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媒体:金门炮战见证两岸默契 50年迎新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09:4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天刊出评论说,“八•二三”金门炮战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两岸在战略思想上共同的文化因素,使两岸关系重新呈现出重前景、重大局、重发展的特色。这是中华文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多年来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在全球化时空下,努力寻找一个新起点的结果。

  原文摘录如下:

  2008年8月23日是“8•23”金门炮战50周年纪念日。金门炮战发生的起因、过程及其结果,见证了两岸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重视战争中思想、文化因素的共同特色,达到了国共两党保持联系和军事接触的目的。50年后的今天,两岸在克服了过去20年“台独”分子所造成的关系大幅倒退后,迎来了新的起点,两岸互利双赢,前景乐观。

  一、发动金门炮战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台独”滋长。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震惊中外的金门炮战爆发。炮战在美国入侵中东黎巴嫩,美中“华沙会谈”和美蒋进行共同条约谈判的背景下发生,除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防止“台独”的滋长,挫败美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

  朝鲜停战协议正式签字后,1954年12月2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签署。美国从“以台湾制大陆”,“以‘台独’制国民党”的考虑出发,在条约第6条对“领土”防御的界定上有意含混,疏漏了金门、马祖。此后,美国国会通过“福摩萨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认为台湾本身受到袭击时,可以派兵“防卫”金门、马祖等离岛,将是否卷入台海冲突的战争决定权给予美国,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金门、马祖是台湾与大陆连接的脐带,岂能轻易被人剪断?两岸本是一个中国,岂能被人套上“一中一台”?在这种情况下,祖国大陆以军事行动对美国的意图进行了牵制。第一次海峡危机爆发。1955年的3月24日,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宣称:如果美国政府真正从事“两个中国”的工作,并暗中进行类似安排,我们就不再视美国为我们的朋友和盟国。美国则抛出“划中线”的设想,试图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显然,这种立场可为“台独”势力利用国际政治因素制造动乱提供便利。

  以“8•23”金门炮战为标志,第二次海峡危机爆发。从大陆的政治战略看,第二次海峡危机是第一次海峡危机在战略上的继续,主要目的是“帮助国民党守住金马”,显示大陆反对“两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的意志与力量。从台湾的政治战略看,“8•23”金门炮战有多层含义,但在守住金马,节制美国,遏制“台独”这几个关键问题上,与大陆是有共识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金门炮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