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支农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层面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11:53  中国新闻网

  问:刚才您从管理层面介绍了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请您从体制、机制层面谈谈当前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还存在哪些弊端。

  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部门职能、职责交叉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支农款项达160个左右,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有20个左右部门参与资金管理,每个部门负责分配的专款少则一两项、多则十几项,目前尚没有一个对支农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的部门。由于部门间职能交叉、政策要求不统一、信息沟通又不通畅,导致负责资金分配的部门间在项目选择、资金投向上很难协调,这必然会影响资金合力作用的发挥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等。二是项目管理、决策机制不科学,省级政府的权力、任务、责任缺乏体现和落实。由于设置专款的决定权在中央有关部门,对专款多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要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就必须经历层层的项目申请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跑部钱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政府整体行政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资金分配“撒胡椒面”现象,难以很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三是专项转移支付未能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监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比较笼统,无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力匹配机制,出现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投入,但管理和监督责任不够明确的情况,也不利于项目建设管理和建成后有效运营。

  问:在公告中,审计署从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改进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以及强化省级政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这些建议事关我国改革的多个方面。请您谈谈你们在审计调查中,是如何把握和开展这项工作的。

  答:财政审计作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促进者,应在审计中注重从全局性、整体性、宏观性角度做好审计建议这篇文章。在这次支农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充分听取意见。我们通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以及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做到了集思广益,这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工作的建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对调查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切实把握支农专项资金在分配、拨付、使用、效益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审计建议能够切中时弊,具有宏观性。三是注重现实性。就是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顺应改革趋势的可行性,能在短时间内被采纳并赋予实施。四是注重关联配套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要解决好问题,不是仅从一个方面着手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多个方面统筹考虑。这次支农专项资金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涉及体制、项目管理方式,以及中央与地方间的权利与责任问题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建议中我们没有仅就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提出建议,而是从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改进支农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和强化省级政府责任等较高层面、较高视角提出建议,这样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支农 资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