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幕日点评之三:奥运加速中国体育“四化”行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20: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八月八日电 题:北京奥运加速中国体育“四化”行程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北京奥运会大幕开启,二百零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成员以奥林匹克的名义在“鸟巢”相聚。

  北京奥运会不仅实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团聚,也加速了东道主体育的“四化”行程。

  ——全球化。一九九四年的广岛亚运会曾出现一个“经典案例”,代表日本队出战的原中国乒乓球国手何智丽战胜邓亚萍,获得女子单打金牌。这一“突发事件”在中国体坛掀起轩然大波,何智丽甚至被冠以“叛徒”之名受到千夫所指。

  时光荏苒。十四年后的今天,当中国女排昔日的“铁榔头”郎平以美国队主帅的身份回到她的家乡北京时,她所受到的欢迎甚至超过本土明星。

  更多的“海外兵团”成员来到北京,与自己祖(籍)国的选手为“敌”,但他们的到来已不再成为外界关注的新闻。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在中国奥运代表团里,二十八位洋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筹备北京奥运的七年间,中国体育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一个体育大国的宽容心态,用行动实践着“体育无国界”的真谛。

  ——“竞技化”。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时,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急需一个窗口展示中国形象,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此时,体育成为一个最佳代言人,被赋予“振兴中华”的重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已经逐步确立一个政治、经济大国的形象,体育也逐渐回归其“竞技轨道”,金牌不再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孜孜以求的“政绩”工程。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崔大林七日对媒体表示,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北京奥运会上确立奖牌目标。而在此前,中国体育高官在谈及北京奥运会的目标时,均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竞技水平”、“激发全面健身热情”放在首要位置。

  中国民众对奥运的期盼,也从当初单纯对金牌的追求转向对精彩赛事的热情。在此前奥运门票的发售中,一些中国队成绩不佳、甚至没有中国队的赛事,因为极具观赏性或悬念感而抢手。

  ——商业化。体育的商业化是一个全球命题。

  一九八四年,奥运会在洛杉矶被彻底商业化后,举办这个全球顶级体育盛会才从“陷阱”变为“馅饼”。转播商的加盟,使奥运得以全方位展示,赞助商的投入,让筹备变得游刃有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商业化”让奥运插上了翅膀,飞到更高更远。

  中国体育市场虽然开发较晚,至今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中,但其商业化仍然无处不见,而中国体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更使其成为国际体坛的“香饽饽”。

  ——娱乐化。媒体增加了读者量或点击率、观众获得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明星们获得了充足的人气和巨大的市场效应……在这个似乎“三赢”局面下,中国体育的“娱乐化”近几年呈现逐渐加重的势头。

  在本届奥运会开始前,各大媒体关于帅哥、美女的“评选”,各种“花边”新闻,为残酷的竞技体育带来一些轻松的氛围。

  大多数体育项目的诞生都源于娱乐,因此,体育的“娱乐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体育最为原始的意义。只是这个娱乐风行的年代,也拷问着媒体的道德底线。那些纯为炒作或者吸引眼球的无厘头八卦、绯闻,甚至是出卖明星隐私而哗众取宠的行为,恰恰是对“娱乐”最大的讽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