论

  采访

  杨平:他说杨平你不得了,你这样会出大名了,会出事的。

  解说:

  抉择后的期待

  采访

  杨平: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离网络最近的是百姓,那么就等于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百姓,

  《网上反腐》稍后继续

  (杨平与主持人看网络信访件批阅单实况)

  ( 记者:这是您设计的吗?

  答:对,我是实名上网以后每天接到在网络上的举报比较多,信访件我都专门要办公室设计了一个网络信件批阅单,就有区别于其他渠道得来的一些举报信。

  3121

  记者:为什么网络上的东西到现实生活当中也要设立这样一个批阅单呢?

  答:这个我们想的就是,因为这个网络反腐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创新,我们就想及时地,跟其他这些渠道区别开来,实际上,现在我是对这个渠道得来的信息,是特别地重视。

  记者:也就是说本来是你一个人,以你的职务身份实名上网了,现在变成整个纪委整个办公室,都在做这样一件事,已经从虚拟世界,延伸到了现实社会当中

  答:是的,我们的信访室、办公室,然后有关的信件到有关的案件室都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了。)

  (解说)

  杨平的网上反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干部作风建设,但巨大的压力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采访)

  3410

  记者:这样一个举动,您的上级领导,您的下属是一个什么意见呢?

  答:实际上很多官员不高兴,我感觉得到

  3555

  记者:他们怎么表现呢?

  答:有些关系随便一点好一点,他就实说,他说你这样搞得我们人心惶惶,有些局长他就是在说话的时候就有点风言风语的感觉

  记者:怎么说的?

  答:我是背后听到一些,就是杨平这是在出风头作秀,当面不敢跟我说,但是背后有人告诉我。/也有人打电话给我,他说杨平你不得了,你这样会出大名了,会出事的。

  3923

  记者:当时压力最大的时候到什么地步?

  答:在6月17、18号的时候,/在市里面开常委会,市级领导在一起,大家都是一种怪怪的眼光望着我。

  记者: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工作是你自己给自己额外增加起来的呢?/做得好可能好了,做得不好是多出来的麻烦。

  答:完全是这样,但是我的性格我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做事,我总是一种创新的观念,我认为要拓展原来的工作渠道,在纪委战线,网络是一种未开发的处女地,所以我不会考虑那些别人怎么议论,而且我认定了会做出成绩,会做出效果。

  (解说)

  在株洲市,杨平一直是个新锐角色,他25岁当上了株洲市团市委副书记。27岁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副县长。曾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 ,也当过房地产管理局局长。但仕途平顺一向自信的他,在实名上网一个月后,也有点顶不住了。

  答:我认为是好我会坚持下去,但是我内心里面压力非常大。/那一段时间我天天晚上都是两点钟睡觉,6点钟起来。 /实际上我有一点想慢慢地淡出的想法了,一个就是同事们之间的一种不是很支持,还有这种网民有些很刁的这些指责谩骂讽刺。

  4205

  记者:网民们怎么指责谩骂的?

  答: 就是通俗地说就是作秀出风头

  (黑转)

  就在杨平几乎要放弃的时候,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这个消息,给了杨平巨大的鼓舞。

  (采访)

  答:真正压力释放就是胡锦涛20号上网。/给了我强烈的支持,我说这下更有信心了,

  记者:他透露出来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

  答:就是我讲话的题目《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因为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上网,那就是一个等价,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离网络最近的是百姓,那么就等于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百姓,/说明中央高层都充分地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

  (解说)

  7月2日,中纪委官方网站上转发了杨平实名上网的报道,这更坚定了他网上反腐的决心。其实,网络反腐,并不是杨平的首创。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日,中纪委、监察部也向社会公布了举报中心网址。网上举报,当时就已被正式纳入官方反腐渠道。目前大部分省级和部分地市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都建立了举报网络。(网拍五 中纪委 检察院举报网页)

  (采访)

  记者:那我们想问一下,在我们当地原先纪委系统或者说我们的市委市府系统,难道它没有官方网站吗?它既然也是一个网站,为什么不能和网友之间开展,您现在实名上网起到这样一个效果呢?

  答:官方网站都是不能发帖的,只是官方把自己要说的内容,贴到网上去。/它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不能及时,第二不能互动,第三对社会的影响没这么大。

  记者:是单向的交流

  答:单向交流,而且现在大部分官方网站,我浏览了一下,都不及时更改,/有一些政府的网站的信息还是去年的。

  2000

  记者: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一个差别,到底是一种技术上的问题,还是一个相关管理者意识上的问题?/

  答: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意识上的问题/网友们说,写去的东西大部分石沉大海/人家发了信息/大部分没有回,但是我估计看都没看。

  2125

  记者:你觉得这个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还是一种官僚作风问题。

  (解说)

  在杨平看来,网络反腐的背后,真正反映的,是官员在网络民意面前的一种态度。

  (采访)

  记者:除了你的兴趣爱好之外的话,我们发现,可能这也是一种大现象大趋势,你觉得这样一种趋势背后,意味着什么东西?

  答:这个趋势的背后意味着,以后我们这些当权者,我们这些执政者,就是能够及时地得到最基层的信息,然后加以解决,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使我们的执政的根基更加牢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