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大为
球星不是在所有的场合都以射门来表现自己
一个区委书记的权力有多大?经常会有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而我总是告诉他们,你去看看那些落马的区、县委书记 ,看看他们做了多少违法的事情,看看他们胆大妄为到什么程度,就知道他的权力有多大了。
朋友的问话对于我来说,是提醒。在监督和约束制度存在瑕疵的情况下,过大的权力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并非是一件 幸事。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因为权力失控而造成的用人腐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大的腐败,而且是衍生其他一切腐败的 根源。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按照这一要求,如何 增强民主意识,强化民主素质,提高民主质量,把民主这个政治优势用好、用活、用足,成为基层党委思考和探索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课题。
政治文明的建设需要人人参与,政治文明需要权力分享。西安市未央区近年来在用人制度上做出了一些探索,其中实 名推荐干部以及无记名差额票决干部已经形成工作机制,也得到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其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让 更多的人来分享人事安排上的权力。从目前效果来看,这种“削权”不但没有削弱“一把手”的威信,而且因为大家都分享了 人事安排的权力而达到了空前的和谐。
让管事的人在管人上拥有决策权
担任区委书记这个“一把手”之后,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周围的同志都是“好人”,他们在我面前都是拣好听 的话给我说,都是赞同的声音。但我心里非常清楚,每个人都有一个侧面,在“一把手”面前,这个“侧面”被巧妙地隐藏起 来。而谁能看到这个侧面呢,就是我团队里的其他同志。
所以在选人上,我就要更多地征求我的团队成员的意见,一句话,众人看人不走眼。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干部的酝酿环 节,在这一环节,我给了班子里其他成员很高的权重系数,特别是在一线带兵打仗的领导,比如把副区长以及人大政协联系对 口工作领导的意见放在突出位置,我也相信这些人不会看走眼,因为选人就是为了办事,一个将军不会把兵权交给一个窝囊废 ,除非他想全军覆没。
在召开比较关键的人事问题干部大会时,我会特意安排区长主持,让大家知道区长在决策用人问题上处于核心位置, 让管事的人在管人上拥有决策权。
我在政府口做过多年领导,相信很多有同样经历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事权与人权的脱离,导致一些有能力的人难 以得到重用,而一些被委以重任的人又未必能胜任工作。
事权与人权的分离,对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比如某局局长同时遇到两个事件,一个是上级党委要召开一个会,另一 个是突然来了上百名上访群众,这时候,这位局长肯定会安排副局长去接待上访群众,因为上级党委决定他的升迁,他会去选 择开会。而副局长呢,又会安排科长去处理上访的事情,科长又安排别人,最后到了群众那里,都是管不了事的人。
如此现行机制,使得管事的人在管人上没有一定的决定权,管人的人又常常不在一线,不管事情。因而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要把管人和管事通过规则的建立统合到一起,让管事的人在用人上有话语权,甚至有决定权。这也是让党委和政府能协 调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让分管区长对他分管的干部有一票否决权,这也是有前提和原则的,理由是要说到桌面上的。分管领导有了这 个权力之后,他用人则更加谨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过去分管领导经常会在我面前乱讲,说谁谁不行,现在不讲了。
“一把手”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意见
在官场上,领导艺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一些领导则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有的“一把手”想要重用自 己的一个“知已”,在常委会上,这位“一把手”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他会告诉大家,准备让谁谁谁到什么岗位,大家有没有 意见?这时候,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有反对意见,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提了反对意见就得罪了“一把手”。
这种貌似民主集中制的用人方式其实是一个人的集中,而不是一个团队的集中,更不是民主集中的本意。所以,在缺 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下,权力分享往往会演变为作秀。要让权力真正地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一把手”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 意见。
长期以来,一些基层的组织部门有名无实,决定不了干部的升迁,经常是领导“开方”,组织部门“抓药”。未央区 2007年大规模调整干部的时候,组织部长向我汇报工作进展时,一直在揣摩我的心思,再三问我还有没有什么指示。谁心 里都清楚,这是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这个“指示”就是暗示我有没有“亲近的人”需要照顾。我明确告诉他,干部调整的“第 一单”必须由组织部提供,我不会有任何干涉。长期以来,一些基层的组织部门有名无实,决定不了干部的升迁,经常是领导 “开方”,组织部门“抓药”。
在干部推荐环节,我们区级几位主要领导均没有填写推荐表,之所以这么做,是担心领导个人的意图最后会成为组织 部选拔干部的“蓝本”。
让组织部提供“第一单”,这是真正的还权于组织部,组织部当时压力也很大,但就是因为有压力,所以工作上也就 没有了私心,事实也证明,组织部提交的干部调整名单是靠得住的。
让选民恢复对组织的信任
现在一般把党委书记称为班长,这个称呼来源于《毛泽东选集》,里面有一句话是“书记好比是‘班长’”,但在实 际工作中,有的书记把这个“好比”省略掉了,认为自己就是“班长”,从而造成“一言堂”。
在干部选拔上,由于“一把手”的过于集权专断,“一把手”对于规则的破坏,造成推荐人对组织产生了不信任,一 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在选票上,有的被推荐人一栏里甚至填着“霍元甲”,这不能单纯怪推荐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我们 的组织经常因为一些“暗箱操作”而失信于民。如果一个选民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什么价值的时候,他肯定是不用心的。
所以在权力分享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民主的质量,还必须让拥有投票权的选民恢复对组织的信任。
去年未央区在选拔干部时,采取了推荐人实名推荐的方式,说实话,这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如果还是匿名,“霍元 甲”被推荐出来也极有可能,一些人情票也在所难免。实名推荐之后,推荐者的责任心有了,如果再出现“霍元甲”或者人情 票,他可能就会付出自己的政治成本。
效果显而易见。实名推荐之后,有一天,一个干部很紧张地找到我,说他推荐的人里面,有一个人不合适,当时之所 以填了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父亲和他的父亲一块共事,情面上过不去。
这个故事最少可以说明两个现象,一是大家从内心里开始重视推荐干部这个环节了,二是要负起责来,不能把不合适 的人推荐上去。
结果出来后,一些当初参与实名推荐的人很激动,觉得组织上尊重了他们的意见。当选民开始对组织恢复信任的时候 ,民主的质量也就水涨船高。
但实名制只是一个过渡,在众多选民都认真地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时,最终实施的将还是无记名投票推荐。
制度化下的权力分享
现在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投票选举到计票环节时,工作人员就将票箱抱到了幕后,一些工作人员则是满头大 汗地跑来跑去,台下的选民心里会怎么想?
从摸底考察,到实名制推荐,加上征求其他区级领导意见,再到全委会当场票决,未央区选拔干部的这些环节,均体 现了一个宗旨,就是让组织系统的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组织资源的“红利”。而随着民主的进步,这个“红利”会惠及每一 位公民。
而用人权的分散,对于“一把手”来说,也有很多的好处,除过众人看人不走眼外,自己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就我 自己的体会来讲,找我说情的人少了。我和大家一样,也只是“1”,对方为了得到更多的选票,不会为了我这个“1”而浪 费太多的精力,他只会去努力地顾及“面”,而要顾及面,最好的捷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赢得更多的人。
领导都不希望得罪人,民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程序路径设计出来之后,别 人即使没有选上,他也不会忌恨某个个体。
作为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和面对,而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一把手”的集权 所能解决的了,需要集中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权力的分享,也意味着责任的分担。以足球为例,球星不是在所有的场合都 是以射门来表现自己,马拉多纳把球传给该传的位置、该传的人,别人踢进去,而功劳,也有马拉多纳的一份。-(作者系西 安市未央区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