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泌阳桐柏两县差点共享盘古之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5:20  大河网
泌阳桐柏两县差点共享盘古之乡
盘古故事引著作权纠纷 漫画/王伟宾

  ■ 观点PK

  民间故事谁也无权据为己有

  提起这场官司,张正情绪很激动。张正、王瑜廷说,《盘古神话》引用了《盘古之神》的部分内容,但马卉欣并不具备诉讼资格。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具有独创性,即融入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盘古神话是在泌阳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经过千百年口口相传传承下来,不存在版权之说,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整理、再创作,即使内容完全一样,也不是剽窃。

  正是基于此,《著作权法》未对民间文学作品保护作出规定,只提到由国务院另行制定保护办法,但该办法一直没出台。

  马卉欣的《盘古之神》系他人讲述而来,故事的构思、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多来源于讲述人,他付出的只是普通而简单的劳动,没有投入其独创的智力劳动,所以不应拥有著作权。

  同时,张正表示,很多讲述人讲盘古故事像背书一样流畅,正是因为讲述人或流传故事相同,导致了两书很多内容相似或相同。而且,他们如果因此输官司,以后别人都不敢涉足盘古神话了,这样会阻碍神话故事的传承。

  整理的故事应享著作权

  为研究盘古文化,马卉欣先后3次到全国各地采风、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有时听说某地有人会讲盘古神话,马卉欣会想方设法找到对方,说服对方给自己讲,然后加以归纳、分类,最终整理成书。

  马卉欣说,任何人都可以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其成果只要在原始素材上融入自己创造性劳动,体现了本人独特艺术风格,就属于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改变,对其成果就应享有演绎的著作权,有权禁止他人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

  盘古神话的确是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其创作者是广大普通老百姓,但这些故事经他的收集整理、加工等创作活动后,结集成书,依法应当有该书著作权。

  马卉欣说,即使整理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语句、段落、结构都完全一样不正常,“明明是抄袭、剽窃,又改头换面装原创,实在可悲。”

  ■ 争议背后

  泌阳桐柏两县差点共享“盘古之乡”

  这场官司背后,是桐柏、泌阳两地盘古发源地正统之争。

  案件庭审中,马卉欣称盘古神话起源于桐柏县。张正则称,桐柏没有盘古山,盘古山在泌阳,显然盘古神话起源于泌阳。马卉欣扭曲事实,应向泌阳人民公开道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说,盘古山地处泌阳县境内,但不能简单地按行政区划来切割传统文化,这样是不科学的。

  桐柏县、泌阳县都属于同一个盘古文化圈,盘古文化在这两个县都有传播,两地都有一定的民俗基础。

  基于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曾有意把“中国盘古之乡”的牌子给桐柏、泌阳两县共享,后来这两个县都觉得这样不便区分,也不便落实盘古文化保护责任,便按行政区划分别命名,把“中国盘古圣地”给了泌阳。两者只是叫法不同,内涵是一样的。

  神话发源地不应强调唯一性

  对于这种“一女嫁二夫”的做法,有人指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不严谨,夏挽群则不这么认为。

  夏挽群说,神话故事与历史学不同,历史学强调发生时间、地点的唯一性,而作为民俗学的神话故事,是通过口口相传,通过移民、人际交流传播至各地,然后在某一地域落地生根,村民将传说与当地地形、地貌、人物结合起来,实现神话故事的本土化。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故事,全国很多地方都自称是这些故事的发源地,不能简单地说发源地是哪一个地方,只要当地有传说、有故事、有遗迹、有信仰,就应给予承认,而不能像历史学那样强调唯一性。

  事实上,“×××之乡”的命名,其初衷是为了推动地方政府增强责任意识,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也是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品牌支持。

  看待传统文化,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应有大局意识。盘古神话从狭义角度讲,属于桐柏、泌阳两县,但从广义上讲,同属于中原文化的构成部分,同属于中国神话,从人类文化遗产上讲,它则属于全世界,因此全人类都有责任保护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盘古之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