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校长称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误解大于敌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11:5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特约撰稿杨岚/北京报道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

  “奥运会有3万名外国记者要来,他们可不都是来看奥运会的。有的是来看中国的社会,甚至可能带着各种偏见、各种有色眼镜来挑中国的毛病。”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他认为,应对国际媒体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勇敢面对他们的时候了。”

  3个多月前,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受阻,我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感慨万千,她在广为流传的文章《火炬伦敦传递后的思考》中向西方发出质问:为什么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一些媒体一概而论的随意批评能够被西方公众不加思考地接受,为什么没有人质疑,这样的批评到底涉及到哪些具体问题,确切情况如何?为什么一些报道,包括数字,能够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连日出现在新闻里面?

  傅莹的疑问代表了所有中国知识界的疑问。大家都在思考,这场突如其来的中西冲突,其背后的症结是什么?

  “在我看来,关键的是在这些事件中西方媒体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掌握了话语权。”郝平说。

  运用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个平台,郝平正在“运作”一些事情,希望能够在奥运年以及更长远的未来,为中国在国际舆论争夺战中争取更多的主动。

  郝平拿出一本书---《中国文化读本》。“这是我们和北大共同策划的,通过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向400万奥运期间来到北京的外宾展示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文明。”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

  《瞭望东方周刊》:傅莹大使提出的问题,你能否给予解答?

  郝平:第一,西方各国大多有着相同的宗教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在宗教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样便容易使得某些西方人士不理解东方国家人民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其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正在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崛起,打破了原先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个事实让西方一些人士在感情上一时无法理解,他们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错误地感觉到威胁,便对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横加指责。要让西方媒体赞誉和主动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的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误解,第二个是敌视,以你跟国外人士的接触,这两者中哪个占的成分更多?

  郝平:我认为误解大于敌视。我们过去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主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猎奇性质的,并不代表现在中国的主流形象,但外国人以为那就是中国。而正面的、带有很强艺术性、能被国际接受的影片,又非常缺乏。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西方想要了解中国的热情也在高涨,甚至在各个领域形成“中国热 ”,但诸如“3·14”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我们才发现,西方对中国仍然很陌生。

  郝平:的确,现在是一个好的开端,虽然西方媒体做了一些事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是也应该看到外国人在高度关注中国,这是我们的机会。目前我们与西方的交流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一个是观念上的原因。依照我们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媒体,我们一贯很小心,很被动,官员和媒体的沟通比较少。当政府官员对某个事件解读的时候,如果没有主动、及时、详细地向西方媒体介绍事件真相,加上语言沟通理解的问题,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其实汶川大地震很说明问题。我们没有采取封堵的传统做法,反而赢得了西方媒体的认可。西方媒体也需要维持一种平衡,两面意见都要有,如果有一方面的意见先报道了,它不符合事实,那么中国就要快速地发布一个准确的信息,光生气是不行的。现在网络化时代反应快,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

  官员应对能力差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近年来也在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其实也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的一个体现。但从总体来看,提高各级官员媒体应对能力,培养大批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媒体危机的高端传媒人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郝平: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一些官员的应对还不是很得当。这是一个人才建设的问题。我国2000多所大学,每年毕业生500万,但有多少人外语出色,熟悉国际媒体规律,能和国际媒体对话?有多少人能够有效地应对和消除国际媒体的一些误解或攻击,并积极和他们对话?这种人才还是微乎其微。

  国内的媒体,报纸电视如今都很发达,但是我们和国际上的对话,和国际接轨,在话语权这方面处于严重劣势。要在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上实现突破,就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一流的外语能力、同时又掌握了说服策略和跨文化传播技巧,能够积极应对国际媒体危机的国际传播人才。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反思,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瞭望东方周刊》:大学有培养人才的责任,以北外为例,北外是集中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这方面应该可以大有作为。北外都做了什么?

  郝平:应对国外媒体,我们还要耐心,要按照国际媒体的运作规律来跟他们打交道。

  今年,北外国际传媒管理研究中心、凤凰卫视欧洲台与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国际传媒管理高级课程” 。培训对象是需要经常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中高层负责人。

  不久前,第一期班开课,外交部、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和新华社等单位都很重视,派出了比较高层次的人来参加学习。这一期的教员则是具有深厚传播实践的人士,比如BBC高级节目编辑杜瑞夏、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旗舰时事节目“人物与权力”主持人沙舒华等。其实,有一批国际传媒界的人士非常愿意帮助中国,对这批人我们要团结,组成“国际媒体统一战线 ”。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培训。第一期的培训,反响非常好,我们向国务院新闻办做了报告,他们希望北外能够把各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都培训一遍。

  我们也在加强研究。北外已经成立了一个国际媒体危机处置管理中心,我们要研究西方的CNN、BBC,研究网络传播,研究国外对中国的新闻报道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够有效应对。

  《瞭望东方周刊》:北外国际传媒管理高级课程启动以来,取得了哪些积极的效果?

  郝平:青岛浒苔事件发生之后,很多西方媒体的记者到青岛进行跟踪报道,担心青岛是否能够顺利举行奥运帆船比赛。我们高度关注浒苔事件,主动约请英国华誉传媒的高级专家,对此有的放矢地提出媒体应对策略。

  如每天向国内外媒体通报事件最新消息,降低媒体胡乱猜测的可能,也可以缓和他们因无法获得相关信息而产生的情绪;每周组织一次记者采访团,安排他们现场参观清理浒苔的工作;创造记者与相关专家和政府官员一对一的采访机会,请他们讲述在处理浒苔事件中的亲身经历;编制提供浒苔事件相关资讯包,向记者提供一系列背景材料;建议把浒苔封装到有机玻璃中制作成奥运纪念品;等等。

  我们把这些讯息及时与青岛市宣传部和青岛奥帆委沟通。青岛方面参考传媒专家的建议,目前效果良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