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艺术变成各国游客争相追捧的纪念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22:37   央视《经济半小时》

  民间艺术变成各国游客争相追捧的纪念品

  上海一群癌症患者,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彰显着奥林匹克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我们也在这里祝福他们这次奥运之旅能够圆满,他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说起奥运,许多人还记得在汉城,在悉尼,由于奥运的举办,这些地方的民间艺术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各国游客争相追捧的纪念品,我们的记者在奥运协办城市天津,就认识了一位想搭奥运顺风车的民间艺人。

  在天津市的古文化街里,津门剪纸画创始人肖荣带着记者来到了她制作的一件民族服装面前,这件衣服上有一幅五个福娃迎接奥运的剪纸画,但肖荣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剪纸了,而是她剪纸演变为“剪布”。

  记者:“这是专门为奥运会设计的?”

  天津民间艺人肖荣:“专门为奥运设计的,其实这从开始初衷就是,从剪纸也有这样的图案,从剪布也有这样的图案,很多人特别喜欢这个图案,我想能让外国友人穿上我这样图案,能带到世界上,我感觉到挺高兴。”

  肖荣将剪布制作在衣服上,不仅起到了传播中华传统艺术的作用,更找到一条商机,同普通印花衣服相比,这种剪布艺术服装的市场售价能够贵50%以上。

  肖荣:“咱们现在外面市场一个是用胶印一种水印,还有各种印都属于化学的东西,这种东西贴在身上我感觉不环保,我就想把布与布之间的粘合,这样穿身上本身是一个环保。”

  随着奥运临近,来天津购买剪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然而线条非常细的剪纸非常不容易保管,很多人还没带出国就坏了。

  肖荣:“它的剪纸挺薄,然后夹在一个塑料兜里头,夹在哪,带着镜框相当不方便,然后我就想能不能把这种剪纸形式上搁在衣服上。”

  剪纸有贴在门上的,有贴窗户的,却从来没有贴在衣服上的,用传统的纸贴到衣服上,一洗就烂了,肯定不行,于是肖荣想到了剪布,这可是一个市场空白,2006年肖荣成功研制出剪布,并在2007年申请了专利后,肖荣主动同奥组委接触,也想搭上奥运的这班车。

  肖荣:“剪纸,还有中国印,还有五福娃,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个带到北京奥组委,因为咱天津奥组委也跟我一起去了,看我东西挺新颖,但当时由于经济实力没有那么大。”

  原来奥组委规定,要使用奥运标志、吉祥物等需要500万的使用费,但肖荣拿不出这笔不菲的费用,于是,肖荣将设计中有奥运标识的剪布作品送给了天津女排、天津举重队等运动队,自己又重新设计了不少运动题材相关的剪纸、剪布作品,这些具有中国元素的新工艺,乘着奥运的热度,一下子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肖荣:“利用咱们奥运期间这些个气息吧,能展示我这种新的工艺,能展示咱们民俗的文化,还有这样一种新的工艺,我一上市以后受到各行各界的赞同,纷纷就找我要合作,跟我要谈,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做包的,他说能不能把我这图案搁在我包上,我也感觉到挺欣慰。”

  半小时观察:让我们来接受奥运精神的洗礼吧!

  对于上海市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的那些癌症病友来说,奥运会不仅是他们的一种希望,更是他们顽强活下去的最强大动力。

  奥运会不断在改变着我们许多人的生活,当5年前那些癌症患者决定到北京奥运会为运动员助威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在实践着更震撼、也更令人感到温暖的奥运精神,正如片中袁正平所说的那样,很多患者是“追求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更高、更快、更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那些拿到金牌的运动员还要更加令人尊敬。

  事实上,如果奥运会能够使我们勇敢地追求生活和生命上的更高、更快、更强,即便再大的困难,也多的曲折,再坎坷的道路,我们都能努力超越,无畏前行,那这种精神就是奥运精神。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奥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愿它同样能在精神上对我们进行深刻地洗礼,让我们对未来生活能够满怀激情,充满更多渴望,让我们在面对命运艰难抉择时候,能够有更多勇气,更多自信。

  主编:张凯华 记者:周羿翔 摄像:白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癌症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