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虎队成员唐纳德后人来华谢恩始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50  国际先驱导报
飞虎队成员唐纳德后人来华谢恩始末(图)
  手持飞虎队徽章的戴维(中),紧紧搂住救父恩人李石。右边是戴维的小女儿凯瑟琳。孙浩/摄

  64年前,中国人从日本兵手里救出了“飞虎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64年后,他的儿子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专程来华替父谢恩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孙浩、王敬中发自香港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2008年7月28日上午,香港油麻地附近一座养老院内,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含混不清地唱着。蹲在他身旁,一个头发灰白的美国中年男子听到翻译的歌词后,轻轻握住老人的手。

  “他救了我的父亲。”这名叫戴维·克尔的美国男子告诉《国际先驱导报》,64年前,他的父亲、美国援华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在参与空袭日据的香港启德机场时,战机不幸被击中,跳伞求生的克尔中尉在随后20余天中,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以“接力方式”成功营救。如今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名为李石,他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老战士,也是当年营救计划中举起“接力棒”的第一人。

  “很遗憾我的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我这次就是来替父亲说谢谢。”经过艰难查访,戴维·克尔终于在今年5月联系上当年营救他父亲的东江纵队部分老战士及其后人。7月中旬,他带着妻子、两个女儿专程来华谢恩,并和中方后代一起重走父亲获救之路。

  14岁少年营救飞虎队员

  “亲爱的李石先生,64年前您那么勇敢地救了我的父亲,64年后的今天我带女儿来看您,再次谢谢您。”戴维躬下身,轻轻抱住年届八旬的李石,随后将一枚专程买来的徽章轻轻放在老人手中。

  徽章上,绣着一头插翅待飞的老虎。当年这个徽章的佩带者们,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飞虎队”。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飞虎队”1941年7月来华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初时,志愿航空队中有人在飞机头部画上鲨鱼头,中国民众误认为“飞老虎”。名字首次被昆明一家报纸使用,航空队通过翻译知道后都很喜欢,自此采用了这个命名。远在美国的动画大师沃特·迪斯尼,也正是凭借这个名字应邀为“飞虎队”设计了这枚徽章。美国正式参战后,志愿航空队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但“飞虎队”之名却一直被民众牢记并沿用。

  站在一群中国朋友中,戴维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来华前绝没料到父亲的名字竟在大洋这一头为这么多人知晓。事实上,营救唐纳德·克尔中尉的故事,是“飞虎队”与中国游击队在战场上互助的一段佳话。

  1944年2月11日,“飞虎队”以20架战斗机保卫12架轰炸机从桂林起飞,向日据的香港启德机场发动突袭,唐纳德·克尔中尉参与行动。据东江纵队所办的报纸《前进报》当年报道说,航空队在香港领空与日军展开空战,击落日军3架战斗机,当克尔指挥一小队轰炸启德机场时,不慎被敌机击中油箱。

  “我看到一架P40战斗机冒出黑烟,向地面划去,应该是克尔的飞机,在九龙港上空飞出我的视线。”戴维带来了解密当时情况的僚机报告,也印证了故事的发展。

  忍住多处烧伤,克尔急忙跳伞,在距离地面不远处俯视时,他看见许多日本兵拍掌欢呼奔走着。“我当时想,一切都完了。”克尔当年向《前进报》的记者回忆说。

  而戴维补上父亲的回忆:尽管克尔中尉过早打开降落伞而被敌军发现,但一阵强劲的南风将他吹至较远处的观音山附近,为躲避敌军追捕争取了时间。后来,14岁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交通员李石发现了他,随即用手势比划沟通,带他躲避蜂拥赶来的日本士兵。将克尔暂时藏好后,这个中国少年随即向游击队领导报告。港九大队随即决定,要倾尽全力营救盟军战士脱离险境,营救接力棒自此一棒接一棒传递下去。

  有意思的是,喜欢绘画的克尔,在获救后曾将5幅自画的逃生漫画连同一封感谢信邮寄给东江纵队,悉数被刊登在《前进报》上。其中,他特意画出自己如何在李石带领下狂奔,“我们可不是唯一在跑的”,后面还有日本兵举着枪追赶。

  最后一幅画上,克尔已安全地躺在树下,“能看到太阳下山可真好。”

  20天与日军斗智斗勇

  7月22日下午,香港南澳附近的海面上风平浪静。现年53岁的戴维和家人一起站在船头,在几个中国朋友的比划中,了解着父亲当年获救的水上路线。

  在游击队与日军长达20余天斗智斗勇的营救下,1944年3月初的一天,克尔中尉终于得以在游击队船只护送和战士保护下避开日军搜捕,由这条海上路线转至游击队基地。克尔受到司令员曾生的亲切接待,并与游击队员们相处了数日,随后再转去桂林。

  脱险前那20余天的躲藏经历,给克尔中尉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先后被转移到日军刚刚搜索过的吊草岩、一座废弃的炭窑等地。这期间,会说英语的李兆华为他送去食品和药品,翻译谭天、小战士陈勋负责照顾他并与上级联络,邓斌等手枪队员负责掩护他转移。当时只有10多岁大的小战士陈勋,还将身上仅有的5角钱买了糖果送给他。克尔始终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总部拿给同事们看……

  正是这么一群中国游击队员,给这个美国军人在绝境中带去无限温暖和希望。

  谈到这段父亲念念不忘的往事,戴维向记者感慨道,今天实在无法想像李石当年作为一个14岁的孩子,如何在敌人紧追之下仍能带着克尔中尉逃亡。

  多年辗转寻找救父恩人

  本报记者采访时,不少中方的后人提到有关克尔回来寻找故友的小道消息。有人说克尔曾于40年代后期在香港刊登过寻人广告,有人说克尔曾在60年代托人来中国寻人。

  老游击队员李兆华的儿媳叶影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婆婆晚年曾经托朋友去找过克尔,可惜临终前都未能如愿,“真没想到克尔的后人就这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一段特殊的缘分。”

  不过,戴维一家可不是“突然”出先在中国朋友的面前。感恩之路开启前,他未曾料到过程如此曲折,更没料到能得到这么多中国朋友的无私帮助。

  克尔中尉获救后担任飞行教官,之后返回美国,退役后干起了参军前的老本行——摄影。8岁时,戴维第一次听父亲完整地讲述当年的故事。两年前,母亲弥留之际,一再嘱咐戴维要为父亲了却心愿。母亲故去后,戴维在父亲的遗物中找到一面当年由内地民众送给父亲、写有“空中英雄”等中文字样的三角旗,随后还在父亲的日记书信中找到蛛丝马迹。

  “加拿大一位华裔女参议员Vivian Poy给我提供了第一个关键的帮助,让我知道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名字。”这位父亲是香港人的女参议员在网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克尔中尉被中国游击队救援的故事。

  凑巧的是,IBM的部分业务被中国联想集团收购后,原本供职于IBM的戴维也随之转了东家。担任项目经理的他自此可以经常出差深圳,并利用这些机会来华继续查找线索。

  不过,不懂中文的戴维起初查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一次他在网络上误打误撞进了一个东江纵队后人的网站,辗转了解到在坪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的情况,最终在今年5月成功联系到东江纵队后人,并第一次见到了李石老人。

  世世代代的和平纪念

  两个月后,他特意带上妻子和两个女儿再度来到中国,从香港、深圳到桂林重走父亲当年被营救的整个路线,并拜访当年营救行动最后的两位直接参与者李石和邓斌。

  “我这一趟就是来感谢的,很遗憾我的父亲没能来。”戴维一家人26日见到当年参与营救父亲的老战士邓斌,言谈间他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

  戴维说,父亲几乎从来不主动提起战争,但对这段获救经历和与那些中国人的特殊友谊却念念不忘,经常向两个儿子谈起。让戴维惊喜的是,87岁高龄的邓斌老人仍思路清晰,帮戴维补充或确定了很多当年这段故事的细节。他还给戴维在地图上详细指出了当年转移的路线。

  老人清晰地记得,东江纵队当年一共救援了至少8名“飞虎队”飞行员。他告诉戴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曾营救过克尔中尉,但我没想到他的后人64年后还记得自己父亲的故事,并千方百计寻访当年的我们。”

  “为什么要寻找和纪念过去的一切?”邓斌老人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戴维,“我87岁了,当年活着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和我的老战友无论活着的还是去世的,都最想说一句话,我们爱和平。我想,已经不在人世的老克尔先生,还有这位年轻的克尔先生一家,也一定和我们一样爱和平。这应该就是克尔先生寻访我们的原因吧。”

  记者手记:历史,在下一代延伸

  【作者】孙浩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大历史的步伐永远没有小人物的感受那般真切、有血有肉。

  唐纳德·克尔1942年结婚,次年就告别妻子来到中国支援抗战。1944年2月的一天,年轻的克尔太太接到一封所有军属最不愿看到的电报,“您的丈夫在亚洲战场上失踪”。

  漫长煎熬中,她几乎放弃希望。直到有一天,军方再次发来电报,确认丈夫已经成功获救。可以想见这段等待给这位军人的妻子,带来怎样无法忘却的记忆。

  克尔的儿子戴维说,在弥留岁月中,母亲已记不清眼前的事情,却经常转述丈夫的话,反复提起那个救过丈夫的勇敢的中国少年李石,还不断敦促着儿子要到中国去。

  当历史继续,个人的记忆开始呼唤某种形式的承接。

  再度探访李石后,戴维一家四口打算前往旅途的最后一站桂林。“听说他们想去桂林看看,我们怎么放心他们自己去?”香港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尹小平对记者说。

  于是,数名东纵后人再次自发、自费组队驾车,带领他们的美国朋友共同向桂林出发。10个小时的车程难免奔波,所有参与者都觉得值得。

  他们找到“飞虎队”当年所用跑道的所在地,历史的痕迹已淹没在岁月里。不过,记忆仍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东纵的后人们告诉记者,营救克尔中尉的故事在他们的群体中流传很广,甚至第三代、第四代的孩子都依旧能从父辈、祖辈口中熟悉6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

  戴维19岁的小女儿凯瑟琳则告诉记者,她从未见过祖父,但从小就听爸爸讲述祖父的这段故事,这一次很乐意跟爸爸一起来中国寻访祖父的恩人,“没有他们,就没我今天的存在。”

  戴维这次也带来了当年父亲拍下的不少与游击队员的合影。相处中,双方总是一起看着照片,聊着当年的故事,一起填补着故事的细节。历史,正在下一代手中延伸。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飞虎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