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都重视奖牌榜
实际上,国际奥委会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任何以国别为基础的奖牌榜、金牌榜。国际奥委会认为,奥运会只是运动员个人的比赛,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各国仍然非常重视奖牌榜和金牌榜。欧洲国家是以金牌数量为基准排列顺序,美国是以奖牌数量为基准。
美国麦克拉齐报业集团18日援引奥林匹克运动历史学家大卫·沃拉金斯基的话称,“在冷战时期奖牌对美国运动员意味重大,因为我们在奥运赛场上打一场替代战争。但现在中美之间不存在这种对立”。该报道同时写道,“对许多国家来说,现在奖牌仍然不容轻视。上周加拿大代表团就因为表现不佳遭到了国内的严厉批评。”
19日英国获4枚金牌,以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三,让英国人欣喜若狂,称这是1920年以来英国在奥运会上的最好表现。对于英国在金牌榜上的突飞猛进,英国首相布朗称之为“史无前例的成功”。英国将在10月16日为所有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夺取奖牌的英国选手举行庆功大游行,英国女王也表示将在奥运结束后专门设宴为健儿洗尘。不过,英国代表团取得这一成绩,实际上曾被西方猛烈抨击国家资助的体育体制起了很大作用。BBC19日报道称,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英国代表团只取得一枚金牌,在奖牌榜上排名仅为第36名。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运动员提供政府津贴,这意味着运动员可以全职训练,不必担心经济来源。随着体育津贴制度的推行,英国在悉尼以及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
在德国媒体的金牌榜上,德国排名第五,但许多媒体对德国在许多传统优势项目上的失手,特别是在金牌榜上的退步感到失望。在日本主流媒体中,尽管奖牌排行榜通常只是放在里面的某个夹缝中,但如“日本参加奥运以来游泳项目奖牌变化”,“北岛肌肉爆发力与各国顶尖选手比较排行”等标题随处可见。
津巴布韦国内危机重重,但津巴布韦白人选手考文垂却拒绝诱惑,选择为祖国而战并获得一系列好成绩,这种反差引起许多非洲媒体的浓厚兴趣。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国家报》18日报道称,考文垂的选择在非洲以外的人看来似乎令人费解,但对于非洲人而言,奥运会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个个年轻国家的荣誉和象征,因此哪怕只能派出一名选手持旗象征性地参加,非洲各国也会竭力不错过任何机会。大多数非洲运动员都会毫不犹豫为国家荣誉而战。
中国人平和对待金牌
对于世界许多媒体来说,让他们吃惊的不仅是中国暂时在金牌榜上领先,还有中国人对金牌的“平和”心情。“美国之音”17日的一则报道称,到目前为止,中国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表现优异,在金牌数量上仍然领先。中国人的反应十分平和。一位姓李的北京男士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的最大目标实际上是弘扬中国的文化,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从奥运会在世界各国受到欢迎的情况来看,这一点基本做到了。他说,“我觉得金牌总数也好,奖牌总数也好,超过谁不是重要的。我们不管是第几,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的一个东西在里面就很好。”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称,在中国获得的金牌遥遥领先过去的“金牌盟主”美国时,外界惊奇地发现:中国媒体和民众不仅未“得意忘形”,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开放、从容心态待客、观赛和面对来自世界的一切。就连常常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日本《产经新闻》,最近也在头版刊发外交评论家的文章惊呼:“当今中国,具有盛唐之势。”文章称,在全球化时代,体育也已跨出囿于一国的狭隘,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只有用开放的胸怀来交流、学习,成绩才有获得突破的可能。中国不仅大胆引进“洋教头”,更能坦然面对走出国门的“海外兵团”。文章称,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是对中国社会不断开放、国民心态日渐成熟的奖赏。
“德国之声”19日报道称,从历史上看,中国体育能够走到这一天,是足以自豪的了。中国这次奥运会上几乎没有提到一个词——“东亚病夫”,这原来是中国每届奥运会必提的。文章称,这本身就是自信心的体现。文章还称,中国面对众多的非议,总体上保持了比较温和的“奥运态度”。奥运推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包括经济和政治的进一步改革,人们也更有信心。
中国还算不上体育强国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拿到奥运会冠军时举国欢腾,人们彻夜不眠地庆祝胜利。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国力比较弱,与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这样的体育胜利往往被赋予了很高的政治和精神意义。现在的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识也越来越多,中国人越来越对自己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有清醒的认识。
任海认为,奖牌数量的多少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等实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直接的关系。前东德曾经打败美国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二,但并不表明它的实力超过美国。中国尽管获得了不少奖牌,但现在也并不能算体育强国。通过这次奥运会,不仅推动中国人更积极参与体育,也使人们对奥运会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成熟理智的理解。▲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