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街的后起之秀似乎想通过北京中轴线来宣告:这30年,北京的经济模式已经彻底转变
本刊记者 薛芳 发自北京
破冰
见到马庆双是在四惠东的1路车起点站,他刚从马官营,用了约一个小时开到这里,沿途载送了900多人次。
马庆双手握着1路的方向盘,这一握就是25年。
1路车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9月,由北平市政府正式开辟。当时首末站为朝阳门和阜成门,路长8.6 6公里。到1956年,线路调整为安定门至广安门,路长11.7公里。1961年7月5日,开辟由公主坟经西单、东单至八王坟的大站快车线路,并实行0.10元单一票价,当时路长14.82公里。
长安街横贯东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心脏机构扎堆,成就了长安街的显赫;为长安街而设的1路车,见证了长安街的变迁,被誉为长安街上的城市之舟。
马庆双家在王府井,他开车的第一年,王府井还是一排一排的平房,而东安市场还是大棚式的房子,卖的产品是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五金电料。
1路车始发的时间是4点半,每逢当第一趟班的时候,马庆双定好闹钟,早早地起来坐地铁到八王坟。在马庆双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八王坟与酒颇有渊源。一南一北,有两个酒厂。现在的“现代城”,是北京红星二锅头厂的旧址;红星二锅头厂在1950年代成立后,随之在建国路北侧盖起了家属宿舍,并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光辉里小区;而小区的西侧就是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几年前已迁到顺义)。
马庆双一般都会早到一会,尤其是冬天,车子很难发动起来。车子发动起来之后,他的长安街之行就开始了。198 3年的长安街,宽阔的马路上只有三五辆汽车在孤零零地行驶着,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远处的西山。
那时,1路车驶过长安街,通常需要41分钟。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军事博物馆、电报大楼,这些在50年代修建的建筑,均是长安街上的地标性建筑。
在马庆双看来,整个80年代,长安街那渐进的变化是从国贸这个东三环的地标性建筑开始的。
说到国贸,可以追溯到1984年,有马来西亚“糖王”之称的郭鹤年在大陆进行了他的第一个投资,与中国外经贸部合作,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美贸易中心,成为当年最引人瞩目的引进外资项目。
这个轰动一时的项目,可以视为政治氛围浓厚的长安街的第一次破冰。也就是在那一年,马庆双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结婚了,妻子是1路车车组的售票员。马庆双和妻子一样,上两天班休息一天。但为了照顾老人,他们两个就把休息日的时间岔开了,早晚班的时间也岔开了。
1985年9月1日,国贸中心举行奠基典礼。这一年,马庆双的女儿出生了。
国贸最初举行奠基典礼的地方是北京金属结构厂,马庆双告诉记者,从现在的东三环西北角到永安里,皆是北京金属结构厂的领地。1987年,为支持国贸中心建设,该厂整体搬迁至通州区梨园。
80年代,让马庆双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北京金属构件厂那深的大坑了,大坑慢慢地被填平,过了约3年时间,两栋大楼便矗立起来。1990年8月30日,国贸中心全面开业。
渐变
进入1990年代,北京建设全快速三环路。1路车改到马官营,后来随着北京东部地区的发展,八王坟已经不适合再停靠公共汽车了,在这样的背景下,1路形成了四惠到马官营的局面。
整个90年代,在马庆双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融街和王府井呼啦啦一片一片地就兴起了。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拆迁,马庆双暂时搬离了王府井,直到1995年,他才搬回来。
1992年,这个中国政治的特殊年,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集体进入王府井。也是那一年,一个在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公司工作的女子周凯旋,在北京意外了解到东长安街和王府井的改造计划,提出全面开发新东方广场,并用半年时间,迁走了长安街上20余个部级单位、40余个市级单位、100余个区级单位、1800余户居民。
传说中,在某一个早晨,周凯旋用15分钟时间,说服李嘉诚为此项目投下20亿美金,她自己也赚取了4亿港币酬劳。
而关于金融街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在出访欧美之后,提议在首都建设中国的金融功能区。1993年,金融街的规划通过。规划区域南起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邻太平桥大街,规划总占地面积1.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1994年,第一个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从西单到复兴门,当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陆续入驻复兴门内大街两侧之时,这条长安街延长线的重要路段改变了其肃穆的气质。
至199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入驻,其后这里紧接着又迎来了中国 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铝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一个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的面目已经呈现。
一东一西,两座拔地而起的巨大商业建筑群,似乎在阐述着,长安街的一些东西正在发生着渐进的变化。
转型
寒暑从未间断,进入21世纪后,1路车换新车了,而长安街上的变化从未停止过。对马庆双来说,41分钟时间,已经很难贯穿整条长安街了,通常需要1个小时。
2001年6月22日2点,建外大街资历最老的国有企业第一机床厂上空腾起大团灰色烟雾,1.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成功实行了定向爆破,这是长安街沿线第一次用爆破方式拆除废旧建筑。
如今,在第一机床厂原址,先后盖成的一座座建外SOHO大楼已成规模,凯德大厦、银泰大厦已悄然屹立,北京电视台和财源国际中心建成在即。
2002年4月,首都规划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国贸三期工程的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等方案。2003年6月11日,国贸三期建设工程拆迁工作全部结束。
伴随着长安街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20多年来,马庆双行车75万公里无事故,2004年5月,他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6年,北京公交实行了一卡通,乘坐公交车的用户也养成了排队的习惯。也就是这一年,马庆双的女儿大学毕业。
“80年代、90年代,因为红星二锅头、第一机床厂这些老厂区的存在,车上熟悉的脸孔也比较多,进入新千年以后,车上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刷卡以后,我每个班刷卡的人次达到了900多,而发车频率则由以前的约7分钟一班变成了现在的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一分钟一班。”马庆双说。
十多年来,从CBD规划的内容看,随着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北京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将大幅度东移,国贸一带的金十字将更加灿烂生辉。
国贸的灿烂光环,与金融街的华章是同步的。
金融街预计2008年将全部建成。而按照2007年11月通过的扩容方案,金融街还将拓展至东到西单、西到南礼士路、南到复兴门内大街以南的广大地区,扩容后总占地面积将达到4.7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达2.59平方公里。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以及诸多高档酒店的落成,也终于使这里成为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不夜城。
两年前,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造访金融街后写道:“北京金融街上的建筑外表平淡无奇,令人难以看出楼内所作决策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但“这就是中国央行讨论是否升值人民币的地方,也是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决定外国投资来源的地方,还是一些全球顶尖投资银行蜂拥而至,与政府决策者做邻居的地方”。
随着奥运的临近,马庆双眼里的长安街,又发生了许多变化。
天安门广场,百万盆鲜花组成的大型花坛群异常醒目;西单路口东北角,红色中国结的主题花坛风味十足;东单路口,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日晷、司南、浑天仪造型的奥运花坛风采夺目。
这些仅仅是马庆双看得到的巨大变化——国贸、东方广场、金融街,这些长安街的后起之秀似乎想通过北京中轴线来宣告:这三十年,北京的经济模式已经彻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