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丽明:中国不必为西方的负面报道而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08:0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杨丽明

  奥运会开幕式的宏大场面,给在“鸟巢”现场观看的各国首脑、国际各界人士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声光电效果的视觉冲击,还有对中国悠久文明和当代发展的惊叹。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对本报记者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人散发出的强大自信。中国的成功发展模式也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榜样。

  法国《费加罗报》将“鸟巢”称为“汇集全球政界名流和亿万观众瞩目的中心”,是“中国展现自豪和复兴的舞台”。BBC也在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思维。

  记者的一些欧洲朋友也认为,此次奥运会能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充分反映了中国的“能力”。只有中国才能在如此之大的规模中,组织有条不紊。

  不过,在这些正面评论和良好祝愿声中,不少西方媒体也对中国奥运会进行了负面的评论和报道。这些报道并不新奇,无非就是关注中国“民主、人权”,“奥运会不应在民主、人权记录差的中国举行”等等。

  西方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记者近日对不少欧洲的专家、学者朋友进行了了解。其中大多数人认为,大可不必为这些负面报道而烦忧。奥运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如果非要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奥运会的话,就应该清楚,奥运会承载着人类“团结、和平、发展”的理想,这才是她的政治内涵。

  他们认为,中国为奥运会宏伟体育场馆进行的建设,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以及中国在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方面的进步,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才是北京奥运会成功的意义所在。到“鸟巢”现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众多国家元首,已经以他们的行动,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

  西方许多媒体所谓“奥运会不应在中国举办”这个命题,已经是毫无意义的一个伪命题。德国奥林匹克学院院长霍菲尔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曾指出,一些西方报道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民主和人权方面,并做出一些负面报道,这是一种失之偏颇的做法。

  国际奥委会已经否认了把奥运会和民主、人权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奥运会是和平的聚会,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相聚于北京,跨越了民族、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界限。

  霍菲尔认为,应该保持国际奥委会在批准奥运会举办权方面的权威。如果把“是不是民主国家”作为发放举办权的标准的话,那么另一个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究竟什么样的国家算是民主国家呢?”

  他说:“在人权问题上,如果我们仅仅以‘大赦国际’的报告作为判断人权的依据,把所有进入‘大赦国际’黑名单的国家都剔除的话,那么所剩的国家就寥寥无几了。”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