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奥运冠军陈一冰
“有他们在,我的心就是定的”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收获历史性的9 金1 银4 铜。在21 日的中国体操队庆功宴上,李宁、马燕红、李小双、李小鹏、杨威、陈一冰、程菲等人一起,构成了中国体操几代人最完整的一张图谱。此前从未参加过奥运比赛的小将陈一冰,续写了24 年前师兄李宁的辉煌,再次夺得吊环金牌。接受本报专访时,他说,赛前他很紧张压抑,但是“压力最大的是杨威,他是经得住的,没有任何问题,李小鹏的水平也很高,有他们在,我的心就是定的。”
文/ 刘牧洋
采访刚开始的一分钟里,陈一冰有点心不在焉。刚刚有个工作人员承诺给他一枚奥运徽章,他虽然在说着话,但眼睛一直粘在对方身上。直到那枚奥运徽章递到他手中,他才喜笑颜开,立刻将徽章宝贝似地装在口袋里,回转头冲记者开心地说:“太好了,这个是我没有的!”
不同于陈一冰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稳重刚硬,此时,24 岁的他本性一览无遗,同样的喜悦,在8 月18 日也出现过。那天,在完成一系列“教科书”般的标准动作后,陈一冰稳稳地落在地面,以16.600 的最高分将他所唯一缺少的那枚奥运金牌收入囊中,成就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
当时,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高兴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停地和旁边的人握手,随后向他振臂挥出两个大拇指,而陈一冰,则开心地一下子扑到台下教练的怀中。
8 月21日,中国体操队的庆功宴在李宁接待中心举行,9 金的成绩,让雅典奥运会以来,环绕着中国体操队四年的压抑在一瞬间释放得一干二净,李宁、马燕红、李小双等久违了的面孔,和李小鹏、杨威、陈一冰、程菲等人一起,构成了中国体操几代人最完整的一张图谱。
黄玉斌和李宁一同打开了胜利的香槟,这两人对陈一冰、对中国吊环有着非凡的意义。前者曾在1980 年的第五届体操世界杯上,为中国体操队夺得吊环第一块金牌,后者在1984 年奥运会夺得的吊环金牌,在陈一冰之前已经苦苦等待了24 年的接班人。
从不喝酒的陈一冰一口气干掉了杯中的酒,虽不像师兄杨威和李小鹏一样坐在黄玉斌的两侧,但他心里或多或少已经清楚,2012 年的伦敦,他会是那个带着中国体操队冲击又一轮辉煌的主角。
教科书般的动作
奥运开始了,陈一冰就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总是晚上早早就躺在奥运村的床上,但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就跟走马灯一样,放出白天训练过的一套套体操动作,折腾到半夜3 点,陈一冰才能疲倦地睡去。到早上5、6 点时,又醒了,再也睡不着。
在队里,陈一冰和肖钦感情最好,他们两人住一个房间。这段日子,肖钦也常睡不着,两人有时便说说话,开些玩笑来缓解紧张的思绪, “我们会想很多比赛之后的事情,比如结束后,最想去哪里玩,说那些可能不太会实现的事情,说着说着心情一下子就特别好。”陈一冰的愿望很小,他想回天津陪父母,但在比赛没开始前,谁也没有把握以后会发生的事。
这样的紧张和压抑,其实弥漫在整个中国体操队中间。四年前的雅典,是中国体操队挥之不去的阴霾。仅得的1枚金牌,曾让体操队成为千夫所指,并被耻笑为“摔跤队”。
雅典归来后,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在中国体操馆的墙上,贴上了“一切为了2008,知耻而后勇!警醒!”的大字,随之一起贴出来的,还有各个媒体对中国体操队评论的负面文章。
2001 年进队的陈一冰,是队里的“小弟弟”。陈一冰没有参加雅典奥运会,但他却和杨威、李小鹏、黄旭等老队员一样,也感受到了这份压力。每次他走过这面墙,都感觉指责和怀疑的目光交叉地射在身上。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体操队赢回荣耀。
原本总是像位骄傲的父亲一样介绍自己队员的黄玉斌,也一下子变得异常的沉默和低调。即使陈一冰连续在2006 年和2007 年两届世锦赛上获得了吊环的冠军,被人们认为是奥运会上吊环金牌的希望,黄玉斌也没有在媒体面前多夸弟子一句。
训练代替了队员们全部的语言,他们只有靠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翻身,让人们刮目相看。“比赛开始前,我们甚至做好了‘如果再失败怎么办’的心理准备。”陈一冰回忆道。
8月18 日的吊环决赛,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一套动作,几个十字,半分钟的表演,陈一冰在背后练过上千遍,而单单同为难度7.3 水平的动作,他前后跟着教练编排和训练过20 种以上。“最后确定了比赛的这套动作,因为做起来比较好看。”
2006 年起,体操队的训练馆里,陈一冰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套奥运比赛动作,把每个细节都尽量接近完美。但更早之前的陈一冰,对这样的“重复”几乎要心生厌烦。“我以前喜欢学动作,对我来说,新的动作是一个挑战,但一旦我学会了一个动作,那种不停地重复,精益求精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比较难以忍受,比较难。”
最终,他迈过了这道坎,对成功的渴望战胜了他自己的性格。“这是要成为优秀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我必须这么做,不然我不会赢。”
除此之外,因为吊环要求上半身的力量,陈一冰的训练课程比其他队员都要苦,别的队员是倒立一个小时,他必须负重10 公斤再倒立。
这便是为什么,当陈一冰轻巧地倒立在吊环上,丝毫没有任何的晃动,能做出堪比“教科书”的动作。“我只能说,吊环决赛的八个人里面,我所练的吊环套数肯定比欧洲人多出很多倍。”
16.600,是属于他的数字。美国体操男队摩根?哈姆把他视作偶像, “他明显高出其他对手一个档次,不仅难度高,而且完成的质量也很好,他在吊环上的实力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