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晶厅里,每位宾客面前有三只酒杯,分别系着黑、红、黄三色丝带。伴随着马友友演奏的《巴赫大提琴组曲》,酒小姐将深红色的“肯德曼梅洛”斟入每一只系黑丝带的酒杯。小歇片刻后,音乐换上了贝多芬奔放的奏鸣曲,激情似血的“肯德曼丹菲特”被注入系着红丝带的酒杯。最后倒入黄丝带酒杯的是尊贵若金的干白———雷司令,那水果的清香与勃拉姆斯的小提琴曲一起让宾客陶醉……
一个周六的上午,珠海最大的酒窖(国内前五位)———“金橡”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开张了。
或许是人们的品位高了,进口葡萄酒汩汩地流入珠三角。
进口葡萄酒 四年增九倍
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出席今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致辞时表示,预期到2017年,内地进口酒类的贸易额将会超过8.7亿美元,占亚洲区市场一半以上。据广州海关统计,去年,广东各口岸进口葡萄酒超过1378万升,比2006年增长了1.1倍,金额近8081万美元,同比增长2.6倍。而在2004年,广东进口的葡萄酒还仅仅是162万升,503万美元,4年增长了近9倍。
懒洋洋文化 适合饮红酒
广州、深圳、珠海,酒窖、酒坊一间间冒出来。珠海城市不大,人口也不算多,酒窖显得特别集中。金橡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赫说:“红酒的市场正在变大,珠三角是其主流市场。珠海地方不大,但藏龙卧虎。喝红酒要有时间,静下心来找感觉,这很适合珠海人那种懒洋洋的文化。”
华法酒业有限公司的朱先生做酒生意有10多年了,他认为,深圳和珠海由于是口岸城市,又是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所以30年来一直是洋酒的集散地,是洋酒通向内地的渠道。而珠海也或多或少受到澳门的影响,因为葡萄牙也是传统的葡萄酒产区。这几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中产阶层扩大,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进口洋酒这块蛋糕中葡萄酒的份额越来越大,因为喝葡萄酒更偏重于品尝,这既是酒的品尝,也是文化的品尝。“红酒的知识要比白酒复杂多了,你若爱好,进去就会发现是个大海”。
卖酒无渠道 开酒坊互动
其实,外国葡萄酒并不是今天才进入中国,为什么酒坊、酒窖却在这几年成为一种时尚?
朱先生说,起初,葡萄酒像其它商品一样,都采用“批发”模式,但这种模式深受中间环节的制约,有些超市的“霸王条款”让人无利可图。而这几年许多人炒股、炒楼赚了钱去投资葡萄酒买卖,他们并没有现成的渠道,所以兴起了酒坊、酒窖这种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模式。经营理念与传统完全不一样,投资者大量的工作不是卖酒,而是“卖”酒文化。
金橡酒窖开窖时的“德国葡萄酒品鉴会”,显然是将酒渗透在音乐中,打文化牌。徐赫说:“我们还会推出不同的主题,比如法国葡萄酒品鉴会、意大利葡萄酒品鉴会。欧洲的酒庄很看重你如何体现他的酒文化,葡萄酒是挣回头客的。”除了品鉴会,金橡的水晶品酒厅精心地为预约的品酒客提供配餐,什么口味的酒配能够相得益彰的菜。朱先生说:“大部分中国人不懂葡萄酒,不管吃什么菜,一支红酒从头喝到尾。”
酒会进校园 培养新需求
法兰思夏朵酒坊干脆说:“我就是你的专业酒管家,崇尚色香味品鉴、品位、品赏,专注酒文化传承、推介、发扬。”法兰思夏朵酒坊不仅给每一位进入酒坊的人“上课”,也把课堂开进了校园。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学生成立了一个品酒协会,上百人参与,法兰思夏朵酒坊不定期地去开讲座,开品酒会。朱先生说:“以往酒是学生的禁区,但在国际交往中,酒是社交手段,如果你懂得葡萄酒的文化和饮葡萄酒的礼仪,你就多了点与人沟通的渠道。我们不是要学生喝酒,而是教他们品酒。”法兰思夏朵酒坊的想法就是把公司建在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上,培养一批对葡萄酒有认知的“酒友”。红酒流行,帮客人储藏、保管酒也就成了新的需求。
珠海全达实业有限公司是几种法国名酒的中国总代理,他们在珠海市内本无零售点,去年也在珠海机场开了酒坊。
行内人士认为,除上海外,广东是洋酒的最大市场,对酒文化的认识也比较好。眼下,洋酒中的白兰地、威士忌热正转为红酒热,许多人看到了这一市场趋势,于是纷建酒窖抢阵地。本报记者 林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