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国留学生眼中的中韩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0:13  新华网

  网友“Y敏”发出上述言论时,韩国留学生Erica正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里安静地上网。“韩国确实不该抢夺针灸标准。”Erica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件事“韩医协会做得不对”,“针灸技术是以中国为主的,它是中国的。”

  但她同时谈到了一直令中国网友难以释怀的“端午节申遗事件”。“为什么不可以呢?”她问道,“这也是韩国的传统文化呀。”

  今年20岁出头的Erica记得,从小学起她就一直和家人过“端午节”。“它连同春节、中秋节,是韩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Erica都要喝碗樱桃凉汤,吃份年糕,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好玩的节日游戏。“恕我直言,”Erica说,“古时中韩之间交流频繁,地理上又都很接近,有些文化上的东西很难分开,没必要争来争去。”

  不过,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徐文娟却认为,韩国人自称的“毫无历史依据”的事情“一定要争一下”,“主权问题,不能失节”。

  辽宁社会科学院朝韩研究中心主任吕超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从历史上讲,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多相近性。“比如中国明朝时,韩国曾以‘小中华’自称,认为和中华文化一致是比较荣耀的。”

  吕超认为,韩国在“文化争执”中,强调文化的起源和根基,这是令大多数中国网友难以接受的原因所在。而这正与“韩民族的民族特性有关”。据吕超介绍,从历史发展来看,韩民族长期处在较大的民族影响下。特别是近代以来,又受到俄罗斯、日本的欺负,所以这个民族格外强调自强、独立,并表现得比其他民族更为强烈。“于是,体现在文化上,就难免会出现一些过火的、甚至可笑的说法。”

  假新闻“眷顾韩国”背后

  吕超谈到的可笑说法,也包括这几天风行中国网络的“孙中山是韩国后裔”的消息。这一被称源自韩国《朝鲜日报》的说法,最终被证实为子虚乌有。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朝鲜日报》并没有发表相关报道,而且韩国成均馆大学也没有名为“朴芬庆”的历史教授(相关报道见第3版)。

  事实上,这已不是假新闻第一次出现在中韩文化争端中了。去年10月,有报道指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称“韩国人发明了汉字”,但最后也以该新闻查无实据收场。

  在吕超看来,这些最近活跃网络的假新闻反映了中国网民对韩国“强调民族自强特性”的揶揄。他同时也认为,中国网民和媒体还是应该客观冷静地看待韩国“某些舆论”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方面,我们要理解这个民族长期处在他国文化辐射背景下的发展。”吕超说,由于一个弱小民族处在大的文化辐射下,他们总想保护自己的独立性,这是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总想强调历史文化的古老性,强调自己民族优于其他民族,“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对某些中国网民认为很敏感的问题,吕超认为可放在学术角度平心静气地讨论。“比如,韩国说印刷术是他们发明的。但历史上早已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定论,所以,这些也不是问题。”吕超说。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韩国 SBS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