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在奥运会期间特邀任悦老师对联盟奥运图片进行点评
张艺谋导演的开幕式似乎对“人”给予了特别的关怀,比如他在每届开幕式必备的放鸽仪式上,邀请全场观众作出鸽子飞翔的手势,而没有放出真正的鸽子,而且他声称,不必有统一的手势,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飞翔的方式。
但是,在这样大型的文艺演出中,观者仍然难以看到每个人的存在,图案代替了具体的面孔。
尽管练体操的孩子、练杂技的孩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式已经成为中国摄影圈儿里的陈词滥调,但是大河报摄影师的“少林小子”,在如此庞杂的奥运开幕式、奥运赛事的报道中,掀起了大幕的一角儿,给我们分发了一台望远镜,这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集体”背后真实的人的存在。
抓住了好的题材,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出好片子,这个好故事的诞生,源于摄影师坚持不懈地跟踪报道。在这个速成的时代,能够塌下心来跟着被摄对象,把一个具有时间变化、空间转移的完整故事交代给读者,摄影师要有相当的定力。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视觉传播方向博士。
结业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大师讲习班(北京),2003年12月代表中国年轻摄影师参加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和亚欧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亚欧青年摄影师研讨班”。所拍摄照片曾被世界著名新闻图片社Corbis / Sygma和Sipa采用,作品成为Sygma图片社以及Sipa图片社网站的首页。此外,作品还发表于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等媒体。2005年成为马格南图片社Inge Morath基金候选人之一。
参与创建并主持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报道摄影杂志《Voice of Images》。在国家级专业新闻和摄影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几十篇约10万字,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和荷兰展出摄影作品。
出版学术著作《视觉传播概论》,参与编著《图片编辑手册》、《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参与翻译《黑白摄影进阶》、《美国摄影教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