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迷茫期中的都江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1:5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陈艳涛

  震后,这座旅游城市中的198家旅游饭店,仅有10家恢复营业,20万旅游从业者面临失业威胁

  一个孤单单的石人伫立在废墟上,在一片碎瓦砾和屋顶漏下来的阳光里,就像是后现代派的电影镜头——这是大地震 后的李冰纪念馆,瓦砾尽毁,只余房梁,李冰的复制品石像还斜立在那里。山后,是岷江的滔滔水流。“李冰修的工程都完好 能用,但纪念他的工程都损坏了。”一个当地导游笑着感慨。

  重建旅游业至少需要一年

  “旅游业占都江堰GDP的53%。震前势头很好,如果没有地震,预计今年收入能超过50亿。”都江堰市旅游局 局长陈光建告诉《新世纪周刊》,大地震让都江堰旅游业的直接损失高达101.62亿,青城山、二王庙、都江堰、虹口等 景区破坏严重,相关的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损失10多亿,基础设施损失50多亿。

  如今,青山之间的二王庙到处是破败景象,古建筑群全部损毁。主殿的戏楼成了一片碎瓦砾。那些曾古色古香的建筑 物还留有一点原貌,屋檐上震碎的瓦砾摇摇欲坠。一个来自辽宁的援建人员说,二王庙的修复会很复杂缓慢,150多米的山 体滑坡,让建立稳固的建筑根基变得困难。而大量珍贵古建筑的修复,也需要有关专家考察后给出规划建议。目前二王庙已经 对游客部分开放,而且免费3个月。开放的主要是离堆公园,这里因地势平坦,几乎未受损。从绿树成荫、景色秀丽的离堆公 园,能看到那些拦截起来待修复的损毁古建筑。而景区内的观光车可带游客到达鱼嘴分水堤。正是在这里,岷江一分为二,一 片壮丽景色。

  据陈光建介绍,都江堰市有20万旅游从业人员,198家旅游饭店,震后仅有10家恢复营业。但这些饭店的入住 率平均只有30%。“修复、重建都江堰旅游业需要至少一年时间。边恢复,边重建。”此前,都江堰、离堆公园和翠月湖等 景区已部分开放。青城山后山离震中映秀只有11公里,景区内的古建筑群也全部毁损。“今年国庆前要争取开放青城前山, 青城后山、虹口景区争取在两年内开放。都江堰要加快修复进程。”

  目前都江堰市已开放的景区均为免费,灾后接待了200多个旅游团。在很多条件都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急 于开放一些景区?陈光建说:“这是因为有需求。很多人想了解那些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情况和都江堰抗震救灾的现状。”而都 江堰20万旅游从业人员的失业,也让他颇为头疼。“我们向外输出了5000多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向北京、上海和四川省 的乐山等地。”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能解决就业的还是极少数。短期内旅游业、服务业的萧条不可避免,陈光建担心这20万 人的失业,会让社会矛盾突出,“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援助措施,比如为这些失业人员代缴失业保险等。”此前,成都市旅游 局曾出台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对全市星级饭店、国家A级旅游景区用水、用电、用气给予价格政策优惠,和对旅游相关产 业失业人员的补助等。但陈光建对此略有不满:“优惠只限于成都5个区县,并不包括都江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只 限于成都市内。”

  从帐篷到板房

  都江堰曾一直是成都的后花园。经历过一场大灾难后,如今这里就像一座积木搭建的城市。从外观看,那些伫立着的 城市建筑、高楼大厦似乎依旧完好。但细看之下就会知道,这些楼房的墙上都是曲折蜿蜒的裂缝,摇摇欲坠。临街的门面房, 如今都被灾后的市民将货品搬出来,摆在路边,整个城市的沿街都成了巨大的露天市场。市场旁边,是一个个绿色的帐篷,那 就是一些市民如今的家。

  除了帐篷,一部分市民已经搬进了板房。最早一批板房安置工程名叫幸福家园,这片有着温暖名字的板房小区,5月 22日就入住了市民。而都江堰目前最大的板房小区是“勤俭人家”,占地400亩,5月30日前后,这里陆续接纳了11 800个市民。

  “勤俭人家”的管委会主任林天富,就是以前这片地所在的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副主任。究竟如何去管理这 样一个特殊的万人小区,没有经验可循。他信奉的一个朴素“真理”是:人闲着就会闹事。于是,他和管委会一起想了各种办 法来让刚经历过心灵伤痛的居民们忙起来:把餐厅利用起来,给成年人搞定向培训,学电脑、电工等专业技术。给老年人搞老 年协会,让他们跳舞、舞剑、唱歌。请志愿者给孩子们组织外语、画画等各种兴趣班。在居民内部招聘治安、维修、保洁、维 修、防疫等各种岗位人员。再陆续建立商业一条街和各种文化活动:比如流动图书馆、露天电影等。小区大门口的告示栏里贴 了很多招聘信息,从餐厅服务员到水暖、电工等岗位都有。

  据林天富介绍,仅在7月,就有来自外地和省内的9000多个招聘岗位,但最后达成就业协议的,却只有可怜的5 00多个。“很多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对灾区人不合适。还有一些人去了外地工作一段时间,不适应,又回来。”

  都江堰自古就是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富庶之地,出外打工的人很少,旅游产业的发达能够解决周围几十万 人的就业。灾后的人们进入了一个迷茫期,未来在哪里,怎么样,谁都无法预料。“有些人会产生一种依赖政府,希望搞共产 主义、平均主义的潜在倾向。”那些脏、累、差的工作岗位,对这里习惯了清闲旅游产业的居民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

  “勤俭人家”最初是吃免费大锅饭,但现在餐厅也进入商业化阶段。一天的饭费是12元。7月12日当天,餐厅的 菜谱是——午饭:洋葱肉丝、热窝鸡、青椒土豆丝、时令蔬菜;晚餐是红烧什锦、熊掌豆腐和白水茄子。中午时分在餐厅买饭 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居民自己开伙,6家一个公用厨房,在简陋的做饭环境里,还是有阵阵川菜的特有香气飘来。

  截至7月中旬,住进板房里的居民只占都江堰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还有大多数人依然住在地震以来就赖以为生的帐篷 里。采访当日都江堰市区温度35度,但帐篷里高达40度。为了让灾区人早日离开帐篷,住进板房,成都市政府给都江堰立 下军令状:一定要在2008年8月1日前让所有市民都有板房可住。于是,“决战八一”成为我们在当地听到最多、最响亮 的一句话。截至7月30日,都江堰市建成的板房已达到99797间,17万多市民终于告别了帐篷生涯,开始了他们板房 中的新生活。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