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换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2:16  新京报

  

换章
8月5日,两位来自美国的奥运纪念章收藏者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门前与“章友”交流。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换章
6日,两位“章友”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门口互换纪念章。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换章
8月5日,朝阳公园奥林匹克官方纪念章交换中心,来自美国的Brad Frank将纪念章别满了帽子。
换章
Daniel Presburger的衬衣上别着250多枚奥运纪念章,他收藏奥运纪念章已有23年,共有收藏12万件。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奥运会,同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纪念章迷们的盛会,大家在主办地“以物易物”,“以章会友”,奥运纪念章的交换活动已成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8月6日下午,朝阳公园南门内的纪念章交换点,聚集了近百名纪念章爱好者,大部分是外国“章迷”。临时搭起的小帐篷里,四面墙上挂得密麻麻,约十名爱好者在小桌上摆起了自己的家当,每人面前都摆着数百枚形态各异、产地不同的奥运纪念章,等待着交换者。

  来参观和交换的人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与货币市场不同,这里的交换完全“以物易物”,大多数人都是一换一。

  在北京,这样的交换已经开始了很多天,世贸天阶、北展、潘家园,类似的交换场所,在北京还有不下10处。

  来自美国的Daniel Presburger这两天也在朝阳公园换章,他的上衣上,密密麻麻别着数百枚奥运纪念章,他收藏奥运纪念章23年,共收藏有12万枚奥运纪念章。“这是我到过的第11届奥运会。”他笑着说,中国此次发行的纪念章很棒,样式特别,很有中国文化。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每届主办国都会发行奥运纪念章,目前国际藏家估计有数十万。”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徐先生也在朝阳公园的交换点里“摆摊”,他说,奥运纪念章的交换活动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这项活动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Daniel和徐先生都认为,永远有更新更好的纪念章,换到哪一枚、没换到哪一枚,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本报记者 左林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