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了拍好刘翔顾筠却付出很多心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11:17 央视《面对面》
面对面董倩专访《筑梦2008》导演顾筠,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解说:在这部影片中,另外一个运动员是刘翔,他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才列入顾筠拍摄计划的,刘翔曾笑称:“这是自己头回当主角,而且还是本色演出”,刘翔说得很轻松,但为了拍好这位知名运动员,顾筠却付出了很多心血。 记者:拍小人物对于纪录片导演可能会相对的容易,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障碍要去面对。刘翔不一样,刘翔是个大明星,那拍摄他的时候,恐怕遇到的困难要比前两个要多得多,什么困难? 顾筠:是,我觉得刘翔就是你能想象,就是说因为他的赛事很密集,就是他比赛。他比赛安排很密集,他是以赛代练。他以比赛的方式来代替训练。那么如果不比赛的时候,他每天都有一些日常的训练,那么这个日常的训练,用孙教练的方式来说。因为孙教练他有他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那么他觉得为了要求一个高质量的训练,他的这种训练是不希望被打扰的,被任何事情所打扰。什么签名也好,合影也好。 记者:包括您? 顾筠:当然也包括我们拍摄纪录片。所以其实接近刘翔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那么我们,当然从我们这方面也尽可能是说,我们最短的时间里头,最高效的把这个内容给记录下来,我们在影片里头呈现10分钟,那么我们拍10分钟可能就在影片里也要用10分钟。就是要求是这样的一个高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摄影师,要求我们的导演前期做很多很多详细的准备的工作。就是可能我们包括就是说刘翔有可能从哪个起点开始跑,终点在哪。我们会到现场翻来复去推敲好几遍,我们模拟演习很多很多遍。我们也会从他的队员当中,比如说跟他一起在练的队员当中,去详细了解刘翔,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举动,这个里头的窍门在哪里,我们会旁敲侧击 去打听,就这些,除了我们一些常规的准备以外,我们还会说,这种准备让他更进一步地发挥到极至。 记者:拍刘翔,你们带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顾筠: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是不得不记录的人物,因为他有他重大的贡献,就是在雅典的奥运会的时候,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当时我们对110跨栏的期待是说能进前三名就不错了,没想到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拿了一个冠军。我们这段历史要记住他,有这么一个人物。 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你准备拍摄他的时候,怎么关注? 顾筠:因为刘翔成名以后,他有很大的压力,那么我们希望说,我们观众能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从这个角度上,来有一些记录的意义。 记者:你们关注他,是因为他有一个辉煌的起点,就是2004年的那枚田径金牌。但是关注七年之后,恐怕从到了2008年今年的奥运会,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可能是人们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你们有? 顾筠:我们在影片里有关注,其实在我们影片里有表现,如果刘翔没有拿到这块金牌,会是怎么样,那么其实我们还是说,奥运会更重要的是参与,是一种参与,我们希望说110米栏,其实他不能有一点点闪失,他跟对手的距离,不是说用一秒钟来计算,是零点零几秒,零点几秒,或者说零点零几秒来计算这个成绩,那么就是说,他跟他的对手的距离是咬得非常紧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考验,那么如果是说,刘翔来有一点闪失的话,我们观众应该怎么来面对,我们已经把在这个片子里头已经呈现给观众了。 记者:就是通过刘翔,你们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胜和负恐怕在比赛上不是惟一的东西。 顾筠:因为我觉得,可能最精彩的,也是说因为,为什么大家爱看这个项目,为什么大家关注刘翔,就因为他的激烈,如果是说刘翔永远是冠军,我想大家也就不看这个项目了。正因为他永远是有问号,永远是有悬念在里头,所以才会吸引观众。 记者:这可能也是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魅力所在。 顾筠:对。 解说:他们都是特警战士,在顾筠的这部影片中他们也是重点地记录对象,这些特警战士将担负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而这一本来凝重严肃的主题,在《筑梦2008》中,却成了最生动的片段。在影片中,顾筠没有刻意地把奥运特警神话成007式的英雄,相反,他们训练中的每一次失误都被真实地捕捉在镜头之中。 记者:还有就是一个群体,您在关注特警这个群体,这个群体是怎么进入您的视野的? 顾筠:首先我们说安全很重要,因为从我们奥运历史上来看,我们有过一次很大的安全事件,就是慕尼黑的奥运会,因为当时慕尼黑想呈现历史上一届最详和的奥运会,所以在奥运会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安保的力量,当发现了人质绑架事件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应急的措施,所有的人质都给枪杀了。这个是我们不愿意发生的,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安保工作是从申奥成功以后,筹备奥运会的第一天,我们的安保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这段历史得记住他们。 记者:拍摄过程中,你会像拍摄这些单独的人物一样,去关注他们吗? 顾筠:我觉得,其实打动观众,今天如果说这个片子打动观众,最重要的我们是把他作为人来反应,没有作为一个符号,警察,是一个很概念化的一帮人来表现。这个是这部片子对警察反应的一个,我觉得很重大的一个突破,观念上的突破。 所以就是说,现在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很多的观众看了这个片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都喜欢上了这帮特警,帅,高大,威武,因为他们首先是一帮活生生的人。所以就会说,当他们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有这么多的追星族去追我们的朱队长,这个是我觉得也是这个片子成功的地方, 记者:如果说这个片子整个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线索都希望对这个主题有所贡献的话,那这样一个特警的群体,对2008他的贡献是什么? 顾筠: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就是说这段历史我们要记住它,因为安全我们有过很多的奥运会的题材的影片,官方电影也好,我们别的题材也好,我觉得没有一次出现过他们的形象,但是作为一届这么大的盛会,他们的贡献太重要了,他们太重要了,我们要记住他们,其实他们也是一群非常可爱,非常要我们记住,我们尊重尊敬的人。 解说:奥运会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一部90分钟的纪录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反映所有事件,除了重点表现上面四组人物之外,顾筠还用她的摄影机记录了“一座建筑”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 记者:你还关注了一个物,就是鸟巢,它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因为如果说筑梦的话,筑梦过程好像一个小鸟一点一点衔树枝,搭建自己的一个鸟巢的过程,而鸟巢恰恰能够体现这么一个,应该说拍摄鸟巢的过程,也是你这个片子里面耗时最长的一个过程。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顾筠:从02年到08年这么长时间的拍摄过程当中,应该是说对国家体育场事件的记录。因为在我记录的时候还没有鸟巢, 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的所有的设计所,全球在关注北京,关注这个重大的标志性的一个建筑物,我们的记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就可想而知说,我开始的记录跟首规委联络,他们是源头,之后是设备公司,设计公司我们面临13家设计公司,之后是评委要评选鸟巢是怎么出现,又是另外一家单位,再之后,我们锁定贺尔组德梅隆他们那个公司,还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那个公司,他们是一个联合团体,再之后,我们又是建造这个过程当中,也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环节,所以其实你能想像,我们一个阶段就会换一拨人,不像高大妈,自始至终就是这一户人家。 记者:你只要换一拨人,你就得从头开始了。 顾筠:也就是说,同样的话我会重复一百次,两百次。 记者:在整个片子里面,你希望记录整个国家体育场,从一开始选定图纸开始,一直到它变成一个活物在那,你通过这个过程想表现什么? 顾筠:其实我老说的一句话,纪录片是后编剧的,我只是想说把这个历程记录下来,究竟说它是什么,我想说明什么一个问题,那都是我记录完以后才有的。我是想说,首先我在记录前面这个阶段,就是这个建筑物诞生的时候,其实我想说它很了不起,其实政府下决心说来选定鸟巢这个方案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鼓励文化创新,因为鸟巢不仅仅是,它是一个有争议的,当然对建筑物的争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百年以后同样会有争议,有人会说我喜欢它,有人会说像高大妈就会说,鸟巢我觉得它不好,就像一个笼子把人圈在里头,可是年轻人很喜欢,有很多人很喜欢,很壮观,这个钢结构给人的震撼,非常地强烈。 【片 花】 7年的时间,她付出了那些艰辛的劳动? 顾筠: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个小时,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7年磨一剑,她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影片? 顾筠:如果你不是用纪录的方式来完成的话,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说不能形成这种足够的震撼。 面对面董倩专访《筑梦2008》导演顾筠,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解说:影片《筑梦2008》不仅展现了各类人群实现各自梦想、筑造中国人共同的奥运梦想的过程,同时也承载了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的梦想,做一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关于奥运会筹备过程的最好的纪录片。 记者:曾经有人说过,就是当我们申办下,当2001年我们申办下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2008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概念。但是真正走过这七年,人们又觉得特别快。////你作为一个拍摄,准备奥运纪录片的导演,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快还是慢? 顾筠:其实刚才也有很多人问我这样的问题,说导演,你这个七年除了拍这部片子以后,你真的是没有做别的事情吗?我说我没有做别的事情,我说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记者:七年的时间你没有任何时间? 顾筠:对对,我说就是为了这一部电影,如果是说你今天真的被这部电影所感动的话,那就是我说我是百分之一百用心在做这部电影。我说我也在筑梦,我跟这个片子里的主人翁一样,我们全摄制组也在筑我们自己的梦想,就要做一部最好的纪录电影。 解说:7年间,顾筠的纪录片拍摄,困难重重。但是顾筠却将这定义为痛苦并快乐着的坚持。 记者:我发现你在接受很多家媒体采访的时候,别人都会反复问你一个问题,自己看这个片子有没有遗憾在里面,你每次都说没有遗憾。这几乎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为什么敢这样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没有遗憾? 顾筠:因为我在前期拍的时候,我每拍一个细节的时候,我留给我自己足够的思考,也许有的时候我就拍10分钟。为了这个10分钟,我会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做思考。更不要说后面剪接,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就跟你这么讲,我个那个剪接师,其实在我们俩从一大堆素材剪到五个小时的时候。 记者:拍了多长时间? 顾筠:大概50个小时吧。那么从50个小时剪到5个小时,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从5个小时到3个小时也还可以,可是从3个小时到2个小时,其实就比前面要更难。有的时候我们为了1分钟、2分钟,我们就会反反复复无数次。那么从2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我们花的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我们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思考,那我那个剪接师都快被我逼疯了。因为当时他说,导演我什么时候都是这些画面,我吃饭也是这些画面,我睡觉做梦也是这些画面,他说他就像魔一样缠着我,他说我快疯了。那那个时候我说,我们还得想,我说实在不行你睡一个好觉,但是我们还得磨,我们不能放弃。就这样,其实这个人真的是已经到了崩溃的状态。最后我说那一天你可以不用剪了,好了,就这样了,我斩钉截铁的回答说,好了,不用再剪了,可以了。那天下午他回家哭了三个小时,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哭) 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现在这个片子已经呈现了,它是一个成功的电影。那么现在说的时候,现在的流泪恐怕更多的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欣慰的那一种,但是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剪接的过程中,哭的时候有没有? 顾筠:我一般其实很少说在拍摄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哇哇大哭,好像没有,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来说,他应该是说有感性的一面,更重要他有理性的一面。因为他是一个全摄制组的榜样,他要给全摄制组信心的,所以我觉得我会很注意这个形象。就是说再难我不会当着摄制组人的面去哭泣。也许我回家,就是独自的时候,自己也会说去回味一下。不管是难过的这些感受,还是好的感受,我都会要做一个回味,都会要自己慢慢地去消化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在现场我从来没有流过眼泪。 记者: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经过七年拍摄之后,我们经历了很多变化,纪录片往往是从微小的这样的细节来记录,但是当积累完了以后,你们会发现,可能经过这七年,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身处的这个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你有一种宏观的,站在高一点去看这个变化的时候,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顾筠:我最后一个镜头是从童童他们家到鸟巢,完了从整个的鸟巢上升到整个的全中国,其实我是想说,上升到整个上空,是一个全中国的概念,或者说是全人类的一个概念。其实我刚才也说了,其实你会发现这个梦想不是高大妈的一个梦想,不是童童的小朋友的梦想,乃若愉的一个梦想,它是千千万万的人一个梦想。那么在这个七年里头,如果你不是用纪录的方式来完成的话,你真的是不能相信,你真的是说不能形成这种足够的震撼,说我们这个社会,中国会那么大的变化就是说我们把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给它做成了,就是我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能够听到奥运会的声音,都已经摸得着,都能感觉到它的心跳了。 【董倩串场】从34岁一直到41岁,7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我们真的是非常佩服顾筠的毅力,顾筠现在仍然是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总导演,她仍然在用她的镜头在记录着这一届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奥运会,顾筠的人生已经凝结成为一部历史,恐怕这也是她最大的财富.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