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又一个“新四大发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11:5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余楠

  又一次的新旧四大发明之争,究竟是为了展览需要而进行的乱点鸳鸯谱,还是在缅怀四大发明的辉煌之中寻找支撑点

  “中国赢得奥运首金”——尽管中国奥运军团在9日开赛第一天与首金擦肩而过,英国《金融时报》还是以此为标题 ,刊登了半个版的专题文章。在这群英国记者看来,他们将首枚金牌颁给8日晚的开幕式:“(开幕式)将中国传统与华丽的 表演完美地结合。没有任何其他主办城市能够与北京在独创性和整齐划一的表演上相媲美。”

  这一次,就连外国人也读懂了张艺谋写在“卷轴上的中国故事”。韩国人在他们的报纸上写道:(开幕式)用充满中 国特色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介绍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息影两年的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为自己的大片生涯打了翻身仗,世人在盛典之中看到,一个不停前行的国家以自己的 方式向先人的古老文明顶礼致敬。8月8日这个不眠之夜,全球超过40亿的观众一同见证了北京2008奥运会盛大的开幕 式。中华传统文化伴随着遍布五大洲的电视信号,以空前的规模传播四海。就在奥运刮起的中国风劲吹之际,一个关于中国古 代“四大发明”的新提法在学术圈和民间引发了震动。

  新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传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实需要重新 定义。”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在他看来,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是将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推至 时代顶峰的结晶,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四大发明”。

  2008年7月28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馆开 幕,承担此次展览“锦绣华服”部分的主要策展人赵丰,在展览期间提出“新四大发明”之说。

  “锦绣华服”部分是“奇迹天工”大型展览的丝绸展部分,陈列来自全国各地从春秋战国至唐代的丝织精品65件。 一大批极其珍贵的出土文物首次集中面世: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钱山漾丝带、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宋人《蚕织图》、湖北荆州市 博物馆的舞人动物纹锦、湖南省博物馆的印花敷彩纱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王侯合婚锦被、辽宁省博物馆的织成《金刚经 》、内蒙古博物馆的刺绣罗衫等。

  尽管学术界一直不乏对“四大发明”的质疑之声,但衡量四“大”发明的两项标准举世公认,一个是出现时间最早, 另一个就是对世界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赵丰眼里,丝绸完全符合这两个标准。他介绍,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 丝绸同时具备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

  根据考古界的发现,中国的丝绸生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奇迹天工”展上,丝绸部分着重展示了凝结于丝绸生产 的众多独领风骚的先进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人驯化了家蚕和蜜蜂”,“奇迹天工展”策展人赵古山介绍说,把野 桑蚕驯化为家蚕,这是中国人在生物学史上极为重大的发明。同时中国人发明了织丝所用的踏板织机,以及一整套织物结构系 统。

  丝绸部分策展人赵丰补充说,中国丝绸除了上述三大领先技术之外,还有三大法宝:一是提花程序。这是作为丝织技 术中最为神奇的部分,提花程序控制图案循环,欧洲的打孔纸版正是在中国工匠线编而成的花本基础上诞生,电报和早期计算 机器的发明也是从中得到启发;二是夹缬,直到今天,这种发明于唐玄宗时期的多彩防染印花技术仍在流传;三是在世界刺绣 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锁绣技术。因为这六大因素,赵丰认为,丝绸完全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最高水平代表之一,应 该在“四大文明”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提法并非我的创造。”赵丰对外界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并且通过考古材料、科学方法论证得 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大家一致认可的”。

  新旧之争

  “即使它(新四大发明)的提出能够获得一定认同,但是远够不上 ‘四大发明’的历史厚重感。”对于横空出世的 新四大发明,网友表示了强烈的质疑,“换掉原来的四大发明,岂不是要承认指南针不是中国人的发明。”留言的一位网友断 言:“新四大发明”一说终究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因为赵丰的“新四大发明”在展览举行期间提出,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新“四大发明”不过是为了展览需要而 进行的乱点鸳鸯谱,纯属自娱自乐,千万不能较真。

  其实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学者余秋雨等人就曾提出更新“四大发明”。2003年,著名科技 史专家、中国科技馆前馆长王渝生提出:中医中药、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完全可以称之为“新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之说,并非一个本土的原创概念。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新工具》出版,书中称,造纸、火药 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 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 械性的发现了”。三大发明推进了欧洲历史的巨变,“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两百多年以后,马克思也在《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 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 (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至此,“四大发明”的概念问世。尽管学术界很多人认 为他们提出的发明和中国的原始发明已经相去甚远,但“四大发明”的提法就此约定俗成。

  2008年8月1日,《深圳商报》发表文章《新四大发明的寡民心态》。“总是企图在新的或是旧的四大发明中找 到某种支撑自己前行的文化意义或是历史意义,既是过度自恋的体现,更是缺乏信心的体现。”作者萧葱认为四大发明的争论 暴露了中国当下的寡民心态和浮躁之气,他说“大国应该有大国的心态,从容、淡定、大气、优雅”,大国之民应拒绝那种“ 在四大发明辉煌之中寻找支撑点的寡民心态”。

  天工的奇迹

  有学者撰文指出,提出“新四大发明”不过是策展方借此炒作,吸引更多的观众买票参观。“奇迹天工”展览筹备办 公室成员彭湘炜对这种说法一笑了之。“这位朋友不太了解我们的展览,这次展览是免费的,观众只需要打电话预定取票就可 以了。”他对本刊记者解释,“‘新四大发明’的提出,只是一家之言。”

  这样的回应得到了展览策划人之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业务部展览项目主管赵古山的认同:“不光新四大发明,我们 熟知的四大发明也是一家之言。”赵古山介绍,四大发明之中的指南针没有出现在展览上,是因为“没有实物”。

  “我们这次展览定名是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就是以实物展出古代科技的成品。所有展品都是珍贵文物,而不是 模型。”赵古山指出:“迄今为止,除了一件元代的陶俑上有指南针的应用,我们并没有指南针实物出土。”中国人熟知的罗 盘、司南、指南车等应用指南针的技术还仅存于文献记载。至于火药,则属于一项技术,而纯粹的技术展示难度很大。赵古山 解释说:“我们不可能找到古时的火药,摆上一件元代的火铳也不能完全代表这项技术。”

  “中国独有”或“中国最早”是这次“奇迹天工”展入围技术的遴选指标之一。什么技术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最高科技 水平,参与策展的专家对此意见不一。在赵古山制订的策展方案基础上,中科院、中国科技馆、北京大学等机构众多专家反复 论证,现在这个结构就是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也是按照出现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

  在此次展览上,青铜首次以“比肩造纸印刷的中国古代最高科技水平”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春秋时期的人足 虎耳双盖方鼎、商代晚期的兽面牛首纹铜钟等一大批珍贵的青铜文物悉数亮相。赵古山介绍,其实和埃及等古国相比,中国对 青铜的利用并非最早,但中国率先将青铜铸造和冶炼推至世界第一的高度。中国古代青铜器皿多为礼器,体积庞大、工艺繁琐 、图案精美,“一口司母戊大方鼎,就需要几百口坩埚同时烧造和浇铸”。

  瓷器是近年来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藏品门类。在西方诸国使用金银器皿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因为熟练掌握了瓷器烧 造,大规模生产瓷器。赵古山介绍,明朝中期以前,只有中国掌握烧瓷技术。葡萄牙人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从澳门“偷师”到这 项技术,将其传入欧洲。“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也是中国造瓷业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古人制造瓷器的生产方式不仅极 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为西方工业时代贡献了最核心的作业方式。

  此次展览上,因为专家对一件来自扬州的青花瓷存在争议,这件藏品最终没有出现在展览上。“这次展览的一个原则 就是,所有展品都是实物,所有展品都不能存在任何争议。”赵古山强调说。

  从去年年底开始,供职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赵古山开始着手策划此次展览。尽管最终面世的展览以丝绸、青铜、造 纸印刷和瓷器四大部分呈现,而赵古山最初的策划大纲竟多达十四大部分。按照他最初的构想,这个展览希望能够“全面展示 中国古代科技各项领先技术的辉煌成就”。

  茶叶、水稻的培植、金鱼的培育、冶铁等技术,都是中国古代独树一帜的科技,限于场馆的面积,赵古山的庞大展出 构想没有最终实现。“我们古人有太多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为造船,海洋文 明和世界人民的交流才成为可能。但是我们不可能陈列一艘郑和扬帆出海的大船。”

  2009年年底,占地4.8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赵古山说,“到那时候,观众完全有可 能看到我们的古船,还有更多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