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艺谋谈奥运开幕式:我绝没有忽略人的本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15:23  浙江在线 (来源:外滩画报)
张艺谋谈奥运开幕式:我绝没有忽略人的本性
北京奥运开幕式场景。

张艺谋谈奥运开幕式:我绝没有忽略人的本性
张艺谋

  专访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我绝对没有忽略人的本性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结束后,张艺谋在北京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他说:“这是中国人最伟大的节日,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激情、浪漫。”开幕式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术,“我也绝对没有忽略人的本性。如果传统的人海战术是老观念的话,我们是用人海战术和新媒体的结合,是一种新力量。”

  文/ 李俊

  “你根本就不能失败,也没有余地。”张艺谋说。

  凌晨3 点的北京,张艺谋穿着粉红色的T 恤,坐在酒店26 楼接受记者的专访。说到兴奋的地方,还会站起来手舞足蹈。

  从他身后的窗口望出去,隐约看到灯火闪烁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就在31小时之前,那里向全世界40 亿观众展现了中国特色的奥运开幕式表演。

  见到记者之前,张艺谋已经有40多个小时没有合过眼,眼帘下的眼袋已经鼓出来了。“最近两个月几乎每天都是通宵,熬夜都熬成了习惯,从一年多前就开始了”。张艺谋很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去年6 月10 日,他们从开幕式运作中心正式进入鸟巢内工作。

  国外媒体对奥运会开幕式好评如潮。《纽约时报》评价:“如果说这个惊人的开幕式表达了对中华古老文明的至高敬意,试图激发一个古老民族的骄傲,那它同时也对充满疑虑的外国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别害怕,我们没有恶意。”《今日美国》说:“这一荣誉属于总导演张艺谋。”《卫报》评论道:“张艺谋全力扫清了所有障碍,让这场演出和周围的一切相匹配,并很好地诠释出,中国是在古老文明基础上崛起的一个现代国家这个意图。”

  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记者问导演张艺谋,在“和”字之前出现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和”字的演变原来有5 个过程,为了简洁且便于理解,张艺谋已经去掉了中间的3个变化过程,只保留了两个。

  “你不能苛求他们在50 分钟的表演中,就把文化概念弄懂了,就像我们对外国的很多概念,认识也都非常肤浅。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太大了,完不成”。张艺谋告诉记者,外国观众认不认识这个“和”不重要,他们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方块字就可以了,“你永远要记住,任何文艺表演都无法诠释那么复杂、准确的文化历史知识”。

  开幕式前一周,奥运圣火点燃方案确认。奥组委给张艺谋推荐两位退役的运动员,一位是许海峰,一位是李宁。张艺谋把两人带到鸟巢内实地讲解的时候,许海峰当场就说:“这是李宁的活。我是搞射击的,职业要求就是要稳、准,肯定没办法完成这个任务。”

  对于李宁来说,这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李宁提前1 个月开始训练。白天在家里练体能,晚上就到鸟巢来跑圈,瘦掉10 斤。李宁还记得,第一天去鸟巢是去看看场地,第二天就在空中走了20 米,第三天走下全程。

  李宁绕场一周是500 米,呈倾斜角度奔跑,需要3 分50 秒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李宁发生意外,必须还有一位运动员做替补,他就是熊倪。张艺谋认为,熊倪也是幕后英雄,李宁在训练的时候,他也陪着每天高空跑。

  李宁跑步用的钢丝轨道是电动控制的,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组委会还特别预备了人工控制的方案,就是人拖着钢丝绕场一周跑。李宁跑一圈需要休息1个多小时才能缓过来,而拖钢丝轨道的工作人员则需要休息两个小时才能缓过气来。

  在中国队入场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和姚明走在一起的是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救灾小英雄林浩。林浩差点没能入场。据张艺谋透露,开幕式的安保非常严格,在运动员进场的时候,他们对意外出现一个小男孩表示怀疑,林浩就被拦到了场外,迟迟不能进入内场。张艺谋着急万分,自己亲自打电话解决问题,把林浩从安保防线外拽进来。那时候姚明已经开始上场了。

  张艺谋在奥运运营中心的办公室非常简单,90 多平米的套房,包括一个会议室,所有工作人员的讨论都集中在这个会议室内。墙上悬挂着一把宝剑,这是高仓健花重金从日本请当地高人,为张艺谋专门打造的。当时他也没有提前通知,就一个人坐飞机到了北京,把这把剑留给张艺谋。“我想他就是表达自己的敬重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东西,我就把它放在这里,作为一种鼓励”。

  办公室墙上还贴着一幅白纸写的草书:不亦乐乎。张艺谋透露,这也是当时开幕式的创意之一:从空中将水墨直接泼到画卷上,然后还能形成“不亦乐乎”这样的草书书法。但是实验了几次后发现,可行性不高,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失败,只能忍痛舍弃。

  B= 外滩画报 Z= 张艺谋

  有人不用人海战术,我就不姓张

  B:你的核心团队只有6 个人,几个人就能运作15000 人,是不是借鉴了以前你拍大片的经验?

  Z:在拍大片中积累的指挥、管理、协调经验都是很有用的,包括用很多人去呈现某种大型的视觉化,都是很有经验可以借鉴的。说心里话,广场表演是一种世界的大型化表演。谁都知道,不能把广场搞成剧场,不能就是一小撮人在那里搞。他真的是需要某种人海战术。人海战术不是贬义,全世界的广场表演都需要人海战术。当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表演的时候,这不是人海战术,而是由这些人参与带来的现场激动,许多人组成一个图案、做一个变化,这种人气是非常可爱的。

  从西方、全世界来看,都是如此。在大型广场表演上,如果谁敢说他不用人海战术,我就不姓张!如果拿三个演员在那里搞表演,观众肯定都要走了。人处在10 万人的广场中,就是为了看到人的力量、人的精神集合出来的某种东西。换个角度说,拍大片的经验对这种大型的半陈列式的表演是有帮助的。

  B:为什么这是半陈列的表演?

  Z:半陈列式,就是铺排开就可以了。在广场上不像拍电影,不像在舞台上,它是不及细说的,没办法去讲一个戏剧和情结。你只要打几个点就可以了,不用去编排它了。举例来说,我们用人搭建了一个变化的和平鸽,和长画卷有个配合,接着搭建变成了鸟巢。这时,一个放风筝的小女孩飞过来了,就是打到这个点就可以了。小女孩放风筝的事情不能再往下演了,再演就小气了。把空间留给大家,就是广场艺术,不能往下去挖,如果进一步去发掘那个情感,那就是剧场了,它是激发人的想象和空间。

  B:您以前的电影一直喜欢运用人海战术来营造大气的东西,但是这一点恰恰很容易被挑刺,认为这是您的缺点。

  Z:如果有人批评人海战术,那我就反问:在10 万人观看的广场上,是否可以30 个人演完全场?谁有这个本事?这不可能带动现场的情感感受,没有那个人气、激情。300 人搁在那里都看上去都没感觉,要让我们的场地看上去有点规模、有点人气,必须要有3000 人站在那里才行。击缶的那个场面里才2008个人,还有2008 个大道具,如果把那些道具都撤走,2008 个人一样显得空。很多人老喜欢说人海战术,似乎用这个简单的贬义词,就把这个永恒的规律否定了。在大型的广场上做文化展示活动,你不用人,用什么?全世界都用这个规律。

  何况,这是中国人最伟大的节日,我们要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激情、浪漫,我们不用人用什么?拐那么多弯干吗,弄得冷冰冰的,观众还不会跟着你走。有时候就是要人多,人看人就不是不一样,什么好看,就是人,人看人也最好看。哪怕我们用了很多高科技战术,我也绝对没有忽略人的本性。如果传统的人海战术,是传统的老观念的话,我们是用人海战术和新媒体的结合,这个一加一绝对不是简单等于二,是一种新力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奥运开幕式 张艺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