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幕式追求闻所未闻前所未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14:39  北京晚报

  韩旭感言

  2007年5月,我接到这个任务,当时领导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要全程拍摄奥运会开幕式筹备,签保密协议。5月份办理手续,交了很多照片。去年8月,我们开始拍摄。2008年3月进入大兴,团队开始大规模排练,6月进入鸟巢排练。刚开始拍摄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团队,但很多人看到摄像机,就非常警觉,每次拍摄都要填表格,才能拍摄。副总导演张继钢,一看到机器,就说没有创作灵感。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我们还是记录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开幕式总体构思一句话: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画卷,它体现出来的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奥林匹克精神,当然它更是一幅中国水墨画。”——韩旭

  终于找到了缶

  开幕式刚开始有一个节目叫《击缶而歌》,韩旭说:“这个就是来表达奥运会倒计时,张继钢导演说这是对全世界的一个欢迎,代表中国精神风貌。其实,刚开始选择道具时,不是这个缶,而是像柱子的柷。”

  据韩旭介绍,我们曾到天坛看到了柷,柷是中国古代木类打击乐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柷,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它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韩旭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追求闻所未闻,前所未见,开幕式开局追求向世界问候的意味。其实,原来最简单的是鼓,但鼓太普通了,谁都知道,谁都见过,不新鲜!后来,我们在天坛发现了像一个坛子一样的柷。不过,历史学家觉得不贴切,还是要追求没有见过的目标,而且还要让人感觉高科技含量。”

  不断地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缶这个乐器。这个缶是会发光的,扇子面推光方式进行,从倒计时60秒开始,一直到开幕,这是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的结果。她说:“缶面中间一敲就亮,一共有2000多个缶,每个缶重一百多公斤,里面放了电池,电池可提供一个月的电量,鼓槌也是发光的,当然这需要充电。时间为3分28秒,而每个人都动作如一,很了不起。为了不破坏缶,表演人员训练时用的都是鼓,于是你就看吧,大鼓经常会被敲漏。”

  手套里挥洒色彩

  《夸父追日》是开幕式其中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是要一边跳舞,一边作画,那些颜料藏在了演员的手套里,他们用这种形式挥洒激情。

  韩旭说:“我们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现一幅壮丽的图画,运用的就是《夸父追日》的古代传说,它体现出一种追求美好目标的精神以及斗志,这很符合奥林匹克精神。随着画卷白纸的打开,10多个演员跳起现代舞,一边跳,一边作画,太阳、月亮和云纹。他们手套里的颜料必须保证均匀地洒在画卷上,除了红色的太阳外,其他颜色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也是高科技。”

  一幅美丽的画卷会贯穿始终,我们就是要画一幅图画,即便我们相互之间语言不通,但希望国外朋友能够通过视觉认识这个国家文化,这样做事半功倍,人们也容易接受。它有这样一个来历,美籍华人沈伟在美国有一个现代舞团,在一次演出中,他们演员就是用身体画画。张艺谋导演很欣赏自然的东西,他觉得用其他东西画画,不如用人的身体,遇到沈伟这个舞蹈团也是天意。

  原来就是想给全世界画画,讲述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画画完了,就摆在那里。之后,张艺谋就觉得比较死,也没找到合适的办法。这幅画就一直放在那里吗?这就有一个故事,就是颜料的选择。有一次,我们在美国万圣节的时候,看到欢乐的人们相互泼颜料,后来这种颜料就消失了,大家对这个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告诉张艺谋总导演后,他同意了运用这个方式,他觉得很好玩。这种颜料很特别,仿佛荧光一样,随后就会在空气中消失。真是一次巧合,没想到想画一幅画卷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张艺谋说,这个节目就交给沈伟了。

  为了试验这种做法,沈伟舞蹈团自己进行了小排练,效果不错,而且可行。其实,开幕式很多内容一开始就是小团队不断地试验,后来被推广成一个大的群体。许多细节,也是改了又改。挑选这些演员,有一个标准。由于场面很宏大,人在体育场里比较小,因此我们要至少需要10个人来表演,由于要用身体来作画,这几个人必须身体很协调,而且肌肉明显,这样才会有力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