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将进一步推进国资企业改革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海国资企业改革重组关键“指南”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在上海市国资委内部讨论通过,并已提交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不日将出台。

  毫无疑问,这是近三年来,上海国资领域出台的份量最重的文件。《指导意见》将统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上海国资改革。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在7月初的内部讲话中曾指出,国资委机关各处室要逐条对照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今后三年、五年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常年参与上海国资改革,并参与《指导意见》起草的上海市社科院教授杨建文则表示,这份《指导意见》着眼点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的原动力问题。

  记者从多位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人士处获悉,《指导意见》的核心有五块内容:强调开放性重组、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调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调加强国资监管透明度以及强调中小企业改革重组。

  “但现在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思路,意见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人士表示。

  三年之后再上路

  上海的国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9600亿元,这个数字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的近1/10,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可实现GDP约3000亿元,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作为国资第一“重镇”的上海,其改革思路牵动了全国的目光。

  事实上,在2002年至2005年间,上海的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

  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聚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

  当时,上海国资改革的独特路径被业内称为“上海模式”,其精髓在于,重组,然后上市。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是一卖了之,而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大的国企抓住抓牢,推动国有资本在大的国资间流动重组,然后再利用其靠近资本市场的优势,上市,从而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曾主管上海市国资委改革的权威官员表示。

  在这种思路下,百联合并,农工商上市、上海电气重组上市都是典型代表。

  然而,在2006年8月之后,这种思路也曾遭到“质疑”。有声音认为——上海国资是大而不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百联集团,合并后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百联,电气的情况类似,合并后并未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体现出大的优势,好比一团散沙,捏在一起,手一松,还是一团散沙。”某大型国有集团高级主管表示。

  在此之后,上海国资进入了连续沉寂期,2006、2007年上海国资几无大动作。

  “现在看来,当时受到一些环境和人事上的影响,沉寂的两年有点可惜。”国资委内部官员表示。

  事实上这两年,正是股权分置改革火热,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阶段。诸多地方国资借此机会完成了股权激励等改革。

  “遗憾在于上海股权激励未完成,国企领导人下一步动力不足,而且配送股较少,股价不活跃。”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认为。

  但是,这也为下一轮改革,留下了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国企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