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铭记》之保障灾区群众生活无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18:12   央视《新闻会客厅》
《铭记》之保障灾区群众生活无忧
王振耀

  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8月2日播出《铭记》之《保障灾区群众生活无忧》。以下为节目实录:

  王振耀:我想压力最大的时候应该说是在地震后的那一个星期,那是最大的,因为我的压力,群众生活组必须是群众的所有生活进入到基本有序,缺帐篷你没帐篷,然后有些灾区不通电话,有些乡镇当时没有通,路没有通,当时我们最着急的时候,15号的时候平武县进不去人,外边桥断了,怎么能向平武空投,15号的空投也是离县城太远,那个时候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平武当时县城有九寨沟撤回来的旅游者,还有当地的三万多人,那里仅靠一部海事卫星电话,我们当时真感受到了,那个时期是压力极大,就是没法睡觉,当时怎么办,找谁来解决什么问题,那一个星期可以说是压力极重极重。我们的标准不允许我们在那里哭,不允许我们向任何人表白,只需要我们解决问题,因为你是群众生活组,群众生活的各种困难没有条件说,你没有资格说我解决不了,我没办法,我向领导推,作为一个群众生活组的办公室主任更是这样,不能推给别人,你就得想有什么办法,尽快解决,所以压力那个时候是最大最大。

  震后最初24小时,从二级响应到一级响应。

  王振耀:开始的第一个消息就说的是都江堰地震,七级以上,开始说的是7.6级,大家一听不得了,7.6级地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成都怎么样,当时大家的情绪,那就开始考虑灾区形势了,比较紧张,所以当时就立即报告学举部长,他正在组织开会,当时马上就决定,因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有一套程序,立即启动响应,这个时候启动什么响应呢?当时就是在这几分钟内启动的,民政部启动的最高响应那就是民政部部长学举部长提出的二级响应,同时向国务院报告。启动二级响应就意味着他要去到灾区现场,他要组建国务院工作组立即,这是灾后的十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情。我们同时司里边就确定开动各方面的,启动各方面的预案,我们自己的工作组都要立即组建起来,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然后就考虑到可能要出现比较大的灾难,怎么调动物资,怎么组织有关方面来投入救灾,当时是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正在组建工作组的过程中,国务院来电话了,通知学举部长要赶赴灾区,陪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那个时候就坐专机去了。

  5月12号下午3点,温家宝总理从南苑机场奔赴灾区。

  王振耀:家里边我们临时又决定,还是要派一个级别相对低一点的工作组,那就是我们救灾专员刘永法,他有很丰富的经验,要求他立即当天晚上赶到灾区,他带财政部的同志,我们觉得马上就想到的是群众生活安排怎么样。这个时候工作组出去了,然后就开始看看整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调出的帐篷有多少,立即启动了调每个库,到底有多少帐篷调动,然后跟四川省民政厅联系上,四川省民政厅当时联系上,到底需要什么物资,到底需要怎么办,我们需要怎么来开始沟通得到信息,当时那天下午给一些重灾县打电话,电话全不通,所有的座机,比如北川,很多县的电话全部打起来都是占线的声音。实际上通讯中断以后,很自然就出那种信号,联系不通,知道形势很严峻。应该说当时的判断,还不清楚是震区的整个形势,到底这个灾它的整个地形,它的整个位置,它的波及面积到底有多大,当时只知道汶川是震中,按照我们的定式思维就觉得只要到震中就可以控制住灾情了。所以当天下午赶快启动,然后就跟财政部商量,先预期拨多少资金,因为当时四川一下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四川去的工作组,他跑到都江堰,只知道灾比较重,但到底怎么重,给我们的信息是,成都没有大的伤亡,成都城区房子都还在,我们头一天下午(12日)比较直觉的判断就是,知道成都没有大的破坏,没有发现成都城区房子倒塌,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个信息,它确定我们整个救助战略。

  5月12号整个下午,突入其来的地震让王振耀和他所在的救灾救济司,以及整个民政部,打乱了所有的日常工作节奏,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应对巨灾的紧急状态。到了晚上,王振耀接到了一个电话。

  王振耀:然后到晚上我直接接到了电话,回良玉副总理当时正在乌拉圭出访,他打回来电话,中断访问回国,他就告诉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一级响应,这是他的职权,所以当天有的人问我,民政部怎么启动二级响应,后来又几个小时之后启动一级响应,这个细节就是二级响应的决定权在学举部长,一级响应的决定权是在回良玉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得到信息,因为他正在出国访问,联系上之后,他的回答就是,他中断访问回国,启动一级响应。

  震后最初的24小时.5月12日夜,群众生活组设立。

  也是在地震发生后的当天晚上,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任总指挥,李克强和回良玉任副总指挥。随,总指挥决定最初下设八个小组,其中群众生活组由民政部牵头协调主抓,外交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红十字会等参加。这个组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制订实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以及相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措施,做好灾区生活必需品供应。

  2、指导灾区因灾倒房群众的紧急安置,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3、接受和安排国内捐赠、国际援助、处理涉外事务等。

  王振耀:这时候晚上11点传达回来的就是成立群众生活组,我这时候就被任命为群众生活组的办公室主任,这是到晚上11点左右,那时候已经没有回家的概念了,很快实现了体制转型,指挥体系的转型,因为群众生活组一成立,那就意味着我们既要运用一级响应,群众生活组,这两个加起来,我们减灾委系统是34个部委办局,包括总参,接到回副总理这个电话的时候我们就决定,第二天上午还要启动或者说沟通,再进一步做应急的各种机制情况,因为当时我们知道,应对大冰雪的时候,应对南方低温一些冰冻灾害的时候,我们知道必须有非常强的机动能力。

  震后最初24小时,5月13日上午,群众生活组联席会商。

  虽然常年从事救灾工作,但民政部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次比冰雪灾害严重得多的前所未有的救灾挑战。经过5月12日一个不眠之夜,5月13号一早,民政部邀请中国著名的地震专家马宗晋院士,以及著名的灾害防御与救援专家,北师大常务副校长史培军进行了会商,对灾情进行初步研判。

  王振耀:第二天早晨要他立即赶到民政部,就是群众生活组,马宗晋院士是管地震的,是我们的专家委主任,他两个来判断,史培军通过5月12号的不眠之夜,通过国际的各种信息,史培军是第一个向我们报告,这次地震不是圆形的,震中不断向外等距离扩散的那种趋势,它是一个条带形的,这是史培军第一个判断。同时他觉得这一次地震既然是条带形的,震的整个灾情不是像原来以震中为最大损失点,而向周围不断地递减,它就是一个条带,这一条带上可能都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可能损失就相当大,他的判断是,这个地区是一些山区,比较寒冷,如果说道路严重中断,很可能就出现了需要救助的人口是几百万人,这是当时的判断。他说你的帐篷,救灾物资很可能不是十万顶,不是二十万顶,可能要多得多,他说你得考虑这些信息的判断。头一天(12日)我们和四川方面联系,四川方面是向我们要五万顶救灾帐篷,可能很多人想象的五万顶救灾帐篷意味着什么,五万顶救灾帐篷就意味这我们全年救灾,实际上是全年一般性的年份救灾所用的帐篷,也就是五万到八万顶,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里边,因为南方冰雪刚刚用完,我们正在和财政部商议采购,也想再采购五万顶,一般我们的储存量是20万顶,最多就是20万顶,这是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储备量实际上12号下午我们看了看,是15万顶,救灾整个国家的救灾物资储备15万顶帐篷。到了13号早晨,我们的工作组也到北川了,知道北川毁了,不仅知道北川毁了,知道北川民政局当时初步的数据,因为找不到人,当时地方说的是26个人,已经是19个都遇难了,其实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基本上剩七个了,就是遇难了,13号上午知道,北川夷为平地,13号上午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就发现,这一次灾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正是这个时候,我们13号上午也接到整个国务院新闻办的通知,要求13号下午就去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新闻。我记得当时公布出来的是一万。你知道我们一年的灾情,过去一年,最近几年平常的遇难的人员,遇到灾害了,就是两千多人,但到这个时候,到5月12号晚上,我们商量的结果,比如说其中有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说,向上海订遗体处理的这些装尸袋,12号晚上就在考虑这些,因为几千具尸体,所以到13号上午,已经大体上和上海方面保持联系。很坦率地说,当时订的数,我们一直没有宣传出去,也不便公布,因为大家的文化习惯,我们的整个这种心理,当时这种承受能力大家都不愿意多说,实际上今天我要给大家说,当时是订了几万条装尸处理遗体的这种袋子。

  专家对地震灾害初步研判之后,同样是在5月13号上午,民政部会同群众生活组的其他部委一起继续会商灾情,决定下一步的具体救灾举措和方向。

  王振耀:然后各个部委就来了,5月13号上午,我们各个有关的这些部委集中在旁边的会议室里,我们就在这儿集中商量了,史培军教授、马宗晋院士也向大家通报了灾情的情况,大家觉得在工作层面上需要尽快沟通、联络,形成一个很强的机制,财政部的同志也过来了,我们的应急款也很快。第一天就讨论了方案,第二天更明确了,第一批应急款就是七个亿,很快就下来了,过去全年的应急款是只有三亿,但这个时候就下去了,因为知道现在一算账,估计紧急转移出来的人口,我们初步核定了,就是上千万,根据我们的经验。接着就是找铁道部,整个铁道不通了,应该说最直接的,从西安运到成都的整个这一条线不通了,不通了怎么办?你就得考虑其它方面,公路的运输问题,物资调度,飞机的运输问题,这时候和民航,中国民航局13号上午都过来了,我们就协调,大家就准备采取空中、陆路各方面都来运输,所以说运输保障救灾物资,13号上午就是物资大的保障体系起来了,我们各个部门应该说这时候全部启动起来了。5月13号上午十点半开了不到一个小时的会,但这个会应该说是在中国救灾中,这样一个工作机制的建立,我觉得应该说这个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我们有过经验,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灾害一起来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协调机制,我们司局长们和处长们马上指导工作,因为上级领导有指示,到我们这个层面很快地行动起来,用这个经验,我们这一次应该说也是借鉴上一次的经验,到13号上午基本上就进入状态,到13号,可以说不到24小时,大家基本上就把这个各项工作就已经安排开了,就是得到的不全面的信息,但是已经比较系统,知道做什么了,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和前方工作组的沟通,对整个形势的判断,资金支持上去,物资支持要上去,接着就是捐赠,这几个方面全部就开动起来了。这个时候到5月13号,应该说这一天所有的工作,整个在中央层面上,我觉得从民政部群众生活组的协调来说,这一天基本上运转应该说都到位了。

  5月13号上午会议,以民政部为协调人的群众生活组,确定并落实了群众生活组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和方向,那就是会同财政部下拨了最初的七亿元救灾资金,启动紧急采购计划,包括食品、饮用水、棉被和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采购,更重要的是包括大量帐篷的采购,以解决灾民居住的问题。紧接着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所有这些生活物资的生产和组织调运。

  5月14日,物资调运。

  王振耀:其实当时最紧急的是物资调度,就是物资如何筹措到物资,当时就知道帐篷、棉衣被,其它方便面、矿泉水,到第二天就知道转移出来的人数肯定过千万,到了14号这一天,应该说同样是紧张,采购物资怎么简化手续,然后部长在前方又觉得物资、帐篷,15万顶调完还不行,还要考虑采购更多的帐篷,当时他就提出来,说如何考虑上百万顶帐篷的采购问题,另外物资帐篷的调度就不断地催电话,这15万顶帐篷从全国各处就发现火车都不行了,慢,现在需要是飞机,就跟民航怎么弄飞机运到四川, 13号、14号整个紧急地调运救灾物资,运输问题。要求地方报信息,我们来组织,整个这个物资调度就开始出现了非常紧张的局面,火车到哪儿了,那时候中央在问,各个组在要求,这时候九个组已经成立了,这时候到底怎么弄,部队都调上去了,这个行动就要求紧急救援,紧急救援,那个时候就是紧急。所以14号还是落实救灾物资,落实救灾物资在14号这个调度、采购,这一天是非常紧急的。

  越来越多的救灾物资到达灾区,在成都火车站和机场堆积如山,但是面临一个如何接受,管理以及发放的问题,5月15日,作为群众生活组的办公室主任,王振耀随回良玉副总理到达灾区,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成立。

  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灾情, 5月15号,作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群众生活组的办公室主任,王振耀随回良玉副总指挥到达灾区一线。尽管在北京时,已经获悉了灾情的严重性,但是在灾区一线的所见,仍然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

  王振耀:回副总理13号已经回国,他联系了飞机,他作为一个可能作为副总理,当时应该说他已经是没有,以尽快的速度赶回国内,14号他已经参加了指挥部的整个会议,15号就领着我们到了前方组建指挥部,所以我们当时到了绵阳,我们看了形势,可以说比在北京判断得还严重。下了飞机,到绵阳,我打了两个电话,立即给四川的同志一个电话,给家里边的同志一个电话,当时四川的同志觉得根据历次救灾的经验,他们原来说五万顶,后来我们说十万,十五万顶往这儿调,他们说原来想着能不能三十万顶,原来一个国家储备才20万顶,说30万顶就需要勇气了。我当时下了飞机之后给家里打了电话,我就说确实像部长谈的,准备百万顶的帐篷,大调度,大生产,说这没有五十万到一百万,怎么也不能想象,这个灾现在看来远远超过原来的估计,你到了灾区之后判断,因为打响的伤病员下来,这个群众就像潮水般一样,几百人、几千人,他出现逃生,这个是我到15号到灾区以后发现形势非常严峻。大量的人从整个山区到成都平原,他是出现逃生,跟历次救灾不一样,建制打乱了。我5月15号到了绵阳之后,很多中学生都成为志愿者,在那里运伤病员,整个绵阳城可以说成了一个大的救灾安置点了,那时候不论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了,学校也好,体育场也好,各种各样的点,就是转移下来的人,我一看这个形势是不一样的,非常不一样。这几个县的人口我们估计,影响到的是转移出来的,后来统计准确的说1510万,这是我们救灾中过去没有遇到过的,唐山大地震什么时候都没有遇到过的。陪着回副总理一直看,当时到达灾区以后,没有帐篷,群众当时就围着我们要帐篷,你给我们点东西,什么东西都行,15号在临近转移的那些村庄,因为很多路不通了,我们找到一些路,到那个地方看,旁边房子倒了,但群众转移出来了,这些人员还没有伤亡的,物资都运不过去了,所以调度物资,急需帐篷,人员就地安置是一部分,大量逃生是另外一部分,所以我知道沿整个地震带这一线,如何布置出一条坚强的转移安置带,这是我们救灾中最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上百万顶帐篷,这是必须要做的。前方指挥部,实际回副总理也在那里负责指挥,这时候每天,当时就是需要很多政策,应该说在前方指挥部当时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根据总理的指示,定的一些事项,我觉得是对后来的救灾还是产生很重大的影响。这几天我们这个群众生活组干什么呢?我们自己就开个车,四川的同志跟我,我们有几个人,每天有一点时间就赶快到灾区,看老百姓真正得到安置了,帐篷怎么样,然后是群众撤出来了之后怎么样,然后一些倒房的点,就是沿路你就随便看,农民出来了,到底怎么样,然后每一个细致的来看他们的安排的情形,然后决定政策,你有一线的最直接的信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