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海岩:盈利是风电产业最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9:37  国际先驱导报

  盈利难题

  “怎么盈利是风电产业的最大问题。”秦海岩感叹到。即便在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全国大大小小一百多个风电厂中,盈利的并不多;而任何新能源,如果不能解决盈利问题,就无法被普及。

  现有的风电定价制度并不利于风电的盈利。发改委从2003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风电开发商和上网电价,并与电网公司签订收购风电协议,保证风电上网,收购价在四五角一度左右,高于二三角一度的火电。而多年来,中标者都是报价最低方,每度仅在0.38元到0.52元间,但业界认为以这个价格卖电必将亏损,合理价应在0.6元左右。

  但对于这个亏本买卖,诸多国企还是趋之若鹜。《可再生能源法》规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量至少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身肩达标任务的国有电力公司纷纷“跑马圈风”,不顾盈利。考虑政绩的地方政府也常常对此欣然应允。

  为避免恶性竞争,今年初发改委已悄然将低价者胜的风电招标制调整为限制最高、最低价的中间模式,即便如此,价格扭曲依然存在。

  “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倪维斗忧心忡忡。

  国产化瓶颈

  “风电核心技术都由外国掌握。”张希良告诉记者,“中国的思路是购买外国设备、技术,吸收外国经验,把别人的技术转换成自己的。”

  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风电投资商确保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为鼓励国产化,发改委在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对设备进行捆绑指定。但目前国外的风电设备还是占国内市场七成,因为中国的风机设备制造水平尚停留在十多年前。

  国产化看似已取得了成果:去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已达56%,首次超过外资企业。但这也无法证明国产化是否已取得成功:中标官厅水库设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机国产化率达80%,但核心技术依然为国外把守。

  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风电研究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几乎所有外资企业都会制造技术壁垒,学到真经很难。而目前,外资已不仅满足占据中国的风电设备市场,已经对投资兴建风电厂表示了兴趣。

  以市场换技术的一幕在风能领域重演,最终将取得何种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风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