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医生为奥运健儿看心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13:42  世界新闻报

  中西医心理治疗走进奥运村,心理服务网向运动员开通

  《世界新闻报》记者/李静/卫晨

  8月17日,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重现“雅典梦魇”,在领先3环多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失手,再次与金牌失之交 臂;奥运会第一天,被期待获得首金的中国射击运动员杜丽,也因压力过大而痛失金牌……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失手”,在 很多运动员身上都发生过。在北京奥运会上,有心理服务需要的运动员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舒缓压力。

  心理医生进驻奥运村

  心理压力即便是在运动员这样体魄强健的人群中也是非常普遍的。除了竞争激烈的比赛外,环境、饮食的改变等因素 也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容易有过度的挫折感,甚至出现崩溃感。

  为了及时为各国运动员提供心理服务,位于北京奥运村A座的综合诊所里专门开设了心理科。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3 名专业心理医生在这里为1万多名运动员提供心理医学诊疗和咨询服务。除了运动员外,其他有心理服务需求的“村民”也可 以在这里接受专业的心理抚慰和引导,舒缓和释放心理压力。

  这个心理诊所早在奥运会开幕前10天左右就开张了,一直到9月20日结束。医生们非常辛苦,每天从早上8点工 作到晚上11点,有时甚至要加班到深夜。据了解,几天前,有两位外国人刚刚在这里接受了治疗。治愈后,他们还主动当起 志愿者。

  语言沟通是心理医学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工具。针对那些赛前心理压力较大的运动员,心理医生通过交谈, 启动对方的自我支持系统,唤起以往成功时的记忆,并在脑海里不断重复回放,用成功经验把盲目的压力赶走,释放和舒缓崩 溃感。

  为了这次奥运会,整个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他们学习了历届奥运会,特别是近年的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奥运 会上遇到的心理医学案例,并进行了心理急诊精神医学的培训。

  中医心理治疗走进奥运

  此次北京奥运会,有一个开拓性工作,那就是中医心理学第一次进入场馆参与奥运医疗保障工作。作为奥运定点医院 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奥运各场馆派驻了30多名医疗人员,其中包括3名中医心理医生。

  与西方心理咨询疗法相比,中医治疗更重视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比如情志疗法、放松功疗法、音乐导引疗法,以及八 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等。通过让运动员们放松精神、解除焦虑、促进睡眠,从而达到改善身心状态,提高比赛成绩的 作用。

  在心理咨询室的桌子上,一台小型投影仪里正在播放“五禽戏”、“八段锦”等身心调节技术的中英文录像;在一张 治疗床的床头,录音机传来中英文“催眠养生功法”,诱导词和舒缓的音乐天然合成,令人很快进入放松状态。一位来自关岛 的女性不到15分钟,就进入了睡眠状态。

  心理专家提供网上服务

  在中国,心理问题对运动员的影响早就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今年5月初,专门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和教 练员服务的“奥运心理服务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首家专门为运动员服务的心理网站。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忠秋是该网站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此次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主场作战,队 员们确实有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但在奥运期间,不同项目的运动队集训、比赛的地点和时间都不一样,要想系统集 中地辅导难度很大。为了满足众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需要,体育总局的专家们想到运用网络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专家跟运动员 进行在线文字、视频及电话交流。运动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向专家咨询。

  除了常年在中国跳水队解决运动员各种思想问题的张忠秋以外,专家组还包括中国体操队科研组长丁雪琴等国内运动 心理学顶尖专家。他们已经安排了值班表,在线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帮助。

  奥运心理服务网是一个高度保密的网络空间,经过专门的数字认证安全设计,只有凭借专用的“数字加密狗”(一种 智能身份识别卡,外型与U盘类似),使用者才能进入网站。这个“数字加密狗”只有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成员才能获得。这样 做是为了“国宝”们的安全,不受干扰,也保护他们的隐私。在奥运会结束后,网站将逐步开放,面向各阶层的体育工作者。

  张忠秋透露,从奥运会开幕前到现在赛事正酣,登录该网站的运动员、教练员非常多。一些栏目很受欢迎,例如心理 故事、心理电影、心理技能训练等。不少代表团成员反映,这些栏目对他们的心理调节很有帮助。可以说,“网站的使用效率 相当高”。

  目前,登录“心理服务网”咨询的运动员,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大赛前由于兴奋紧张而造成的失眠,另一个 是自信心不足。还有一些运动员对自己的赛前状态过于焦虑。专家们在网上通过相应的测试诊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告 诉他们一些心理调节指导方法,包括认知调节、按摩放松、音乐放松、表象训练等。针对不同的队员,方法都不一样。

  除了在线交流,国家体育总局还准备了流动心理调节车,深入比赛、训练基地。对于有特需的队员,面对面解决他们 的问题。一些重点队伍,例如跳水队等都在使用这个心理调节车。《世界新闻报》

  新闻链接/LINK

  各国打起奥运心理战

  有人说,奥运打的就是心理战,因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谁能够最终夺得金牌,主要靠的是过硬的 心理素质。

  为了让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态,美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开始长期聘用多位运动心理学家,组成运动心理服 务部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美国奥委会聘请了5名全职运动心理学专家,和10名兼职运动心理学专家。他们在多个重点项 目的国家队工作。目前,在美国奥委会注册从业的运动心理学家达130人。

  在中国,具有资格证书的“运动心理咨询专家”有22名。奥运会前夕,他们经过严格的审议程序,成为国内第一批 具有资格证书的运动心理咨询专家。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各支运动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服务。

  在英国,运动心理学家致力于确保年轻选手训练的合理性。在伯明翰拥有一家诊所的帕特里克说:“年轻选手的身体 和心灵,都需要很好的照顾。鼓励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同强迫他们进步有很大不同。练得太过只会让他反感,进而放弃 自己的天分。”当地已经有一些组织禁止年轻选手参赛,以打消那些过于急功近利的父母们的念头。

  (卫晨)

  《世界新闻报》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