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锦涛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1日14:22   央视《今日关注》

  新闻背景:胡锦涛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28号上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会议。在这次峰会上,六个成员国的首脑共同签署了《上合组织杜尚别宣言》等文件,峰会还发表了《会议联合公报》。有关南奥塞梯的问题也出现在此次的《联合公报》中,这是上合峰会第一次集体讨论一个并不是上合组织工作区域的核心热点问题。

  此外,还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该条例可使那些希望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的国家可以向元首理事会提出申请。这是上海合作组织在对外合作方面的一个巨大举措。

  在这次元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发表了《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重要讲话,呼吁各成员国加强团结,全面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刚才这个短片当中也提到,签署的这个《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这样的一个条例的签署对于上合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季志业: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在组织发展方面的一个重大的举措,现在上海合作组织除了正式成员国以外,还有观察员国。

  主持人:

  对,比如说像伊朗、印度等国家。

  季志业:

  对,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这都是观察员国,现在还要建立一个对话伙伴国的层次,这次的文件就是为哪些地区或者是国家能够成为对话伙伴国,他们参加这个对话伙伴国的话,跟上合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这些东西确定了一个条例,这个我想主要是为了扩大上合组织的影响范围,扩大和更多的地区和国家进行对话,来发挥上合组织他这种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

  估计这个对话伙伴可能会有哪些国家和组织?

  孟祥青:

  应该说比如说东盟、欧盟,像美国,都有可能,像是独联体。应该说《对话伙伴国条例》这个条例应该说是这一次杜尚别峰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且也带有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为什么我提得比较高呢?因为我们知道,从上合组织这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从建立了所谓观察员这样一个机制以来,有刚才我们讲的伊朗、蒙古还有巴基斯坦,还有印度这四个国家成为观察员以来,这一次是又多了一个层次。对话国这个条例的制定,等于是以法律的形式,在上海合作组织内,为未来把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透明,也就是“上海精神”继续的发扬光大,又制定了一个法律文件,而且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说这个“上海精神”就是互利互信、平等协商、促进发展、尊重多种文明,把它称为“上海精神”,也就是上海合作组织不同于以往的冷战思维的那样的组织,它是非对抗的、不针对第三国和其他组织的这样一个促进发展的组织,所以这样的一个《对话伙伴国条例》的制定,等于为下一步更进一步的开放,更进一步的对话、更进一步的合作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

  主持人:

  所以这就使得上合组织的层次更加丰富了,而且这一次的《上合组织杜尚别宣言》当中也提到了南奥塞梯问题,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写道: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本组织成员国对不久前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引发的紧张局势深表担忧,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现有问题,致力于劝和促谈。

  从《上合组织杜尚别宣言》发表的对南奥塞梯这样的一段话来看的话,上合组织对于南奥塞梯问题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季志业:

  因为南奥塞梯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所诉范围,从地域来讲它不是所诉范围,但是它涉及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相关利益,比如说最直接的就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参与了这件事,从俄罗斯方面来讲,当然希望他所参加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一起就这个事情来进行讨论,怎么来看待这个事,希望能够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理解和支持。我想这次讨论的结果能够在《联合声明》里边,加上这么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理解俄罗斯在维护地区维和作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我想这一点对俄罗斯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孟祥青: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是非常重要,刚才鲁健在讲的时候,他这个《联合公报》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说上海合作组织不久前围绕南奥塞梯引发的紧张局势深表担忧,特别提到了欢迎前不久达成的《六项原则》。所以我想在这就得说说《六项原则》,也可以看到上海合作组织这一次对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问题的一个态度。不久前达成《六项原则》,6月12号,在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斡旋之下,总统梅德韦杰夫同意共同宣布了这《六项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地位问题交由国际讨论,第二个原则就是冲突双方保证不再诉诸于武力,第三个就是双方全面停止军事行动,第四个开放人道救援作业,第五个就是格鲁吉亚部队撤回到原来的常驻的基地,第六个就是俄罗斯部队撤回到战前的驻地。总而言之,通过《六个原则》来盘,俄罗斯明确表明最终要和平解决这个问题,要停止诉诸武力这样一个武力,所以这样一种欢迎总的我觉得最终还是要通过到磋商,彼此之间的磋商和平谈判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

  但是现在看起来这六项原则第一项是不是已经被突破了?关于地位问题,因为俄罗斯已经宣布承认他的独立了。

  孟祥青:

  这是后来的发展了。

  主持人:

  已经是超出了。

  季志业: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我们看到媒体的报道,可能在大范围座谈的时候,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对俄罗斯所采取的一些行动表示理解。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主要还是就这个事件谁挑起的,为什么会挑起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普京总统昨天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的时候,他还强调,这个事件最先是格鲁吉亚方面挑起,但是为什么挑起的时候西方媒体不予报道,后来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了,西方媒体才开始报道。所以在上合组织的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首先是对俄罗斯采取应对措施表示理解。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明了这么一个立场,认可这个事件是由格鲁吉亚方面首先挑起,我觉得这种判断对俄罗斯来讲是非常重要。一个这是个客观的判断,第二个对俄罗斯所采取的行动是表示一种理解。

  主持人:

  俄格冲突我们今天这个节目恐怕时间就比较有限了。从这些冲突的起因来看,格鲁吉亚是率先发起了这样的一场行动,而且还是在奥运会期间,奥运会期间我们一般说有神圣休战的传统。

  季志业:

  在这之前,联合国秘书长还专门发了一个奥运休战书。

  主持人: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格鲁吉亚这样的一个举动算是明智之举吗?

  季志业:

  我觉得这个里边用格鲁吉亚总统萨克什维利自己的话来讲,他自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不用我们来说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当时我想他是对整个局势的判断,他自己的解释就是他没料到俄罗斯会出兵反击,这是从他的角度来理解的一个错误。但是在我看来,他想用武力来解决南奥塞梯问题这种做法本身是错的。另外,南奥塞梯本身处在一个维和力量的控制之下,俄罗斯、格鲁吉亚都是维和力量的一方,因为当时叫做“四方协议”。1992年四方签了一个共同维护地区稳定的协议,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都是维和方,格鲁吉亚突然攻击南奥塞梯的话,实际上他首先打击的是维和部队,第一次打击就造成俄罗斯十名维和人员的死亡。所以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讲,我是要保证维和力量,保证这个地区的稳定,这是作为维和力量的一个基本任务,所以他说他反击更有道理。

  主持人:

  但是从格鲁吉亚的角度来讲,他应该会考虑到这样的后果,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铤而走险呢?

  季志业:

  这个里边就比较复杂了。我想这个里边有一些具体的,你比如说当时一个是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普京总理在北京出席奥运会,而梅德韦杰夫总统正好在休假期间,所以觉得都不在莫斯科,是不是这个机会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孟祥青:

  而且美国的布什一家子也都在北京,出席奥运会。

  季志业:

  这个里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际上萨克什维利在决定对南奥塞梯动武之前,格鲁吉亚和美军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的国务卿赖斯七月份结束了八国峰会以后,也专门到第比利斯去访问。所以俄罗斯总理普京就说,这个事肯定是由美国在背后支持,尽管我们现在没有准确的信息来证明这个是不是美国。

  主持人:

  但我也听说一种说法,说普京一听这个消息也感到很意外,立刻跟布什说,然后布什说有这事吗?不可能啊!

  季志业:

  当时其实因为普京就在北京,我们如果能够看到这个情节就是说,两个人在参加胡锦涛主席举办的午宴的时候,普京找了布什说了这个话。

  孟祥青:

  其实有一些细节也是挺有意思的。昨天普京虽然讲,说你看西方采取双重标准,他首先发动攻击的时候,你对格鲁吉亚没有反应,俄罗斯采取反击的时候你采取谴责和制裁。但是你看细节的话,就是最开始发生冲突开始的一段时间,西方媒体当中其实也有一种舆论,后来最开始谴责俄罗斯是认为俄罗斯是过度反应,就是过度采用了武力。而且西方媒体也开始在报道的时候,特别谈到格鲁吉亚首先采用武力,这种方式本身是一种愚蠢的行动,我看到一些西方报道明确讲是愚蠢的行动。

  主持人:

  现在,格鲁吉亚外长已经宣布准备要跟俄罗斯断交了,两位预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冲突可能会走向何方?

  孟祥青:

  其实我觉得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格局在新的背景下、新的国际形势下发生了新的变化,大部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的大背景就是美国长期以来执行的这样一个北约东扩、中亚颜色革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这个背景的背后,俄罗斯也是对西方的一种反制措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俄格的冲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他们之间的冲突,他背后反映的还是俄罗斯和西方的一个矛盾。所以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着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这样一个冲突的未来的解决,就是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

  最近我们看到一些细节,在黑海有一些剑拔弩张的态势啊,媒体被炒作啊,什么北约美国派了十几艘军舰啊,俄罗斯也派军舰,均在黑海集结,会不会擦枪走火。其实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一种暗中的较量,至于擦枪走火在近期还看不到这样的前景。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两位今天能够关注胡锦涛主席的出访和杜尚别峰会所提到的南奥塞梯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谢谢,明天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