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记忆:主持人的变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16:36 SMG《深度105》
电视的记忆:主持人的变声
中国第一位电视女播音员沈力。

  SMG《深度105》7月20日播出《电视的记忆:主持人的变声》。以下为节目实录:

  【实况】2006年世界杯黄健翔解说大战。

  【解说】相信很多中国球迷对这一幕,都会记忆犹新。这是2006年世界杯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点球大战,比点球大战更让球迷惊心动魄的,是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最后时刻的吼叫。这段“激情解说”不仅后来在网上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甚至被编成手机铃声四处传播。在2008年的电影《大灌篮》中,他再次激情演绎了那段经典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实况】电影《大灌篮》中的解说。

  【解说】黄健翔的“激情解说”不仅刺激着观众的耳膜,也挑战着主持人的职业底线。对于这种在公共平台上肆意释放的个人情感,有人指责,有人力挺。一段解说引起的轩然大波,可能连黄健翔本人也始料不及。不过孰是孰非,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一“解说门”事件,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思考。

  黑场字幕:声音.播报

  【实况】沈力主持《为您服务》

  【解说】沈力的名字,是同《为您服务》连在一起的,她亲切的声音伴随着《为您服务》,给同时代的观众留下了美好记忆。但现在的观众可能并不知道,沈力是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播音员出现在屏幕上的。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之初,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条简明新闻,就是沈力为观众播报的,她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荧屏第一人" 。

  【实况】沈力新闻联播播音

  【同期声】沈力:(1726)那天播完了那个贺词以后,我站不起来了,我两个手冰凉,两个面颊发烧发热,我想站起来,我就两个腿打软。

  【实况】赵忠祥在新闻联播播音

  【解说】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电视新闻男播音员,赵忠祥回忆当年的播音生涯,感慨万分。字正腔圆,昂扬高亢,曾经是中国电视播音员一个时代的集体声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电视播音员是不允许有个性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国家,传递的是党的声音。

  【同期声】赵忠祥:这个时候你就不仅仅是代表你个人,而是代表这样一级宣传机构,再大一点代表党和政府这样一个民族的形象。

  【实况】七十年代邢质斌等新闻播音一组,声音渐弱

  【实况】《观察与思考》片头和主持人实况

  【解说】1980年7月12日,这个日子注定要被载入中国电视的史册。这一天,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正式开播,可能很多观众都不曾留意,荧屏上,主持讨论的记者身边,悄然打上了"主持人"三个字(画面定格)。后来,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

  【同期声】王群:这个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说中国开始有主持人了。

  张念:从播音员到主持人,这个称谓的改变,其实是我们发现,是人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了/那么主持人,实际上是节目的灵魂和节目的一个标签性的符号。

  【实况】八十年代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一组,声音渐弱

  【解说】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的第一个10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许多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仅仅是称谓发生了变化。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仍然是荧屏上的主流声音。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变声”,最早是从综艺节目开始的。

  黑场字幕:声音.情感

  【解说】上世纪80年代,改革浪潮席卷全国,中央电视台春晚的火暴,带动了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空前活跃。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开始尝试着声音的解放。

  【实况】"卡西欧"赛场,声音渐起,叶惠贤主持"卡西欧"

  【解说】1984年,相声演员叶惠娴借助"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走上了上海荧屏,成为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他的相声功底,奠定了他即兴、幽默、调侃的主持风格,常常引来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笑声一片,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脱口秀"。

  【实况】主持95年的五一歌会(即兴片段)

  【同期声】叶惠贤原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即性发挥我觉得最大的魅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能打动观众,让观众高兴激动掉泪,甚至坐不住,所以我觉得我20多年,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充实,去丰富。

  【实况】(叶和肥肥共同主持那期实况+众多明星在今夜星辰出镜实况)

  【解说】1990年,《今夜星辰》在上海电视台开播,这个叶惠贤集策划、导演、主持于一身的综艺节目,曾获得国家广电部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优秀栏目奖,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实行"主持人中心制"的综艺栏目,主持人开始成为节目的灵魂。

  【实况】叶惠贤原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当时脑子里在编剧本,心里在分镜头,嘴上说台词,现场还做指挥,真的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对自己锻炼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实况】叶惠贤主持《今夜星辰》

  【解说】《今夜星辰》让叶惠贤走上了主持生涯的颠峰,他不仅蝉联三届"金话筒",也在中国电视的历史上,留下了“主持人中心制”的一个样本。

  【实况】赵忠祥、倪萍主持春晚(找煽情片段)

  【解说】1991年,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赵忠祥、倪萍的组合,让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年夜充满了温馨。赵忠祥娓娓道来的亲切和倪萍招牌式的煽情,这种刚柔相济的搭配,成为当年无数观众的"心中偶像"和"梦中情人"。

  【实况】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期声】张念:倪萍是国家逻辑主义中的煽情主义5540-5620实际上我们没有情感,但是我们看综艺节目,看春节晚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实际上我们有情感 。

  【实况】杨澜离开《正大综艺》的最后一期

  【解说】1994年2月20日,《正大综艺》开播200期,这是杨澜主持的最后一期节目。从1990年开始,杨澜走上《正大综艺》的舞台,以她的平和、大方和“知性”,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就在她的主持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选择了赴美留学。

  【实况】艺术人生的对话: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

  【解说】学成归来的杨澜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她在《杨澜访谈录》中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收放自如,使自己的声音更添知性魅力。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访谈录》,杨澜的声音勾连起了中国主持人的两个时代。

  黑场字幕:声音.个性

  【实况】90年代初街景,嘈杂实况

  【解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正经历着社会的转型。在此背景下的中国电视,也面临着重大变革。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横空出世,同样是在这一年的5月,一个以个人名字冠名的栏目,出现在国家电视台的屏幕上。

  【实况】《一丹话题》片头

  【解说】《一丹话题》是中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冠名的栏目。有着硕士学位的敬一丹,以一种很个性的方式,在节目中谈论经济社会话题。尽管这个栏目只存在了一年,但它对主持人个性的认可,却永远记录在中国电视的史册上。

  【实况】敬一丹、白岩松主持《东方时空》

  【解说】从1993年的《东方时空》,到1994年的《焦点访谈》,再到1996年的《实话实说》,一大批不同背景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王志……他们颠覆了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往的形象,以其睿智、深刻和个性化的语言,开启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时代。

  【实况】白岩松主持《焦点访谈》:皱眉+敲桌+犀利的语言,声音渐弱

  【实况】25年25人颁奖典礼实况,声音渐起

  【解说】若干年后,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走过25年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东方时空》首任制片人时间,对当年尝试推出记者型主持人有过如下解读。

  【实况】25年25人颁奖典礼实况 时间:当时主持人他们都是字正腔圆,我学的是电视专业,看了很多的国外主持人,我们觉得主持人要和百姓交心、启发你的思考,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我就想我们的记者队伍、学者队伍中,有一些平时交流中觉得他们很风趣/像白岩松他们,长相也不怎么样,但是他们长得有特点,观众反而更容易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语言、记住他们的观点,这点是作为新闻性的主持人最重要的。

  【实况】崔永元《小崔说事》

  【解说】说起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能不提崔永元。这个“隔壁大妈家的儿子”,用一种“崔式语言 ”,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一个崭新的对话时代。

  【实况】崔永元《实话实说》第一期开场白

  【同期声】崔永元:我记得我刚开始做节目的时候我做了特别充分的准备,我甚至把那些名言警句,或者自己想得到有可能现场能说出来的话,我都做成卡片了,那么厚。我当时就设想,如果在这30多分钟的节目里,我把这些话全说出去,那肯定是中国最棒的主持人。

  【解说】结果由于紧张,准备的卡片崔永元一句没用上,但他后来的确成了中国最棒的主持人之一。谈到主持心得,崔永元说,他是从“好好说话”开始,找到主持的最佳状态的。

  【同期声】崔永元:就是大家开始尝试用好好说话的方式,表达一些思想和观点,就是藏在民间的,每天都在出现的,只不过它从来不在公众媒体上出现(0651)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找到了在电视上说话的状态,就是日常说话的状态,就是好好说话。

  【实况】崔永元主持实况

  【同期声】崔永元:我有一次很美好的感受,大概我节目都录了半个多小时了,我身后一个大妈拽着我衣服,我站在她前面,我一回头她说快开始吧,我们还有事呢待会。然后我那个时候就特别幸福。我们做得是不是有境界了,我们都快录完了,大妈觉得还没有开始。

  【解说】1998年,上海的《新民晚报》以"隔壁大妈的儿子"亲切地称呼崔永元,这个称呼,为崔永元平民化的主持风格,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同期声】王群:他可以跟普通的受众老百姓,可以近距离的一种沟通,甚至是零距离/那我认为零距离可以产生一种亲近,产生这种信任。我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它本身媒体,就是电视台、电视节目它放下身段了,它已经跟老百姓零距离了,这是一个大的/传播环境,整个传播的理念,媒体发生了一个变化,这是很重要的。

  【解说】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事业快速发展,一批批富有个性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断壮大着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共同绘就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黄金15年。

  【实况】《南京零距离》光头孟非、《第七日》元元等个性化主持人一组

  黑场字幕:声音.人文

  【实况】25年25人典礼张越:刚才长得不太好看的主持人都互相调侃,说你这样的主持人还可以做主持人?中国没有人了?你是台长的亲戚?其实这些话都不是说白岩松,都是当时观众说我的(定格)。

  【解说】这个调侃自己的主持人叫张越,1995年1月1日,张越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的演播室。在她“另类”的主持风格背后,是她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积淀。

  【实况】张越主持《半边天》

  答:用我的死,换来社会对我价值的肯定。

  问:只要能证明你有用,你都愿意去做?

  答:或者说,这个人比我有价值。我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

  张越:每个人都是一样有价值的。没有人比你更有价值。

  【解说】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成功人士,张越都能以平等的倾听者的角色,呵护着对方的情感,让对方说出对人生的真实感受。

  【同期声】张越:我要做到诚实、坦率、不粉饰,只有这种真诚的态度,才能让受访对象说出他的故事,也才能帮助更多有着类似,或者将要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出困境。

  【解说】21世纪的中国社会,人文情怀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开始学会倾听和理解。

  【实况】《杨柳坪七日》和夫妇俩面对废墟

  【同期声】柴静:我们一块儿大概站了三分钟不知道五分钟,谁都不说话,那个雨落下来,能听到一点点鸟叫的声音,他就那么看着,我也跟他们一块儿看着。

  【实况】《杨柳坪七日》和夫妇俩面对废墟

  【解说】在这个的镜头里,观众没有听到《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柴静的声音。就是这静默的五分钟,观众看到了主持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实况】柴静《虎照》采访林业局局长实况(林业局的局长说老虎肯定是真的,五个前提条件他说我不清楚一段)

  【同期声】柴静:如果按照以往的我,四五年前,我可能就会接着问:你是林业局长你会不清楚吗?对吧/但是现在的我会有一个看法,就是我会去了解一个人的背景/我要理解这个人/所以后来我问他,我说你看国际上认定的是这么五个条件,你不知道,但是现在你知道了。你愿意修正你的看法吗?

  黑场字幕:声音.符号

  【实况】2006年排行榜(无实况就找照片)

  【解说】在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上,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主持人李咏以5亿身价位居第一。

  【实况】25年25人颁奖实况

  曹可凡:有请李咏。

  陈辰:李咏大哥您好,您现在不一般,"五个亿"。

  曹可凡:陈辰昨天就想说五个亿的脸长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这张脸值五亿?

  【实况】李咏主持的《非常6+1》

  【解说】排行榜上,紧随李咏之后的,是王小丫、窦文涛、陈鲁豫、汪涵、许戈 辉、白岩松、朱军和袁鸣。在这些身价上亿的节目主持人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名字都和曾经引起过收视热点的栏目,紧紧结合在一起。

  【实况】《鲁豫有约》、王小丫《开心词典》、朱军《艺术人生》主持片段

  【同期声】王群:栏目离不开好的主持人,那么好的主持人也要有一个非常适合他的栏目,这个是相辅相成的。

  【解说】28年弹指一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伴随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断前行,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以各自不同的风格,演绎着不同时代的精神符号。

  (转场)

  【实况】歌声渐起25年25人颁奖盛典白岩松改编歌曲: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和现在,但愿明天太阳起......声音渐弱

  总导演:崔轶

  编导:金佳睿、丁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