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援建灾区,板房里建起图书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07:50  大众网-齐鲁晚报

  汶川大地震后,我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抗震救灾报道中。这是一场新闻的“硬仗”,看着济南总部记者的前线报道,总觉得我们还能多做点什么。我们捐款捐物,甚至想到捐献鲜血,总希望能有更好的方式,能够直接对灾区人民尽更大的力量。

  6月份,齐鲁晚报总部发起了捐出闲置图书、献上一份爱心活动。 几乎同时,《今日沂蒙》策划发起了“捐出闲置书,献上一份爱”活动,号召市民捐出书籍,为灾区学校捐一个“爱心图书室”,帮助灾区的孩子在重返校园后能够有充足的精神食粮。

  活动启动后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许多小学生纷纷把家中闲置的图书整理好送来。这些图书既有经典名著,也有学习资料、汉语字典等实用工具书。一些细心的市民还在书中夹了纸条,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孩子们有困难的时候能够联系他们得到帮助。除了书,还有铅笔、文具盒、写字本等文具,一些小朋友还把“长江七号”等玩具送到编辑部。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临沂市众多中小学校的响应。在李明强、张纪珍、马峰等同事的协调下,童星实验学校、临沂三小、金色前程幼儿园、临沂商城实验学校、临沂西郊实验学校、兰山一中等学校的师生们也纷纷进行了捐书活动,短短两个周的时间内就捐出了万余册图书。

  聚集万余册图书后,我们开始落实捐赠学校。此时救灾工作转入活动板房建设阶段,临沂市对口援助北川县通口镇,我在前线援建人员的帮助下,与通口镇中心小学陈校长接上头,得知该小学要与其他三所学校黄江中学、通口初中与双潭小学合并到一起上课,我们立即决定把书捐到这四所学校的公共板房教室去。

  但是,由于当时通口镇还处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之中,而且为学校搭建的板房还没有建好,原来的通口镇小学又成危房,陈校长建议我们6月20日之后板房基本建好再把书送过去。为了不让好事给灾区添麻烦,我们开始了耐心的等待。这时期还有不少市民主动捐书过来,图书共达到12000余册。

  驱车数千里将图书送抵灾区

  在等待的过程中,吴慧、岳伶等同事也在积极联系车辆,准备一有车就去四川。终于在6月24日,首批5000余册图书跟随援建队员一起踏上了西行的路程。而我也作为护送者来到前线。

  当时的心情,既激动,又不安。对于记者来说,能去第一线采访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另一方面,灾区余震不断,情况难测,能不能顺利捐书,能不能顺利采访,这些问题都压在我的心头。

  没想到,捐书活动超出想象的顺利。首先是跟我一起去冠蒙集团的援建队员得知编辑部捐书给灾区小学,领队肖勇当即表示:“不用担心,这么多人都能帮你搬书”。24小时后到达通口镇,他们帮我把书搬到镇政府门前。我随着镇政府和通口小学老师找来的车把书运到通口小学后,又是成都军区老山主攻团的战士们把书重新打捆放到教室里。

  第二天,我们准备把书运到香泉乡的黄江学校,这也是包括通口小学在内的四所学校的板房教室。当时的临沂市前线总指挥、市长助理宋法亮得知此事后,非常热情地为我们主持了爱心图书室的捐赠仪式,通口镇副镇长钟辉、黄江中学羌族校长何世川也代表灾区学校表达了感谢之情。

  图书也受到了灾区孩子们的欢迎。书刚运到通口镇,镇上的孩子们就蹲在车前看起来,他们还帮着我们把书搬上车送到学校。山上的孩子们从进村援建的队员口中知道课外书已运到通口镇,也拜托队员捎两本书上来。通口小学老师的孩子、14岁的魏东代表灾区小学向临沂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沂蒙人民不仅给我们盖好了板房,也送来了精神食粮,有临沂人民,我们不害怕!

  7月11日,在广告部杨建玲的协调下,第二批7000余册图书也运到通口镇,图书捐赠活动圆满完成。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