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罗松达哇在他近日完成的一份调研文章中写着这样的话:青海是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承担着特殊的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任务。在生态环境脆弱与自然灾害频繁、人口不断增长与自然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与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农牧民综合素质和收入水平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矛盾更加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全方位积极采取更加特殊的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分别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新目标、新要求,努力实现生态功能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达到小康生活三大目标,对于缩小发展差距、增强各民族团结、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他认为,青海生态保护地区扶贫开发要紧紧围绕生态功能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贫困群众达到小康生活三大目标,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生态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主要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 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措施,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综合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快脱贫致富进程,为生态保护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在文章中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坚持三个方针
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动员和组织广大贫困群众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增加收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转移式扶贫方针。即通过对生态保护地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到非农牧领域就业和贫困群众就地无法生存而转移到自然、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安居乐业。三是坚持资助式扶贫方针。对生态保护地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绝对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吃饭、穿衣、住房、健康等最基本生存需求;对适龄儿童采取就地办学和异地办学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包吃、包住、包学的特殊政策,提高他们的素质,开辟新的就业领域。
实行四个并举
一是在扶贫开发内容上实行“生态、基础、经济、社会”四配套;二是在扶贫开发资源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物资”四集中;三是在扶贫开发重点上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异地扶贫四大工程同步实施;四是在扶贫开发措施上实行国家扶贫、辽宁扶贫、机关定点扶贫、外援扶贫四结合。从而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和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巨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