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7点48分,大气磅礴、激情雄健的余杭滚灯将继南北狮子舞后,第二个出场在“鸟巢”舞台上,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做3分钟的热场演出。届时,60余名演员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浙江独特的地域风情。这是浙江省唯一入选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节目,也是全国各地推荐的130多个节目经层层筛选后入选的28个节目之一。一年多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3分钟的惊艳表现,那么滚灯队的演员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呢?昨天,金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带队进京的余杭滚灯队领队戴园丽。金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贺艳
凌晨一点排练 没人叫苦
戴园丽是余杭文化馆馆长,也是此次进京的余杭滚灯队领队。7月28日抵达北京后,滚灯队全体演职人员的生活可以说是日夜颠倒。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安排,滚灯队的彩排安排在凌晨4点半至上午9点。“遇到彩排的日子,我们在凌晨1点就起来了,所有的节目都要彩排,而且不止练一遍,所以几遍彩排下来,时钟已经指向九十点钟了。”戴园丽说,虽然这样日夜颠倒的彩排很辛苦,但没有一个演员叫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7月30日凌晨,滚灯队第一次进入鸟巢彩排。“一下子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们确实有点慌了,感觉找不着点了。可是大家都克服了各自的困难,慢慢地,我们也就适应了这个大舞台。现在我可以说,对于明天的演出,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戴园丽的声音很温柔,但语气铿锵有力。
民间舞蹈 踏上奥运舞台
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是全国各地争相展现地区文化的绝佳机会,手头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去争取一下呢?回忆起2007年上半年的那段日子,戴园丽唏嘘不已。当时,余杭区文广新局和余杭区文化馆准备向开幕式导演报送余杭滚灯的资料,遭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反对,“奥运会,那是什么级别的演出呀,我们是区级文化单位,余杭滚灯也不过是一个乡土节目,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2007年5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戴园丽和余杭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章桂娣还是一起到北京,向开幕式导演递送了余杭滚灯的相关材料。2007年6月,奥组委面向全国34个省市区选调节目,他们选择了“大气磅礴、激情雄健”的余杭滚灯。今年6月20日,余杭滚灯队收到了奥组委发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工作任务书》,这才算是他们真正踏上了北京奥运之旅。
不断改进 提升表演质量
得知有可能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时,戴园丽和同事们深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为此,余杭区文广新局专门成立余杭滚灯工作小组,根据北京奥组委的意见,着力筹备、创作、编排新版“余杭滚灯”。
今年3月以来,工作小组先后进行了5个阶段排练,模拟搭建“鸟巢”440平方米的舞台进行训练表演,不断改进音乐、服装、道具,提升余杭滚灯现场表演的质量水平。
●相关新闻
宁波“非遗”为奥运造势
广场舞《澥浦船鼓》、《象山渔鼓》、民间舞蹈《奉化布龙》、《九龙柱》、象山竹根雕……奥运前夕(7月24日至8月2日)宁波非遗项目随浙江省展演队亮相北京石景山文化广场,参加了“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为奥运献礼。
记者 吴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