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历届奥运安保措施都很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17:22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希腊特约记者锐星 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报道 为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近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奥运安保力度。然而,对于这些旨在保证各国运动员安全的举措,西方媒体上却出现了抱怨安保过严“令奥运变得无趣”这样的杂音,让正在鼓足劲为奥运冲刺的中国人感到错愕。

  事实上,自1972年慕尼黑惨案以来,奥运会一直没有彻底摆脱恐怖主义的阴影。安保自然是历届奥运会东道主最头疼的大事之一。近几届奥运会,东道主在安保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政策也越来越严。

  暴力阴影始终纠缠奥运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奥运会出现了残酷杀戮的一幕,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持枪袭击运动员村,当场杀害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劫持9名人质,比赛全部停止,奥运村一片混乱。恐怖袭击的画面随着各大国际媒体的报道传向全世界,加重了恐怖气氛。最终,被绑人质无一获救,5名恐怖分子和1名德国警察死亡。

  有人说,自慕尼黑惨案后,奥运会便有了两个战场——体育与反恐。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暴力阴影再次笼罩了这一全人类最重要的节日。奥运会期间发生在奥林匹克公园的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110多人受伤。

  近两届奥运会在开赛前,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安全形势。2000年悉尼奥运会,恐怖组织策划的袭击事件险些上演;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希腊先后发生了5起爆炸事件。

  奥运安保,各国拼尽全力

  面对着越来越紧张的奥运安全形势,历届奥运东道国的安保资金投入力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在安保方面共投入8250万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投入了 1.98亿美元。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在安保方面的投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亿美元。

  对于雅典奥运会的安保工作,《环球时报》记者印象颇深。希腊一向是巴尔干地区的“安全绿洲”,因此与往届相比,希腊在申奥和奥运会筹备初期对安保工作无论在重视程度还是在预算支出预留上都不高。“9?11”事件发生后,雅典奥运会的安保问题骤然间被提上日程,人们普遍担心雅典奥运会成为国际各类恐怖组织的袭击目标。不少发达国家乘机向希强行推销最新最昂贵的安保设施,个别受到恐怖组织威胁的敏感国家甚至提出弃赛。

  重压之下,雅典奥运安保预算一加再加,从一开始的2.78亿欧元增至11亿美元,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安保费用的近5倍。各种安保设施纷纷运抵雅典,具体安保措施接连出台,希腊政府甚至向北约和其他国家寻求帮助。

  为确保奥运安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希政府花2.55亿欧元从美国科技应用国际公司购进一套综合作战指挥平台-C4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协调和集成系统)。此项投资数额之大,创人类体育竞技历史之最。C4I系统连接雅典国际机场、港口、奥运场馆乃至全国要塞的1577个监视摄像机、报警器、传感器等监控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向指挥中心和奥组委的116个紧急行动中心反馈相关信息,供及时制订并采取应急措施。

  当时赴雅典奥运会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至今仍对希腊上空24小时出现的“空中守护神”硬式飞艇印象深刻。据了解,该飞艇通过各种感应器和嗅探器,从空中对奥运体育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而在希腊海岸线上,当地警方戒备森严的安保措施更是多次将前来采访的记者拒之门外。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的安保措施之严也是有目共睹:在冬奥会比赛期间,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任何飞机禁止飞行;3400名美国国民警卫队员在比赛场地对行人和车辆加强检查;经过特种训练的警犬被用于嗅出隐藏的炸弹;进入比赛场馆的观众须经过严格安检;奥运村及颁奖广场周围数英里都围上了隔离网。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安全总指挥杰克逊曾表示,悉尼当时为应对奥运会突发事件准备了大量预案,还进行过长达72小时的应急演习。在悉尼每个比赛场地周围都配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由消防、警察、医疗等部门组成,分三班轮流值守。无论比赛是否进行,他们必须全天候工作。

  当时赴悉尼奥运会采访的记者说:“人们可能注意不到悉尼奥运会严格的安保措施,但这背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受过良好训练的澳洲警察对悉尼的时时监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奥运 安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