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纷争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11:53 瞭望东方周刊

  最乐观的估计是在2020年以后

  2007年4月17~1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由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参加的北极航运大会,详细讨论了有关北冰洋贸易航道的国际协议和管理规划。

  大会指出,根据已经探测到的数据,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总量的25%集中在北极地区,而其中44%集中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由于目前天气寒冷、地区遥远,开采相对困难,一旦天气变暖加剧,北冰洋航道到2100年夏季畅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北极其他地区港口可以通过海路,用大吨位油气运输船源源不断地把石油、天然气输出到欧洲和北美等世界各地,或者通过陆路管道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石油、天然气。而有些海运航道里程,如从日本到加拿大,通过北冰洋可以缩短大约一半。

  最乐观的估计是在2020年以后。到那时,西北航道海面上的冰块将减少到商船基本可以安全航运的程度,到20 50年,冰块基本消除的西北航道,则可以让商船放心无虞地通过了。

  本刊记者联系中国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时,得到的答复是:“开辟北极新航道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不必进行采访。”致电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询问有无开采北极地区原油的计划,至今尚未收到回复。而远洋航运的主管部门交通部和负责北极事务的国家海洋局,均对采访要求保持缄默。

  王建忠建议:中国目前迫切需要做的努力,一是加大对北极考察的投入,开展更加有效而广泛的科学考察,掌握北极的气候变化规律、及时掌握海冰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熟悉有关的航行海区资料,进一步加大北极考察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北极相关活动及事务的有效参与,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二是加强抗冰船舶的设计和研究,总结冰区航行经验,填补中国航海史上冰区航行和破冰技术的空白;三是加强冰区航行的航海人员的培训,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极新航道开通做好人员准备。

  政治纷争的背后

  中国海洋大学的极地法律问题专家郭培清教授,则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火药味”如此浓重的原因。

  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北极的资源价值、科研价值和环境价值对人类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数量庞大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以及能够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航道资源,近年来为世界各国强烈关注。主权问题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主导权是一体的,因此,俄罗斯北极海底插旗后,美、加两国自然不满。低成本获取能源时代的结束与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相互作用,必然加剧各国对北极资源的争夺战。

  北极大国俄、美、加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俄罗斯一直试图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具体说,俄罗斯提出权利要求的是由科拉半岛、北极点和楚科奇半岛构成的一个120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区。2001年,俄罗斯曾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申请,但被否决。今年的俄罗斯北极海底勘探,意在为2009年5月6日再度申请做准备。另外,控制从白令海到巴伦支海的东北航道,也是俄罗斯的北极利益考虑。

  加拿大也在想方设法证明北极海底是本国大陆架的地质延伸。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之间的汉斯岛,对于这场争夺有重要的国际法价值,加拿大为此和丹麦争执不休。为了把穿越加拿大北方群岛的西北航道控制在手中,加拿大政府同美国已吵了近半个世纪。

  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北极争夺战中,美国不甘于做一个旁观者。它除了抵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极扩张欲望以外,也试图扩张本国的大陆架。美国把目光瞄准了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过去3年间曾先后两次向楚科奇海派遣考察队。但美国有其不利条件,该国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资源之争导致在今天的北极,看不到一对和睦的双边关系,包括昔日的美加“特殊关系”也未能免俗。

  尽管2008年5月底刚刚结束的格陵兰会议,向世人展示了某种“和解”的迹象。但这一由北极地区周边五国首次就该问题举行的部长级会议,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近年来他们因北极领土之争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会议通过的《伊鲁丽萨特宣言》,仅宣布五国承诺共同保护北极环境,并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在北冰洋地区的合作,可是各国对于北极主权这一核心问题,却仍纠缠不清。

  大量非北极国家介入北极事务

  郭培清介绍说,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考察重点是北极,北极国家均投入大量精力。除了俄、美、加三国,其他北极国家挪威、丹麦、冰岛,乃至芬兰和瑞典也积极介入北极事务,试图在北极的未来秩序安排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北欧五国中,丹麦、芬兰、瑞典是欧盟成员,而非欧盟国家的冰岛和挪威早已是北约成员国。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的成立,为欧洲参与北极事务铺平了道路。欧盟必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北极事务。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也吸引了大量非北极国家,如英、日、印、韩等国的兴趣。早在1993年,日本就参加了由俄、日、挪威三国学者组成的北方航道国际研究小组。今年4月,日本考察队在北极海底获得可燃冰。印度也是北极事务的热心参与者。前不久,印度海军探险队首次成功远征北极,为海军将来进一步开展北极活动开拓道路。

  如何实现中国的北极利益

  郭培清认为,解决争端最佳的选择,是通过外交和法律途径解决,尽管实力仍占据重要地位。有人建议,可以参照《南极条约》的方式,达成一个“北极条约”。他个人认为,刚刚结束的格陵兰会议已说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北极不同于南极大陆,“南极模式”不可复制。

  这是因为,南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治理环境有巨大差异。南极的主体是一块1400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而北极的主体却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北极问题的实质是海洋问题。

  郭培清预测,最可能的归宿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下探索解决之道。俄罗斯提出北极海底主权的根据是此公约。除美国以外,其他北极各国都是该公约的成员国,不会放弃受之于公约的权利,而去接受新的束缚。即便是美国,实际上也对海洋法公约的很多原则高度认可,目前正在考虑加入。虽然刚刚出台的《伊鲁丽萨特宣言》中没有明确提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概念,但郭培清相信这可能只是“照顾”到美国尚未入约,《宣言》中提到过海洋法却是不争的事实。

  郭培清表示,中国在北极有重要利益,除了科学和环境利益以外,还有重要的资源利益。北极的未来安排既然能够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当然也会影响到中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中国应积极研究对策,警惕部分国家抛开中国,私下协商成立地区性多边条约体系,进而损害中国的利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