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外“涌入”中国人的“奥运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16:26  中国新闻网

  

老外“涌入”中国人的“奥运镜头”

  8月18日,一位前来北京观看奥运会的外国游客手持毛主席语录在天安门前留影。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 题:老外“涌入”中国人的“奥运镜头”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来自澳大利亚珀斯的伯尼头戴一顶卡通高帽、手里拿着寓意胜利的“V”型气球,在奥林匹克公园,他不断被热情的中国游客“劫持”。人们“围堵”伯尼的理由只有一个——想和这位装束夸张的老外合影留念。

  当奥运来到北京,以内向、羞涩著称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热情和好奇心。尽情拍摄各国观众的奥运奇装异服并与老外合影留念,被不少中国民众视为体验京奥的一大收获。

  与伯尼的经历相似,BBC记者奥斯汀前不久在天安门广场上也遭遇“堵截”,操中国各地不同方言的游客,“意外”闯进奥斯汀的镜头,大部分人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与金发碧眼的奥斯汀合影。

  奥运赛程已过大半,伯尼和奥斯汀的故事,还在“鸟巢”、天安门等地不断上演。老外们惊叹,“中国人特别爱拍照”。

  其实,作为近代西洋发明的一种,照相术传入中国直至在民间风靡,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这与中国和现代奥运的“百年情缘”,有着时间的巧合。在晚清被中国人称为“画小照”的摄影技术,曾令慈禧太后惊讶,也让普通百姓震撼。百多年前,不少平民对于这种“摄人躯干魂魄”的西洋技艺,曾抱怀疑态度。

  到了大约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家庭若拥有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已成为身份的象征。若懂得如何使用柯达、富士等“洋胶卷”,你就可能被视为“归国华侨”。

  而今,照相机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超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已开始在十三亿人口中普及,从开跑车的贵妇,到普通民工,都可能拥有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或者是带摄影功能的手机。

  于是,在“鸟巢”、“水立方”的看台上,老外们发现,身边的中国观众几乎都端着“长枪短炮”。某些中国摄影发烧友的“武器装备”,不亚于外国专业摄影师。

  “鸟巢”前,刚刚当了一回“义务模特”的德国体操小学员艾琳娜说,“中国人都很友善,而且充满好奇心,我愿意配合大家,一起拍照”。

  有趣的是,“拍老外”或是“与老外合影”,还不是中国人奥运照相生活的全部。人们开始“学习”主动走入陌生人的镜头,将自己变成一道“奥运风景”。

  “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音乐喷泉,每天上演“拍”与“被拍”的有趣场景。某个夜晚,身着艳丽长裙的一名中国女子,在此不断摆出“凌空飞跃”状,宛如一只花蝴蝶。她的前后左右闪光灯齐亮。按下快门的有中国人,也有老外,有专业摄影师,也有手持“傻瓜相机”的路人。摄影者站立的位置不同,镜头的角度不同,风景也因此迥异。

  卞之琳的名句,在北京奥运到来时,被中国网友这样修改:“你在桥上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楼上拍你”。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 专题图集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