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红深峻骧
“虽然武术不是正式比赛项目,但在奥运会期间作为一个比赛来安排的项目,这在国际奥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中国武术来讲,也是第一次。”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在8月5日北京2008武术比赛媒体见面会上如是说。
经过中国奥委会努力,国际奥委会同意将武术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中国武术界把这件事视为武术正式进入奥运会的“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借助奥运会这个表现舞台,它的内涵和魅力将会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武术文化爱好者。
奥运期间充分展示中国武术魅力
王筱麟说,大家都知道武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武术的核心思想是和谐。
这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除了有武术比赛以外,还组织了少量的优秀武术选手进入到奥运村为各国运动员进行表演。除此之外,在北京市的一些文化广场也有一些武术的展示活动。比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进一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在这方面共同的展示。通过武术比赛和相关的武术展示活动,使得国外的朋友对发源于中国的这个项目有进一步认识。
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是我们民族经过数千年自我锤炼创造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所谓武术,绝不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地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国武术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人体文化。历史上,它曾经是防身卫国、进身入世、修身养性的人生修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习文备武,君子之业也”。
中国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和形神相依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伦理、中医理论和古典兵法思想等都是武术的理论基础。武林俗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就是说的这种关系。武术作为民间历史悠久的俗行文化,内容极其庞杂,各种民间拳法虽然不断挖掘,然而却如深埋的矿藏一样,越深入越丰厚,与宗教、民俗文化和民族、地域风俗特色相依互存,负载着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有着不同的美学追求,这表现在内向自我修养、整体和谐与抽象的武德武道的追求,独具特色。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对武术文化影响至深,形成了武术师法造化、师法自然的鲜明特征。各种象形取意的拳种和拳式,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一哲学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知行一致”的哲学观念,很自然地被以搏击攻防为内容、以研究最佳运力用智的武术引为其理论指导原则,知行分离是学不了武的。武术要求“动静相生”、“刚柔互补”、“快慢相间”、“后发先至”等,这都是以阴阳辩证观念为指导的。
中国武术,除了体现东方哲理外,同时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伦理。武技研究的是制敌取胜之技法理论,要格斗搏击,自然也就意味着暴力、流血和伤人,甚至杀人。但是中国武术却有着鲜明的伦理特色,处处表现着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征,形成它重传统、重经验、尊师爱徒的人伦观念。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在儒家仁义精神的基础上,融汇了禅宗佛学的“持戒”、“化解”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虚静”修身养性来调处,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热爱和平的美德。
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正走向世界,除了作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日本著名歌星、太极拳家蒙田吉乘在回答“太极对您来说占有什么位置”时说:“如果用公式来表示的话,即是太极=音乐=生活。也就是说,太极拳对我来说,既是健身术,又是探索和锻炼自己本质的手段。”日本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是把太极拳视为一种“道”、一种体现人生智慧的“道”来认识的。1988年,前苏联建立了武术中心。这个中心不只吸收运动员参加,而且吸引了汉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中心的目的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武术史、技术动作要领和基本原则以及在有关的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习练和推广武术。”在法国,中国武术拥有广泛爱好者。他们并没有把武术当作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看作一种中国文化。中国武术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蕴。理解中国武术,必须理解中国文化。
武术正式进入奥运会尚需努力
在谈到武术今后是否还能进入奥运会时,王筱麟说,武术要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之一,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坚定的信心。但我个人认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国际奥委会现在整个大的环境是实行瘦身政策,下届伦敦奥运会,比赛大项已从28个减为26个。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不是很有利。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项目都在积极申请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虽然在各界的关心下,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国际武联的会员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武术在这方面有它积极的优势,但也要看到武术也有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地方。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还有一段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