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节目,是关于中国文字的,也就是《活字模》,这个节目的艰辛,令人流泪。
它所表现的也是中国人给世界的礼物,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想表现这个,但谁也不知道怎么演。于是,我们决定制作活字模,这也是整个开幕式制作的第一个道具,它的目的就是用人来展现文字。但是,道具是什么样子,真的很难说。
姜刚编导说:“以前是靠人体表演,靠人体展示,人举道具,这次完全是道具本身的审美,和创作的审美,和组合的审美,跟以往表演截然不同。”
难度还在大家要组合表演,要考虑一两千演员搭配。韩立勋是设计师,的确吃了不少苦,首先就是道具很辛苦,一开始做了一个,但张继钢导演看了后,直接就说这简直就是粗制滥造,拿到世界上就丢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你不在乎,我还在乎呢。这些话,刺痛了韩立勋。韩立勋哭着说,我就是自己掏钱,也要做出来。后来做出了一个,但大家说看不懂,当时的道具数量有二三十个。说实话,韩立勋快崩溃了。张继钢说,要是做不出来,就放弃,因为不能将开幕式当儿戏。“要是没有30遍,你休想过关!”张继钢的话语铿锵有力。
虽然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第一次的失败还是让韩立勋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是难以接受。字模设计是整个团队的第一个试验,韩立勋希望能够借此给整个开幕式道具的设计工作树立一个标杆,一个榜样,但结果却与他的愿望恰恰相反。采用液压管套管设计模式的第一套方案收获了一次彻底的失败。
张继钢说:“面对一个难题在一定时间内我解决不了的时候,我觉得孤独、无助,不知道如何是好。”“无助”只能是表达给自己的一种感受,第二天他还要打起精神来,继续战斗。就是这样坚持着,艰难地前行着,他们在这筹备的几年中,每一次喜悦和激动都来自于那么一点点新,一点点奇。
此刻,张艺谋就鼓励韩立勋,没关系,你再找一找专家,落实一下这个道具问题,争取还是上这个节目。终于有一天,韩立勋把道具制作成功,得到了张继刚导演的认可,韩立勋像孩子一样激动。有小半年的时间来设计这个道具,一共设计了几十个版本,这是第一个道具,终于成功了。
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诸子百家文化,人们读《论语》,并配乐。这个表演才短短几分钟,但每个动作都不同。最终,这个节目演员减少到897人。每个演员要记380个动作,动作不同,而且是一对一,后备演员不多。要知道,每个后备演员,要记住七八百个动作,但开幕式当天他们没有机会登场。
演员非常艰辛,很不容易。演员在模子里面行动很难,身高1.70米的人就得弯着腰,还要有力量,因为他们还要举起模子,里面的套管也改成剪刀叉了,这样会更加稳固,举起来也踏实。演员要不断地表演各种造型,比如和平的“和”字,还有波浪与长城。
其实,这个创意也是一个巧合。张艺谋借助了国外的一些经验,有一次他们在办公室里观看了一个录像,就是通过人摆造型与文字,觉得很有趣,也很有创造性,将人文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活字模》的确是一个亮点,在几次彩排中,由于受到观众的喜爱,张艺谋决定在开幕式上给演员们10秒向大家挥手致意的时间。
“活字模百分之百出彩,只要那天别开窟窿,我把话撂这”。张艺谋说道。
《中华礼乐》几乎踩高跷
这个节目是由官美华负责,这个节目其实变化挺多的,音乐拿到得也最晚,整套节目改动也很大,期间还取消了一大块,后来龙柱救了阵,但演员在上面仿佛在踩高跷。
原来叫《古朝盛世》,用来展现中国的历史,选择的是宫殿,后来因技术原因,宫殿没成型,只是模型阶段。后来,张艺谋总觉得所表达的中国历史似乎找不到合适的立脚点,要表达的历史太大,不够具体,表达哪段历史呢,这真是很头疼的事情,这个方案最后被取消了。
有趣的是,编导决定用一个龙柱来震撼人心。这是一个升降柱,重量为一吨,13米高,柱子顶端有演员表演。我问他,你害怕吗,他回答很害怕,根本不敢站起来,有时候柱子还晃。那我问,你是否害怕掉下来,他却说不是,而是希望别和柱子一起倒下来。他的右脚是固定的,一只脚要舞蹈,在直径一米的圆柱上表演,人身上有保险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