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贝丘上的“金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13:53  中国新闻周刊
贝丘上的“金丝”
大堆大堆雪白的螺蛳壳

贝丘上的“金丝”
被镇上的人亲切地称作“杭老倌”

  看得出,这是一片精耕细作的土地。土下时时可以挖出远古时代的螺蛳壳,土上年年能种出灿若黄金的优质烟叶。

  螺蛳铺——云南玉溪市江川县星云湖东岸的一个普通村庄。大堆大堆雪白的螺蛳壳就藏在肥沃烟田下几十公分处,这 给平静土地增加了许多的神秘。

  科学家说地球大约诞生于46亿年前,而距今340万年前,当古印度洋与星云湖还连成一片时,螺蛳这种古老的生 物就在这里出现了。大量螺蛳壳堆积的贝丘,则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从贝丘到高产优质的烟田,虽然不能说这块土地从4 6亿年前或者340万年前就开始为孕育今天的烤烟做准备。但至少由沧海变就的桑田积蓄了久远的天地精华,和着江川烟农 祖祖辈辈的心血与汗水,这片土地方能生长出这般茎杆健壮,枝叶茂盛的烤烟,用这样世界级优质烤烟方可切出堪与金子媲美 的金色烟丝。

  【土】

  土曰“稼禾啬”,播种为稼,收获为禾啬,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 。

  “做一个好烟把式”

  作家张炜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叫《烟叶》。里面有个叫“跛子老四”的烟农,他活在烟田里,“庖丁解牛”般收 割烟叶,他“简直不是割烟,是熟练的医生解剖一个什么生物。”他吸一口烟就能分辨出顶叶、中叶、底叶的区别,他细细品 味甚至能知道每片烟叶施了什么不同的肥料。他说:“种烟人不易哩。你想想从种到收,在这田里熬了多少夜!割了烟再晒干 ,一夜一夜都得在这地里守着,不易哩!”他说,“种烟是一辈子的事。”他的想法很纯粹,“一生就要做一个好烟把式”。

  文人下笔,千百字就能道出烟农的辛苦、快乐、孤单和幸福。现实中的烟农,则要用一生书写他们的“如烟岁月”。 在玉溪的江川县,“跛子老四”式的烟农多不胜数。眼前这位头戴蓝军帽,面庞黝黑,两条裤腿一高一低的老农杭定约,就是 远近闻名的“一个好烟把式”。

  坐在自家院落一张竹制小板凳上,76岁的杭定约老人分外悠闲。他右手从身边破旧的铁皮盒中捻起一团烟丝,喂进 身前的水烟筒的烟嘴里,左手随即按按正在燃烧的烟丝。他斜端水烟筒,嘴巴紧贴圈口,用力一吸,“噗嗵嗵,噗嗵嗵”的声 音便在烟筒中上跳下窜。青烟袅袅中,老人放下水烟筒,一脸陶醉。“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怪:“抱着水桶当烟袋”,说的就 是云南人爱抽的那种碗口粗、两尺长的水烟筒。杭定约爱抽水烟筒,也不拒绝我们递上的卷烟。顺手夹在他耳朵上的那支烟里 ,有没有哪根烟丝是他的心血?

  这位种了一辈子烟的老农,被镇上的人亲切地称作“杭老倌”。杭老倌被公认为村里最能吃苦的人,几乎天天在田里 劳作。“栽一亩地,吃一口饭。”杭老倌呵呵笑着说,“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要盘七、八亩烟,种下来一季能赚不少钱。”杭 老倌的儿子一直想让他搬到镇上去享清福,但他不肯。他说,“我体力还很好,一天不到烟田转转就难受。”

  杭定约生活在江川县石岩哨村,与螺蛳铺村毗邻而居。“我们地里的螺蛳壳也多得是!我也不知道烟叶种得好是不是 因为有了这些螺蛳壳。”石岩哨村有1000多户3000多人,几乎家家种烟。全村共有田地面积1840亩,其中烟田就 占了1800亩。几十年来,稳定上升的烤烟价格使这种从南美洲传来的农作物成为当地种植业的首选。

  孩子上学、女儿出嫁、走亲访友、建盖新房……这里村民的开销,绝大部分来自烤烟收入。在村民看来,烟叶的叶脉 就是他们的命脉。因此,种植烟叶中的知识,成了这个村子“没有课本的普及教程”。他们可以随便背出一堆诸如“清明早, 小满迟,立夏正合适。”之类的口诀。而真正想种好烟的烟农,却不能仅仅指望背熟口诀能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科学知识和 术语也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杭定约指着田里一溜一溜的烟得意地说:“这叫独龙烟,这不是它的品种名称,而是它的栽培方法。就是要栽成一条 直线,这样光照好,密度合适,有利于促成苷物质合成。是从以前的梅花塔型(三角型),丁字烟发展而来。种田也要读书啊 ,要懂科学。”很难想象一个古稀老人能说出那么多“专业名词”。

  土地滋养了烟苗的生命,像杭定约这样的好烟把式们则赋予了烟叶灵魂。

  快乐的源泉

  云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烤烟种植区,滇中的玉溪又被称为“云烟之乡”,而江川的烟叶之于玉溪又有着不同寻常的 意义。

  今天,杭定约老人带我们走进他的烤烟房时,神情颇为自豪。他称,上个世纪他不顾家人反对坚决贷款搭建了这座烤 房。“是当时全村最大最好的!”之所以这么干,一是因为他家收获的烟叶最多,二是因为他要烤出最好的烟叶。每年的8、 9月,正是烟叶大量收获的季节,烟叶进烤房,人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苦是真的苦,快乐也是真的快乐。那些夏末秋初的日子里,老人会一夜一夜守在烤房边。在巨大的星空下,辛劳的、 疲惫的、两眼通红的他一边吸着水烟筒,一边眺望波光粼粼的星云湖。他说,二三十年前还常常会有这样的念头:自己精心烤 出的每一片烟叶怎么会有不同的命运?那片也许进了烟厂,被卷进“红塔山”和“玉溪”送到了北京,这一片可能就被切成了 烟丝,就没离开螺蛳铺,被另一个和自己一样爱用水烟筒的老农吸掉了。这片烟叶没准就是那片的兄弟。“这些年老喽,哪样 都不去想了。”

  从十多岁开始种烟,半个多世纪杭定约种过很多品种的烟。“红花大金元”“云87”“云85”“K326”…… 烟叶品种多了,但品质却一直都很好。

  烟草是个精细作物,真正保证烟叶品质不变的,得益于这里土质适宜,日照强烈,雨量充沛,更得益于烟农对种烟的 热爱与执著。

  烟草传入中国有100年的历史,全国很多地方都种烟,可是有的地方种出来的就好像橘生淮北为枳,叶子形状的相 同,滋味却相差千里。杭定约老人坚信江川的大地就是用来种好烟的。他说,他爷爷那辈人就开始种烟。每年把烤好的烟叶拿 到江川周边的通海、华宁、盘溪等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方卖。江川烟叶质量好,受欢迎,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不用自己挑 出去,就有一支又一支马帮专门到江川来收烟。为了把烟卖出更好的价钱,这些自称是明朝时期从应天府迁来的中原人的后代 ,用近乎执拗的个性一心琢磨怎么种出世界上最好的烟。

  江川人种烟越认真,烟的品质就越好;烟越受到欢迎,种烟就更加认真。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最优良的烟种“大 金元”开始在江川种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大金元”竟然长得比在美国本土还好,品质近乎达到完美的境界。194 3年、1944年、1945年,江川的烟叶连续3年被评为云南质量第一。1953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第一次烟草工作 会议在河南许昌召开,业界专家对全国各地送来的烟叶进行品吸鉴定后,全国烤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河南省大出风头 ,河南烟叶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而且得到的是100分的满分。当偏居西南边陲的云南人把江川烟叶送到时,评选已经结束。 但专家们看到那些叶片硕大整齐,颜色呈现纯正金色,散发着醉人芳香的“大金元”时,全体惊呆了。接下来,经过更加仔细 的品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烟草,如果要打分,应该是108分!从那时起,不燥不干、油润挺括、色泽金黄 、味道醇香的江川烟叶一鸣惊人,长盛不衰。“天下烟叶在云南,云烟之乡在玉溪。”的美誉也由此流传开来。

  所有这些关于烤烟的传奇都让杭定约津津乐道,引以为荣。

  两年前,地处玉溪的红塔集团和村里合作,新建的最现代的烤烟房,烤烟过程中的一切数据都有仪器控制,新烤房就 在离老人家50米远的地方,一片新修的标准化烤房群整齐地排列着,院内堆放了很多用来烤烟的方砖,上面写着各家户主的 名字。据说,一到烤烟的时候,这里比赶集还热闹。

  “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处玉溪的红塔集团几十年来一直是这个村烤烟的第一个“消费者”。

  “事实上,一支好烟的口味,并不由一种烟叶决定,好烟支的口味必须要由不同的烟叶拼配而成。”红塔集团技术中 心副主任王毅称,玉溪很多地方种烟,烟叶的品质都非常好。但不同区域土地上生长的烤烟各有各的味道。“江川的烟叶就像 江川人,有股炙热、浓烈的阳光气息。我不能肯定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第一批‘红塔山’是不是选用了江川的烟叶。但我可以 肯定地告诉你,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高端卷烟品牌‘玉溪’当中一定会用江川烟叶,甚至就有古老贝丘上产出的金丝——像一丝 丝金色的阳光,可以照亮每一位品吸者的味觉、嗅觉,还有深邃的心灵、广袤的思维。”

  “噗嗵嗵,噗嗵嗵”,烟雾缭绕中,杭定约老人依然抱着他的水烟筒。深深一吸,缓缓一吐,一缕缕青烟从老人嘴里 、鼻子里悄悄溜出,缭绕盘旋,最后四散开去。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在他的吞吐之中,完全没有为了解乏而抽烟的无奈,只 有一种对待平凡生活的怡然自得。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