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汤一介:中国和平崛起拥抱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0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近千名演员顶着一个个白色的方正盒子,紧密排列,顺序变幻,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其中从古至今不同写法的一个字——“和”,格外引人注意。

  和的古体字是“龠禾”,左边的“龠”表意,是指竹笙,右边的“禾”则表示读音。这个字背后的文化解释是什么,在开幕式上缘何特别突出这个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教授。

  年逾八旬的汤教授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并作为文化顾问,参与了开幕式的筹备。

  汤教授对本报称,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具体代表意义的“和”,体现的就是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

  “和”作为开幕式的主旨贯穿始终,向世人昭告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奉的“和谐文化”,是“人文奥运”理念的集中体现,也与奥运会的主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相吻合。

  “我们希望也一直奉行和谐的理念,希望将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和谐的国家,希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也能沟通对话,和谐共处。”汤教授说。

  上下五千年“和”字溯源

  《21世纪》:开幕式上通过“和”的象形变幻,我们想传达给世界的是什么?

  汤一介: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到底是建成怎样的世界呢,应该是和谐的世界;“同一个梦想”又是怎样的梦想呢?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应该是基于整个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和谐理念,不断促进全人类的和谐相处。

  这样一个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可以溯源,和谐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周易》上有一段话,“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是不断变化的,所有的事物都能有其适当的位置,保持完满的和谐状态,一切都能顺利发展。

  这当中就出现了中国哲学中很重要的词汇“太和”,王夫之(明末清初哲学家)解释为“和之致”,意思是“太和”是和谐的最完满状态,这当中又包含四个层面:

  其一是自然界的和谐,古人认为没有人类之前的自然界本真状态是很和谐的,即便有了人类后,如果不破坏这个状态,也仍然是和谐的;其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四是人自身的和谐状态,即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和谐的。

  这种最完满的和谐观,在儒家历代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朱熹都有其继承和发挥。孔子学说中两个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社会的礼仪制度,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如何调整呢,和谐最为重要。

  孔子还有另外一个理念,“和而不同”,认为不同理念、不同想法者,都可以和谐相处,这对处理不同观念不同国家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由于宗教、哲学、价值观不同,要达到和谐相处是通过“打仗”呢,还是通过不断的交流对话,相互理解,那自然是后者。这种理念对多元社会尤其重要。

  对我们自身而言,上个世纪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传统的和谐文化为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柱。

  此外,“和而不同”的观念也在不断发扬。应该说,现在的世界是不平静的,虽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局部地区的冲突矛盾不断,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由于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导致地区冲突不断发生,他认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是由于经济或意识形态,而是由于文明的冲突所引起的。

  但儒家的看法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并不冲突,而是可以通过互相的对话了解达成共识,通过不断的交流了解,很多冲突都可以避免。

  《21世纪》:为什么选择在奥运会这个时机突出展示“和”的理念?

  汤一介:应该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一些国家对我们的发展有一些疑虑和不同看法。中国是崛起了,但我们是“和平崛起”,他们仍然不甚理解,其实最早说“崛起”的是西方国家,我们在他们说的“崛起”前加上一个限定,“和平崛起”。

  当然,由于我们发展得比较好,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关注和揣测。所以,我们想通过奥运会特别讲出,在自己的国家,我们希望建成和谐社会,而整个世界我们也希望是和谐的世界,并无称霸的意图。我们也希望在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摒弃冲突,平等对话。

  “和”字领衔传统文化复兴

  《21世纪》:有学者评价奥运会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和重要标志,那么开幕式着力体现的“和谐文化”是否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复兴?

  汤一介:应该说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支柱。对这些我们特别重视,所以强调把奥运会办成“人文奥运”,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但我们并非强加于人,而只是告诉大家我们是这样子。随着奥运会对人文精神的弘扬,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深化这种和谐理念,让这种理念得到传承,让普通的百姓对政府更加满意,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对外关系上我们也希望将这种意愿传达给大家,希望各个国家间和平共处,和谐沟通。 本报记者 申剑丽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聚焦奥运

更多关于 开幕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