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捍卫尊严的诺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15:36  《人物》杂志
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捍卫尊严的诺言
恭迎历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腊像)欢聚北京作品示意图

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捍卫尊严的诺言
中国伟人蜡像馆制作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蜡像

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捍卫尊严的诺言
李源潮参观中国伟人蜡像馆,与毛泽东蜡像合影

  文/晓丹

  诺言——汉语辞典中的解释为:应允别人的话;捍卫尊严的诺言——词典中没有解释。但他,却为了履行一句诺言, 为了捍卫中国人的尊严,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也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就是中国伟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

  一

  章默雷,一个很难准确描述的人。他真诚睿智,霸气狂傲。可能因为做军人和警察时间较长的原因,在与别人交流时 他那像鹰一般的眼睛里流露出自信坚定和不容置疑。在他身上充满了江湖上的豪气,又有着老干部家庭中严谨而规范的传统精 神。

  他崇尚精神的完美,酷爱自由,所向往的是看着好书走遍自己喜欢去的地方。为此,他放弃了已经很不错的工作位置 ,向单位领导告了个长假(从1983年至今),让自己“自由”了。

  作为独立制片人,他曾经为国外的电视台拍摄纪录片,走南闯北收获颇丰。他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沟通的人,影视圈 中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非常真诚地向别人讨教,如果你跟他玩心眼留一手,他就会变得不客气,骂着你 调侃着你也要把你的本事学到手。久而久之,他便对摄影、音乐、合成等每一个环节都驾轻就熟了。

  章默雷的作品中几乎全部都是“章元素”,别人的意见他一般不采纳。曾有朋友劝他,你这样做不行,要发挥别人的 专长,而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固执地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要完整,就不能混杂别人的思想。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 20多年前,就已经可以跟国际著名的制片商以秒为计谈价钱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章默雷的制片中心已经搞得很大,他把民族宫饭店的8层全部包下来办公,每天十几个摄制组 川流不息地忙碌着。指挥之余他自己还完成了三个电影剧本,以激情、真情、人性三个概念为主准备进军电影故事片的领域。 并且把自己要导的三部片子定位在“第一部建立基础,第二部扩大影响,第三部获国际奖”的位置上。但是在他的一次出行之 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二

  1991年英国的一个制片商邀请章默雷去英国商洽拍摄一部关于中国寺庙的专题片。几位兜里有点钱的哥儿们一同 前往。刚下飞机一块广告牌上的文字引起了章默雷的注意——“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与银行相比的艺术馆——伦敦杜莎夫人蜡像 馆”。在中国时也听说过英国的蜡像馆,也知道里面有中国的领袖人物,但敢与银行相比这么大的口气却是没想到的。

  第二天,他们迫不及待赶到了蜡像馆。尽管门票价格不菲,但仍排着长长的队伍,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聚 集在门前,等待着欣赏这一英国最负盛名的艺术馆。

  走进蜡像馆,章默雷他们的确被震惊了。只见中外政治家、演艺界明星、宗教故事中的人物相聚一堂。仿佛使人走进 了时光隧道,可与不同时代的人面面相视,致以问候。无疑,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热衷 于寻找自己国家的熟悉人物合影留念并引为自豪。

  当章默雷他们终于看到了中国伟人的蜡像时,却大失所望。事后章默雷对朋友们说,在看到邓小平蜡像的瞬间,胸前 像被人重重地打了一拳。眼前的邓小平与他们心目中的领袖形象相距甚远。

  章默雷生气地对同行的朋友们大声说,谁允许他们把中国的领袖做成这样的?!中国人是不允许别人侮辱的!寂静的 展馆中章默雷的吼声引来了工作人员,问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章默雷说,我的确很不愉快,你们凭什么把我们的领袖做 成那种样子?!很快一位负责人也来了。他说欢迎你们来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希望你们能够满意。章默雷不客气地说,我 非常不满意!因为你们把我们的领袖做得非常差,我希望你们把这尊作品收起来,做好了再展出。英国人问章默雷:“你是艺 术家么?”章默雷说: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英国人说:“这与尊严无关,是艺术。我们的蜡像艺术有两 百年的历史,没有任何一家蜡像馆可以做出这么好的作品。”章默雷被英国人的傲慢激怒了,他让翻译告诉英国负责人——我 一定用三年时间做出比他们好10倍的作品。让他们记住,中国人是说得到就做得到的。

  离开蜡像馆之后,一个朋友请大家吃饭,建议忘记不快,完成英国之行。就在这顿饭中,章默雷说出了要建中国伟人 蜡像馆的想法,并且第一个要做的人物就是邓小平。在座的哥们都支持他,表示责无旁贷,并商定好每个人出10万元来筹建 中国的第一家蜡像馆。“谁不出钱谁孙子”,他们当时就这样起誓的。

  令章默雷至今说起来仍然感动的是,回国后不到一周,哥儿几个再次凑到一起,每个人都如约拿来了10万元现金! “那时候的10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啊!”章默雷特别强调这一点。朋友们对章默雷说,你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我们这 些钱就不要了,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你的诺言。章默雷拿到钱给每个朋友写了一张字条,但那不是借据却是一个对朋友的郑重承 诺:从今天起我不再干别的,一定要把蜡像做出来,建一个中国自己的蜡像馆。

  章默雷对当时的心情记忆犹新,他说凑钱的那一天,他止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中国蜡像馆一定要建在天安门广场 ,除此之外哪儿都不去。大家都说,哥儿们你这个牛又大了,进天安门广场谈何容易?咱不管将来建在什么地方,只要做成了 蜡像馆,你的诺言就兑现了。

  “当时真是感动啊!那一天我背着那个装着60万元现金的双肩背囊,感觉重得不得了!”到了那个时候,章默雷才 冷静下来想,他到底该怎样迈出第一步。

  三

  原来多年努力经营的机构显然在这里是不合适再用了,章默雷重新申请了一家专业公司,他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下 决心把这个名字写在企业名称的申请表中——《北京捍尊之诺仿真人像艺术公司》。他认为这个名字显然不太容易弄懂,但是 却代表了他对目标追求的信念。果然,在工商局登记时管理人员反复询问这个名称的含义,他只说是为了捍卫尊严的诺言。

  章默雷笃信诚可化天,他知道仅靠自己一家刚成立的公司是不可能办成大事的。他请了几位颇有影响的画家,画出了 想象之中蜡像完成的效果图,画像惟妙惟肖,让人看不出是画,又看不出是蜡像。章默雷拿着这些效果图去寻求支持。一个月 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均予回函,同意共同联合发起建立中国伟人蜡像馆。工青妇联合支持 一个个人所发起的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是第一次。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一座庄严而又严肃的博物馆(现在已改名为国家博物馆)。黄高谦馆长是一 位博学而又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儒雅长者。他听了章默雷的激情讲述之后,非常欣赏这一创意。同时对章默雷这种敢想敢为的勇 气表示赞赏。就这样,中国革命博物馆中面向天安门广场的一个巨大的展厅成了中国伟人蜡像馆的展厅。一个半月之后,盖着 中宣部、文化部带有团徽印章的批复函交到了章默雷手中,中国伟人蜡像馆被正式批准成立,在这座庄严的博物馆中,一个个 人发起建立的博物馆被批准单独成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是唯一的一次。

  在这所有的辅助条件都具备了的时候,章默雷开始面对真正的难题了。毕竟,蜡像艺术无处可学,无师可拜,世界上 所有蜡像馆的技术都是保密的,绝不外传。

  四

  刚开始实际操作,一个最大的难题是蜡像的原材料。他一试验才知道,以前想象用最好的普通蜡,可是根本就不成, 当温度高的时候,蜡像就会变形甚至融化;温度低的时候,蜡就变脆易碎。章默雷找到一家国内权威的化工研究院,跟他们谈 了自己的设想和请求,希望他们能够帮忙研究一种熔点高适于雕塑不易变形的蜡。化工院表示他们很想支持这件事,愿意把研 究这种蜡当作一个课题来做,并且同意给章默雷最优惠的价格。但是他们这个最优惠价格还是把当时以为自己小有“经济实力 ”的章默雷吓了一跳,仅仅是研究出蜡像所需要的特种蜡,最低费用就需要50万元!

  这时候,章默雷才知道过去把做蜡像馆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60万元在这个庞大的计划面前,如同杯水车薪微不足 道。章默雷自信自己做的是一件好事,他也相信一定能有办法寻求更多的支持。

  章默雷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诺言,他真的把还在孕育中的中国蜡像馆建在了天安门广场上。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章默雷凝视着广场,他感到他的生命已经真的与国家的进步联到了一起。他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由父亲领着走上革命博物馆高 高的台阶时,那种对这座建筑的渴望与神圣感,现在他有幸能够在这里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事情了,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充满他的 心胸。他很快地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份请求大家支持的信件送到各大机关去,果然,后面寻求资金支持的过程就很顺利了。大 家分头出去谈,捷报频传,十几个部委级机构积极给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章默雷在拜见了时任经贸部部长的吴仪一天之后,经贸部就完成了全部审批程序。还有件事章默雷不 能忘记,一天,有一位老先生找到了正在博物馆现场紧张工作的章默雷,他详细询问了关于建中国蜡像馆的设想,拍着章默雷 的肩膀说,你干了一件大好事,我支持你。第二天,有人送来了一张支票,章默雷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先生是一位部级大企业的 老总。各方的支持,使得从来就不惧怕困难的章默雷信心十足。

  特种蜡很快研制出来,最艰难的一步也开始启动了,在广泛发掘的基础上,一批非常有潜力的蜡像艺术家被发现。天 津美院的教授尔宝瑞,雕刻艺术研究所所长郭宝寨,西安和南京两个艺术研究所的艺术家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们的艺术功底 及对蜡像的理解充分调动了他们对蜡像艺术的热情以及创作灵感。这之间也有一些画家雕刻家经过考察无法做出完美的蜡像, 章默雷的原则是只做最好的蜡像,只留最好的艺术家。尽管如此,制作初期也是非常艰难的,对人物形态的把握,对人物思想 情感的理解,对人物内在气质的表现,都给艺术家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做不好一定要重新来,有的蜡像一直做了四次才成功 。

  建蜡像馆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章默雷的原则是,蜡像首先必须与真人十分相似。除此之外,神韵更加重要,要做 出每个人物独特的魅力和气质,要展示人物最经典的瞬间,另外还必须以合适的环境来衬托。在英国的蜡像馆里,一个人可能 只有几平方米的地方,而章默雷则用一二百平方米的空间来展示一尊领袖蜡像,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领袖人物的伟 大和气魄,这是非常高的要求,章默雷说他们这是自找麻烦,但是既然做就要做得最好。

  为了这个最好的目标,章默雷请来了北影和八一两个电影制片厂的制景专家,为每一组领袖人物打造了最适合他们的 环境和背景,使蜡像人物和庞大的背景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物与背景巧妙的结合,不仅使蜡像周围的空间感大大延伸,而且人 物更是栩栩如生甚至充满了动感。

  比如在布置邓小平蜡像展出的方案时,章默雷就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要把邓小平最具风采、最动人、影响最大的一个 情景展示出来。经过反复琢磨,最终展出的情景设定在1984年,当时作为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 年阅兵时的风采。

  邓小平的蜡像背景为天安门。巨大的天安门画像前是立体的金水桥和华表,这些背景按照一定的比例真实地再现出来 。邓小平站在当年乘坐过的红旗检阅车上,向大家挥手。邓小平的家人和邓小平的秘书多次到蜡像馆同章默雷及美术大师一起 沟通,他们对邓小平的蜡像能做得如此逼真十分惊叹和感动。

  周恩来的蜡像是站在麦克风前的。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是1974年9月30日的国庆招待会上,在 此之前,周恩来因身患重病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那一天总理带病出席了招待酒会并致辞。当总理步入 宴会大厅时,在场的中外宾客都非常激动,有的外国朋友甚至不顾形象站到了椅子上,就为了能够看清楚周总理。周恩来发表 了不长的祝酒词,竟被不时爆发的热烈掌声打断了十余次。因此,章默雷把周恩来定格在这一次的讲话时刻,但是他没有用总 理病态的形象,而是把最有风度的总理形象留给了世人。人民大会堂闻讯把那一次周恩来总理使用过的麦克风送给了蜡像馆。

  再如毛泽东的蜡像是坐在庐山顶上一条长长的石凳上。他的身后是起伏的山峰和浩瀚的云海,400平米的画面气势 磅礴,把毛泽东主席的伟人气质完美地衬托出来。

  就这样,每一尊蜡像及其环境背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从开始制作到最后全景完成无不浸透了章默雷和那些 艺术大师的心血和汗水。

  到了1994年,章默雷已经在位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蜡像馆里完成了展出需要的全部蜡像作品,并开始以内部形式 接待有关部门负责人、党政干部会议以及一些相关的团体参观。从1991年到1994年,整整三年时间,章默雷以全身心 投入到了蜡像制作和蜡像馆的建设上,仅仅三年,章默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五

  章默雷并没有止步。

  确切地说,他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中国蜡像馆在很长时间都处于内部展览的状态,直到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50周年前夕,才最终获批公开展览。

  中国蜡像馆开馆之后,人流大得出乎意料,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天都能达到上万人次,蜡像馆的工作人员忙得 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准备了留言簿,没想到仅仅一天就用光了26本。让章默雷和蜡像馆的工作人员感动的是,观众对伟人那 种溢于言表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蜡像艺术水平的高度好评。很多前来参观的人都把蜡像当做有生命的人,有的人眼含热泪站在蜡 像前久久不肯离开。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给章默雷打来电话,希望能有机会在总理身边开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还有不少单位 请求允许他们在蜡像前举行入党入团仪式。

  蜡像馆开馆之前,他们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开馆之后不久,有一家媒体报道了“中国伟人蜡像馆开馆”的消息,马 上就产生了爆炸式的结果,国内外媒体都赶来了,前后大约有300多家,包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CNN等等。尽管 每天要用很多时间对付这些媒体,但章默雷也很高兴,他希望通过境外媒体能够把这消息尽早撒向全世界,他希望世界能够看 到,中国人说到做到,做出了世界一流的蜡像。

  不久,当年拍摄了让很多中国人喜爱的著名照片《周恩来》的意大利著名摄影师焦尔焦·洛蒂也来到了蜡像馆,他是 从意大利电视台上得到这个蜡像馆的开馆信息的。当他看到周恩来的蜡像时,非常激动,他反复端详总理的蜡像后说:“全世 界的蜡像馆我都去过,唯独你们这个馆里的人是活着的。”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级的摄影大师,这个评价已经是对中国蜡像艺 术水平的最高褒奖了。一周后,洛蒂再次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并且带着两位专栏作家拜见了章默雷。他们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探 讨了很多关于生活、思想、艺术和伟人的话题。回国后不久,意大利的两份杂志都用很大的篇幅发表了专访章默雷的文章,盛 赞中国蜡像艺术和章默雷在中国蜡像艺术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得知消息后,专门安排了时间来参观。参观后丁关根部长用很高兴 的口吻赞扬这些作品,称这些中国伟人的蜡像制作得非常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蜡像艺术品,是值得我们国家骄傲的作品。他要 求当时一同参观的孙家正部长从国家文化发展基金中拨款来支持此项事业。至此,中国伟人蜡像馆从一个个人奋斗的产物变成 了国家的蜡像馆。

  六

  1996年,是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去世三周年,中国准备送给朝鲜一尊金日成的蜡像。有关部门把这个任务 交给了章默雷的中国伟人蜡像馆。这个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鉴于朝鲜人民对金日成的崇高敬意,这尊蜡像必须做好。朝鲜 方面非常重视这件事,万景台艺术院的专家与蜡像馆进行了多次沟通,反复讨论确定人物的形象和背景。当金日成的蜡像做好 之后,朝鲜的艺术家和专家来看的时候都哭了,他们觉得这尊蜡像非常完美地展现了他们热爱的领袖金日成的伟大形象。朝鲜 的副总理亲自过来接蜡像,当他们把蜡像送到朝鲜的时候,在场的七八百人都哭了,包括他们的重要领导。章默雷和同行的中 国人也很感动,为中国的蜡像作品能够寄托朝鲜人民对他们领袖这么重的感情。朝鲜把金日成的蜡像摆在了妙香山的国际友谊 宫里,所有到朝鲜的尊贵客人都有幸能够到那里看到这尊蜡像,章默雷也成了朝鲜尊贵的国宾,

  这件事给章默雷很大的启发,他说,我们的蜡像已经拥有了世界顶级的艺术水平,我们要用蜡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邓小平在香港回归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提出并制定 了一系列合理的政策,10年时间证明了这些政策是有效的,香港在10年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香港民众已经亲身感受到 了这点。章默雷决定把蜡像馆珍藏的邓小平的蜡像和他乘坐的红旗检阅车送给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活动,这件事轰动了整个 香港。在开展的当天,章默雷他们发现香港民众对邓小平的热爱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事先的准备完全无法应付多如潮涌的 媒体和参观者。闻讯而来的记者超出他们预计的两倍,各种“长枪短炮”林立,弄得章默雷和他的同事们措手不及。前来参观 的香港民众更是前所未有地充满热情和耐心,大家都要跟邓小平蜡像合影,尽管需要排队两个小时以上,大家仍然以极大的耐 心等待。

  整个展出前后共15天,火爆场面天天如此。展出过程中,香港媒体呼吁在香港建邓小平纪念馆。香港回归10年庆 典活动之后,香港媒体根据影响,把参加回归纪念的838项活动排出了名次,胡锦涛主席莅港参加庆祝活动为第一,邓小平 蜡像抵港就排在了第二位。这件事又一次说明,由于中国蜡像艺术水平之高,在很多重要场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被欣赏的艺 术品了,蜡像本身承载了伟人的思想和精神,甚至灵魂,人们会把他当成真人看待,通过蜡像寄托着对伟人的思想感情。

  2008年,中国承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章默雷又从很早就开始策划一组更有影响更了不起的蜡像作品, 这就是“恭迎历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欢聚北京”,他要用蜡像的形式来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这是一组耗时长、投入大的巨型艺 术作品,全部作品包括8位主席的蜡像,8把龙椅,8扇屏风,屏风上是2008只鸽子和2008朵牡丹。届时,这组作品 将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出,展出之后,将在国内和国际城市巡展,之后将被送到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保存。

  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章默雷说他的灵感来自萨马兰奇的一段话:“奥委会的主席就像接力跑一样,把责任从一任交 给下一任,在动荡不安的100年中,奥林匹克征服了世界。我甚至想说,他们是活在永恒的现在”。他前任的6位主席虽然 已经离去,但是他们还活在永恒的现在。这是萨马兰奇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要让8位主席都到中国来,让全世界热 爱和平的人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盛会的快乐。

  章默雷是一个永远富有激情的人,是一个永远不知什么是困难的人,他自己不断给自己找到新的题目,不断给自己制 定新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用心地玩,他把这些挑战当成自己生活中的内容和乐趣。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面前,他 运筹帷幄,镇定自若,调动了很多艺术家的集体力量,历时一年,完成了这组堪称伟大的作品。这组作品很快就能够与公众见 面了,相信每一位能够亲眼看到这8位主席蜡像的朋友都会惊奇地发现:中国的蜡像艺术尽管起步晚,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时 间里,已经在世界蜡像艺术领域独占鳌头,这是中国的骄傲。

  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馆长弗朗西斯·加贝特先生在给章默雷的信中写道,我们感谢你在中国及全球的范围内宣 传和推广奥运精神,我们很荣幸你们决定把蜡像捐赠给奥林匹克博物馆。我们希望能给这些蜡像特别的关注。

  仅仅因为一句话,一句为了祖国尊严的诺言,章默雷放弃了自己曾经的一切。他那些电影剧本中的主人公还不时地出 现在他的脑海中,拨动着他那狂热的电影梦。但他现在只能是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过过嘴瘾,一次又一次地描述出电影中的场 景,让听者无不为之落泪。很多人等待着他的电影,等待着他所说的“让你们在我的电影中放纵地大哭一次”的预言实现。但 是他实在太忙,拿不出一块整个的时间来拍电影。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邓小平先生和福田纠夫的蜡像在年底之前又要东渡扶桑了。福田康夫首相在 给章默雷的亲笔签名信中感谢了章默雷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所做出的努力。这一切,在章默雷看来都不重要,他最看重的是 自己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路还长,他还要走下去。

  在中国伟人蜡像馆的入口处,有一段章默雷亲笔写的前言,当我们看到这段前言的时候,我们读懂了他的决心和信念 :

  五千年的沧桑,浸满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屈辱,直到20世纪的中叶,中国人才第一次高昂起头颅自由歌唱。在这炽 热的歌声之中,让我们懂得:一个国家要有象征她的旗帜,一个民族要有代表她的魂魄,而伟人则正是这两者最完美的结合。

  伟人与我们同生,却不同于我们,他们要用与我们相同的情感去包容数万万人民的喜怒哀乐;

  伟人与我们同存,却不同于我们,他们要用与我们相同的脊梁去承担整个民族的重托;

  我们需要伟人,因为是他们给我们带来希望;

  我们敬重伟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让我们永远都不放弃希望。

  这就是照耀在我们身上而一同走向下一个世纪的灿烂曙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