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轻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14:25  中国新闻周刊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挺进顶级赛事的年轻小将们,以黑马之名完成了高水平的演出,体现的实力足以令前辈们惊叹

  刘子歌:泳坛淡定新领袖

  ★ 本刊记者/唐磊

  8月14日上午,女子200米蝶泳决赛,19岁的中国选手刘子歌以2分04秒18获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在水立方内不断创造的神奇故事中,终于迎来了属于中国的一篇。

  刘子歌和队友焦刘洋分别以半决赛第1和第3的身份晋级决赛,她们的最大对手是世界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的杰茜卡·席佩尔。最终两名小将将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焦刘洋获得了亚军,席佩尔是第三名。

  这是一枚中国泳坛和中国观众期盼了太久的一块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泳坛“五朵金花”井喷后,1992年~2004年三届奥运会,中国游泳只拿到2枚金牌,观众已经几乎把这项运动“忘了”。

  和水立方中所有观众疯狂庆祝相比,夺冠后的刘子歌显得很淡定,除了不断地咧着大嘴笑,没有更多的激动表现。刘子歌在接受《杨澜访谈录》采访时说,就是自己性格的原因吧,所以不会像有些运动员拿完冠军以后那么激情吧。

  刘子歌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子”代表文,“歌”代表“武”,意思是要文武双全。7岁时,刘子歌偶然参加了学校的暑假游泳班,从此爱上游泳。刘子歌说,因为小时候上课读书也很累,游泳之后特别轻松。

  2004年,当时还只有1.71米的辽宁本溪人刘子歌被上海队引进,并入选国家队参加2005年蒙特利尔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因成绩差强人意,被国家队退回。

  2006年,刘子歌开始遇到运动生涯的瓶颈期,200米蝶泳的成绩在2分13秒徘徊,怎么也上不去。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那时候刘子歌一度想要退役,但教练认为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问题在于心理没过关,还缺少信心。

  2007年1月,在上海队的协助下,教练金炜又带刘子歌到澳大利亚的MBL俱乐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和刘子歌一起训练的是当时的200米蝶泳世界纪录保持者席佩尔。2003年,刘子歌也曾到澳大利亚训练,虽然时间不长,但随后夺得俄罗斯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0米混合泳金牌。

  回国后,在2008年4月,刘子歌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得以进军北京奥运会。谁也没有想过刘子歌能在8月份的水立方里拿到金牌。按她自己的话说,比赛中一直很轻松,是因为进入决赛,从心理上觉得已经完成任务了。

  刘子歌将手里的鲜花抛给看台上的罗雪娟,现场太吵了,罗雪娟对她说什么并没有听见。但中国女子泳坛自从罗雪娟退役后的空缺,也许将会由刘子歌补上。 ★

  仲满:十年磨一剑

  1984年栾菊杰为中国夺得女子花剑个人奥运冠军至今,这块金牌中国击剑队等了整整24年。难怪比赛时仲满刺中对手一剑,解说员会紧张得大叫道:“好球!”

  ★ 文/小末

  夺冠3个小时后,仲满手持佩剑来到央视的“荣誉殿堂”(一档节目)。主持人坦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你,你的名字我们第一次听说。”

  而一脸幸福的仲满甚至忘了自己在决赛获胜的比分。他太投入了,感觉一切像做梦。不过,如在梦中的不只是他,现场观众、比赛解说、记者……以及所有中国人都还在享受这个梦。

  因为决赛提前了40分钟开始,仲满又连拿最后6分提早结束了比赛,很多“慕名而来”的记者刚进场就看到了如此“乱象”:剑手和披着中国国旗的法国教练抱在了一起;兴奋的观众们尖叫不断;志愿者们自愿“下岗”加入追星;最后,有的记者追赶男主角时把脚崴了。

  在此之前,女子佩剑的谭雪、男子重剑的王磊、女子花剑的张蕾以及男子佩剑的王敬之等深孚众望的名剑手早早出局,用击剑队里一名教练的话说,“这几天别说讲话了,连走路都不敢出声,大家的心里跟坠了块石头一样。”

  仲满的比赛原本不被看好。

  开赛之前,他说自己并没有压力,只想尽可能走远。杀入8强,他说:“这已经突破我的最好成绩了。” 结果他接连战胜5位一流剑手,创造的是中国男子击剑最好成绩——奥运冠军。1984年栾菊杰为中国夺得女子花剑个人奥运冠军至今,这块金牌中国击剑队等了整整24年。难怪比赛时仲满刺中对手一剑,解说员会紧张得大叫道:“好球!”

  法国媒体对新科冠军的态度最为复杂:仲满击败法国选手夺冠,而他的教练正是法国名帅鲍埃尔,这位带出80多位世界冠军的教头号称“佩剑教父”。

  “你能行的,我早就说过。”这是仲满夺冠后,鲍埃尔送给他的第一句话。比赛结束后两个小时,他才抽出时间来给家人打电话。有记者打趣,你教中国人打败法国,你妻子不让你回家了吧?鲍埃尔狡黠地开玩笑:“她在打高尔夫,根本没看比赛。”在仲满夺冠的那个瞬间,他首先感到的不是兴奋和喜悦,更多是解脱。“老鲍”直言感受到了很大压力——他和击剑队的合同上,明确规定了夺得奖牌,尤其是金牌的目标。所以他离开击剑馆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放松。

  和练过羽毛球的“栾阿姨”一样,仲满也是个“插班生”。1983年他出生在江苏南通海安县大公镇的农家。父亲仲明是当地的农民足球、篮球运动员,多次代表县队参加省级比赛,母亲王其芳也酷爱运动。读小学时,仲满进了县少体校练中长跑。家离城区足有25公里,又不通公交车,他只好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训练。15岁那年,身高1米82的他被借调去打篮球,在球场上前后也就呆了1分钟,却由此被一位击剑教练看中了,让他改练击剑。

  最初家人只是期望仲满能考上当地的师范学校体育班,毕业后再当个体育老师。开始练剑之后,仲满的文化课成绩下去了,父母开始动摇。好在仲满当时“不听话”,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夺冠那晚仲家一下涌来几百号人,海安县委书记、县长也来登门祝贺。父亲仲明激动得不知道怎么才好,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别人合影。

  9月19日仲满将和妻子武宗文举行婚礼。之前他们已经领了结婚证,只是因为仲满要备战奥运,一直没有举行仪式。因为要训练,仲满每年和武宗文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约一个月,也许是出于内疚,每次回家他都想着给她买点什么。但这位剑客实在太不浪漫,每次都会事先问妻子喜欢不喜欢那件礼物,所以他一回家,妻子就知道他要拿出什么“惊喜”来。

  奥运之前,仲满将婚礼计划悄悄告诉教练张双喜,“如果奥运会没打好,就在体院旁边的大排档请大伙吃个饭;如果打好了,一定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张双喜教练笑道,“现在好了,我们不用在大排档吃喜酒了。”

  夺冠一个小时后,仲满就被网络公司请去开博客。4天之后,博客的点击数达到15万。他在8月12日晚的第一篇博客这样说道:“奥运冠军是一个新的开始……另外我感觉从此也多了一种使命,但愿通过自己和队友们一起的不懈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击剑,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个魅力无穷的项目。”★

  张琳:银牌“肯定不服”

  北京奥运会男子400米蝶泳赛后,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与张琳有如下一段对话:

  主持人:自己对这一次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张琳:满意。

  主持人:跟第一的朴泰桓应该差了半个身位。

  张琳:0.54。

  主持人:你服他吗?

  张琳:肯定不服。

  8月,水立方,菲尔普斯的“八金”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其他冠军,在菲尔普斯面前都显得平淡不惊。而张琳获得的一枚男子400米蝶泳银牌,纵然难比“菲鱼”的八金光芒,已足令中国水军扬眉吐气。

  正是这枚银牌,帮助中国男子游泳军团奥运奖牌“破零”。此役,他不仅战胜了自己的偶像——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世界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长距离之王”哈克特,而且超越了自己——入水之前,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只是前八。

  2007年,张琳赴澳大利亚接受训练,导师正是指导过哈克特20年之久的丹尼斯。国外训练培养了张琳作为一名运动员的自觉性,而他自身的潜力也为丹尼斯看好。打造一个这样的游泳运动员非常不容易,张琳的夺银之路,或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中西结合的范本。

  水花散去,惊叹难歇。水立方的一池清水之中,中国男子游泳的未来,恰如一只蝴蝶,破茧而出,踏浪而起。有理由相信,张琳这只21岁的银蝴蝶,终有一天会“金”光四射。(林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