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印价值10亿美元 作者1元卖给奥组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15: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印” 方寸之间能见大物

  开篇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形象和景观已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中最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会徽则是其最核心的元素。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名叫“中国印”,它的主创是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武。据北京奥组委估计:“中国印”的商业价值至少有10亿美元。但张武却选择在2003年8月以象征性的1元的价格将“中国印”卖给了奥组委。

  张武说,金钱的确是个很诱人的东西,但有些时候却并不重要。在张武看来,“中国印”是13亿中国人送给奥运的最好礼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或许这句话才是张武最想要的。文/本报特派记者廖杰华

  人物专访之七 关于申奥

  实在太激动 忘了开香槟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与奥运有关的设计的?

  张武:说非得找个源头的话,应该是1989年。那时我被抽调到北京亚运会组委会集资部广告处工作。我主要负责早期的拉赞助、招广告和布置广告。

  记者:您参与过申奥工作?

  张武:1999年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组成,准备开始新一轮申奥。我参与了当时的申奥会徽设计,遗憾的是最终用的不是我们的方案。在随后的两年中我作为申奥代表团的成员赴世界各地拉选票、做推广宣传。

  记者:申办成功一刹那您在干什么?

  张武:有件事说起来特有意思也特遗憾。公布结果前,酒店里的俄罗斯经理送了我一大瓶香槟,当时我就把它带进了会场,由于那瓶香槟非常惹眼,在我进门的一刹那就被美联社的一个摄影记者盯上了,我到哪他就到哪。当时我就想,一旦申办成功,我就打开香槟庆祝,那场面一定很热闹,而且有这个美联社的记者在旁边,明天一定会登上全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当公布北京获胜时,我们实在太激动了,大家又抱又跳,就是忘了开香槟。直到离场时我才想起来。有意思的是,美联社的那个记者还一直守在我旁边,我朝他抱歉地耸了耸肩膀,抱着香槟走开了。

  关于印章

  是中国最早的文化符号

  记者:奥组委的招标书对会徽的设计有什么要求?

  张武:招标书里有亮点是很明确的,一是要充分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 二是要反映中国5000年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记者:您的创意策略是什么?

  张武:我们弄出三组方案,当时我们感觉,用文字也是一条路子,郭春宁认为这也是一条路,我们之前有3个方向,一个是地标,除了天坛、长城、世纪坛等,都是北京的地标。第二是中国的哲学,像易经、八卦,太极,都是中国很深奥的5000年文化的结晶。第3个就是印章,是郭春宁搞的,它是中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

  记者:最后为什选择中国印?

  张武:印章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最早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博大文化的一个象征,是具有中国里程碑的艺术精华,是方寸之间见大物的东西。我们当时就想如何捕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最后选择了印章。

  记者:当时有多少作品参与竞争?

  张武:评审是从2002年10月14日开始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有1985件作品参加竞标。

  记者: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成功?

  张武:有信心,但没有把握。因为提交这个方案时很仓促,只是提交一个概念,具体形体、造型、黑白关系等都很粗糙,包括章形怎么表现都是一个概念。

  记者:你们是怎么完善的?

  张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较大的修改进行了八九次,小的修改不计其数。因为原来的含义是比较少的,从里面看不到最终的文字的结合,而且一开始的图形比较粗糙,京字比较难认,人的跳动的感觉不太强,印章的外形感觉不是很细致,这些都是逐步完善的。

  记者:为什么把“京”变成一个人?

  张武:应该说这个人是中国的5000年文化的代表,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从象形文字开始,金文、甲骨文、汉简,一直到草书、行书,到现代的汉字,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缩影和写照,文字记载了中国的文化,所以我们就用一个里程碑式的图案提出一个龙字,龙字是下半身,上面是京字的上半身,结合成这么一“人首蛇身”的人。

  记者:“Beijing2008”怎么弄出来的?

  张武:弄这几个字不是一般的难。大家都知道印形极富中国文化特色,那么字样也应与之相配,但写起来并不容易。最开始用的是印刷体,但与印形不相匹配,而用毛笔一般性书写,难以反映中国字体的厚重。到最后,印形的创作者们提出用汉简体,并画出了雏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中国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