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导演陈维亚称闭幕式比开幕式难度更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10: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导演陈维亚称闭幕式比开幕式难度更大(图)
张艺谋与陈维亚

  作为三名灵魂人物之一,全神贯注两年有余的陈维亚,标志性的络腮胡已经开始发白。开幕式举行已有好几天,主创团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开始庆功,而是依然每天被关在工作室里,拼命工作到凌晨,因为还有闭幕式在等着他们。

  揭秘闭幕式

  熄火方式将是最高机密

  记者:您此刻应该轻松点了吧?

  陈维亚:(摇头)是更加紧张了。我刚和艺谋他们开完一个长会。开幕式有很长的筹备时间,做方案有两年时间;表演前几次入场彩排,场地可以提前准备好。闭幕式不同,8月23日一整天都有比赛,到凌晨才能把场地让给我们走一下,24日上午还有马拉松比赛,鸟巢是起点也是终点。所以给我们的真正筹备时间只有24日中午12时到晚上8时。我们要布置舞台,大量机械要运到,“威也”要拉起来,还要让出一段时间给下届办奥运的伦敦做他们的“8分钟”,时间上非常紧张。我可以说,就技术层面上而言,闭幕式比开幕式的难度要更大。我十分头疼,我们的团队也在每天加班。

  记者:您是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开幕式那么成功,您打算办一个怎么样的闭幕式?

  陈维亚:在目前来说,闭幕式还有熄火方式是一个最高机密。开幕式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期待,而且要精确充分地表达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文化历史优秀精华,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精彩。闭幕式同样是举世瞩目的,但是风格上和开幕式完全不一样。

  记者:作为三个灵魂人物之一,听说开幕式上您这个代号“黄河”的指令非常有效。

  陈维亚:(笑)我是开幕式下半场的“黄河”,张继刚是上半场的。开幕式有1万多名演员,我们想了个办法,每个演员戴个“耳麦”,指令一定要统一,所以只有两个“黄河”。

  我不可能对每个演员都发指令,那发不过来,因此只针对群体、灯光、焰火、音响等发指令。可以说,经过长期训练,到最后正式表演时已不需要“耳麦”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动作清楚到了每一秒该做什么。因此那天在开幕式的下半场,我基本上不需要发指令。

  需要我发指令的是李宁的点火。当他“奔跑”一圈后停住时,我对他说,“李宁,准备点火!”然后,就是正式点火。开幕式那天晚上比较完美了,一切都按照计划指令进行。

  记者:在你们的设计里,开幕式的动情点有哪些?

  陈维亚:开幕式属于广场文艺表演,和电影等形式不一样,首先要抓大色块大动态,有强弱对比。其实我们也很重视动情点的运用,比如几个小孩的聚焦,比如五大洲的孩子笑脸,都是我们希望能调动观众感情的“点”。

  三个话事人

  风格不同刚好互补

  记者:虽然您执导过无数的演出,但这一次肯定是最特别的。

  陈维亚:这绝对是时间最长、标准最高、关注度最深、操作难度最大的一次。这对我们这个临时组成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创作观点的突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有更高层次的改变,这是一种无形的收获。我常说,我们过去是站在森林边上的一棵树上看,现在是站在森林边上的一座山峰上看。思路更新,手法更多。因为太痛苦,太艰难,太漫长,太有意义,将来我们再做什么,不是都像玩儿一样?(笑)

  记者:你们三个是团队的顶峰,但是我听说你们本来是竞争关系。

  陈维亚:我们本来是代表不同的竞标团队来竞标的,但是奥组委最后把我们3个都吸收进领导小组。人家都说搞艺术的很难合作,你什么时候见过3个人画一幅画的?我们3个人从个性到爱好,再到创作风格也截然不同。艺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继刚追求细腻和精美,我是气势恢弘,喜欢大场面的。但是我们实际上很融洽,原因很简单,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都具备集体主义的基因(笑),艺术上刚好互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奥运 闭幕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