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季汛期后,三峡工程将提前一年蓄水至175米,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效益。
据重庆市政府8月25日公布,本月21日,国务院三峡办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强三峡库区后续工作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合作框架性协议》(以下称《协议》),双方将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后续工作,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力争2020年前库区与重庆全市一起,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峡专家、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表示,此举意味着,随着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及百万移民搬迁工作收官,促进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库区各方面都在为蓄水175米作准备,175米坝前水位线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已全部完成。据公开的消息,8月16日至21日,国务院三峡办召开长江三峡四期移民工程阶段性验收会议。会议认为,按照《移民验收大纲》要求,库底清理验收合格,四期移民工程其余各类验收项目能够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条件。
8月17日至20日,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赴重庆库区的奉节、云阳、万州等地,检查四期移民工作。
“达到175米蓄水,意味着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完成,但由于移民、生态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它并非一劳永逸,而有更艰巨的工作需持续开展。”雷亨顺称。
现在后续工作已开始运筹帷幄,《协议》亦在此背景下签订而成。《协议》把加快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实现移民工作战略重心转移。
《协议》提出,立足于把三峡库区作为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等功能定位,着力构建生态支持、产业发展、防灾减灾、社会保障“四大体系”,打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大平台”。
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争取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具体目标为三峡库区发展近期2012年前,达到重庆市平均水平,远期2020年前,与重庆市其他区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第二个目标是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目标为水库生态屏障区基本形成,水库消落区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到2020年,三峡水库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分别达到Ⅱ类、Ⅲ类标准,库区主要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第三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各类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地质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重庆市政协农委副主任张学良表示,“一个地区发展越快,要解决的矛盾也会越多,库区也是如此,《协议》实际都针对了库区后续工作的主要矛盾,但具体如何化解,还需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
库区脆弱的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压力,被普遍认为将是库区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
不过,自去年以来,重庆库区重点移民区县的经济出现加速势头。据重庆市移民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库区15个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4%,增速高于重庆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而库区战略性的生态功能,又需要它在发展中小心翼翼。雷亨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系统制度和机制,以维持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的和谐运转,而这个体系的建设,时日将会相对漫长,需要中央与地方不懈的努力。 记者 吴红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