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第一时间》专题 > 正文
CPI连续三月回落农产品价格连续五周回落 为CPI降温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专家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而根据昨天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预报,我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五周回落,有效延缓了CPI的上升势头。
监测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从5月27日的110点攀升至2月3日的135点,随后回落至8月3日的120点。
57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下跌的有36种,占63.16%;持平的有7种,占12.28%;上涨的有14种,占24.56%。具体来看,蔬菜价格继续下跌。重点监测的18个蔬菜品种中,价格下跌的有14种,上涨的有4种。水果价格小幅回落。肉类价格整体下跌。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的监测数据显示,8月6日价格为每500克为14.34元,比7月21日下跌2毛左右。食用油价格持续走低。其中,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下跌0.2%、0.1%和0.1%。粮食价格保持平稳。其中,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我们的记者在山西农村采访是也了解到,最近农村的米、面、油等的价格都基本上没有变化。店主: 大米这两个月之内基本上就是这个价格,现在是一块七八毛。 鸡蛋现在三块五,进价三块三,这个基本稳定。 肉基本上这段时间比较稳定。
CPI连续三月回落 今年CPI涨幅将继续趋缓
专家表示, 7月份CPI涨幅与预测结果相差不多,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显出了成效,比如增加财政补贴,还有种粮食的一些直补。而今后几个月,我国CPI涨幅还会逐步回落。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 下半年下行趋势要大于上行趋势,从客观上看我国长期高储蓄这就不是一个通货膨胀因素,另外中国从2002年以来财政收入持续大于财政支出,这也不是一个通货膨胀因素。
专家认为,前段时间我国部分农副产品会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像猪肉价格一度上涨,但国家已通过政策及时调整,经过一定生产周期,现在生猪价格逐步稳定。另外,国际原油等资源性产品涨价会传导到国内市场,而目前这些产品的供求关系基本稳定,特别是国际油价在逐步回落,因此这个因素对通涨的影响也在趋缓。 但是,由于职工工资水平的上升以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有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有关专家表示,未来CPI在继续下降至5%-6%左右时,很可能由于资源、劳动力、环境等涨价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再降下去。
CPI连续三月回落 PPI上涨未必导致CPI攀高
有一种观点认为,PPI上涨一定会导致CPI上涨,而从七月份公布数据看,PPI同比上涨了10%而CPI则回落到了6.3%,CPI和PPI出现了“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专家介绍说,由于PPI和CPI两指标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指标的构成因素区别明显CPI中食品和服务业占比很大,PPI则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也就是说,石油价格变动对PPI影响更为显著,而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更为突出。目前,PPI向CPI的传导并不顺畅,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PPI(煤炭、成品油、电力)—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且国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涨对CPI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PPI上涨只有一成左右可传递到CPI中。 不过,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局面或不会长期保持,从中长期来看,PPI和CPI的差距将会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