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低收入者面对同一数字反应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00:55   央视《新闻1+1》

  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面临同一数字的不同反应

  主持人:

  岩松,我们还是回到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怎么理解这个统计数字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真实的感受之间的差异?

  白岩松:

  其实我们要回到这个数据本身,我不知道大家算没算过这笔帐,昨天公布的这个数据是上半年的一共是12900多块钱,平均到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2160元,这是一个平均数,你可能在街头很多采访的人,月收入是在四千到五千或者是更高,他在计算18%的增幅的时候,要求的钱就更多了。

  我举例来说,挣一千块钱的人如果要是涨了18%的工资,只需要多增长180块钱。但是挣五千块钱的人,如果让他的心理感受有一个,能涨了18%的话,它就要涨900块钱,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因此相对来说,月平均工资2160元,我们如果在大城市里面采访,当然会觉得很少,已经是在平均数里面,我们是属于高的那个位置,这是一个层面。但是仅仅是一个我们去计算数学统计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理感受。

  第一,从去年开始流行一句话,叫“我们跑不过刘翔,起码要跑过CPI。”从这个18%的角度来说,把CPI给超过去了,CPI今年上半年是7.9%,但是别忘了一点,如果你跟去年相比较,今年的7.9%是远远高于去年CPI的指数。可是我们工资上涨的幅度跟去年没差太多,我们实际工资上涨的幅度是远远低于去年的,从数字上来看。但是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平均数里面还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比如说这个平均数是谁给平均下来的,有很多垄断的企业,也许它的工资增速是很高的,而我们没有体现出来,但是我们为什么平均了一下,我们就没有这18%的感觉。

  还有我举一个例子,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它计算得很好玩,有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拿到的年薪是六千万,他这六千万如果做统计的时候可以这样统计,他使一千名一分不挣的职工最后统计下来是平均年薪六万元,你看,这六千万是真实的,这一分不挣也是真实的,但是最后统计出来的这一千人平均年薪六万也是真实的,所以它是不真实的。

  主持人:

  所以这可能也牵涉到一个统计方法、统计口径的问题,到底是加钱的平均还是说简单的平均,如果说简单的平均,它会掩盖很多问题。

  白岩松:

  对,我就觉得关键是这个问题不在于,它是真实的,应该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此简单的把这样一个没加任何解释的数字就推到公众的面前,这是容易造成大家抵触的情绪。

  其实去年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在去年的时候当时面对了这样一个平均工资,大家也是马上感慨,你涨工资了吗?没有,那么我想统计局的有关人员应该听到了去年很多人这样的一种感慨,今年再公布这样的数据的时候,为什么不做得更细一点,比如说按地区,按照不同的行业,把这样的一个数字既交代了18%,同时把那些数字也给大家一个解释,大家就明白这个平均数是怎么来的了。

  主持人:

  但是你看这个数字,不是今年才推出来一个新的项目,它已经推出五年了,虽然每年推出以后,人们最会有这样的抱怨。但是我们不妨参照一下GDP这个数字,GDP对它的争议也有很多,但是我们仍然以它作为每一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恐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是希望做一个参照,就是我参照上一年。

  白岩松:

  它跟GDP是不一样的,GDP当然是拿了一个平均的数字去统计,一二三四五六月,各自不同,最后有这样的一个数字,但是它跟每个个人之间那种直接的关系并没有以真实的感受去跟它进行碰撞,对吗?你作为一个个体,你认为今年上半年10.4%或者怎么样,你们之间的那种联系并不那么具体。但是工资就明确地说了,城镇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是18%,你马上就要算,董倩,你涨了18%吗?没有,问他,你涨了吗?没有,但是这是一个平均数,于是导致了大部分的人群是在这18%里面,没有找到这样一种感觉,而且这里关键的不包括农民工,不包括很多的私营企业主,还有个体户等等,而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中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拿这样一个数字去衡量,尤其大家模糊了一下,被当成国民的收入概念,那更是不准确的。

  平均工资背后的不平均

  主持人:

  即便是针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这样一个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位人群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短片2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上海女公务员的工资单,帖子中说:

  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前回到家乡上海,和许多同学一样,经历了找工作的风风雨雨,在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可以依靠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上海某较好系统的公务员。

  这位女生详细列出了她的收入明细,她把自己的收入分为三大类:

  第一,基本收入,每年是59150元。

  第二,补贴收入,全年合计24900元。

  第三,非现金福利,主要是单位不定期充值的超市购物卡、餐饮卡、牛奶票等,一年大约有六千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年收入大概约为九万元,应该说,这实在是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流传的“晒工资”现象,在经历了初时的新鲜与刺激后,时至今日,仍然在各大中文论坛里流行,从一开始大家彼此的好奇到后来人们发现,这“晒工资”常常能晒出分配不公。

  因此,当国家统计局的平均工资增长18%一公布,就立即引来了人们的种种质疑,有人提出,采用平均数计算出来的工资并不能代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根据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在2006年编写的一份统计年表显示,石油石化、煤炭、通信、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的3到4倍,如果加上工资之外的各种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达5倍乃至10倍。

  此外,即使在同一行业,管理者的年薪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资常常相差数倍乃至数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工资也未必能体现该行业收入的真实情况。

  而在国外,管理者的收入和工薪阶层的收入一般都是分开统计的,各行业的收入增长状况也都能够在统计报表中清晰地体现出来。那么,我们的统计工作是不是也该更精确、更具体呢?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工资 涨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