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亚市副市长:三亚责任大于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1:29  《小康》杂志

  “三亚有责任承担起对国际旅游岛运营的探索。三亚对自身的形象还不完全清晰。目前确定的‘美丽、时尚’的形象略显肤浅,还应该挖掘出内涵上更深的东西,提炼更新的概念。”

  李柏青初次上岛是在1988年的春节前夕。此前不久,海口市政府一考察小组到他工作的湖北宜昌考察,鼓励年轻人到即将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发展。当年春节前,他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借着婚假乘火车“私奔”海南,这一待就是20年。

  从外事办、旅游局到市政府,李柏青在三亚旅游业已“扎”了10年。

  《小康》:国务院批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将对三亚及至海南带来什么?

  李柏青:建设国际旅游岛,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探索、尝试和贡献。中国目前的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主体还存在着差距。国内旅游是以观光为主体,一瓶矿泉水、一袋面包就够了,而国际旅游最成熟、综合效益最大的方式是休闲度假,这就要求住下来,消费、休闲、娱乐。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助于中国旅游的升级转型。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来的一个重大事件,是海南发展的良机。目前海南旅游已经过度到休闲度假了,但在如何推动入境游、强化度假概念、丰富度假产品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

  建设国际旅游岛,对三亚是种责任。三亚的休闲度假旅游处于中国旅游金字塔的塔尖。三亚有责任承担起对国际旅游岛运营的探索。建设国际旅游岛,对于三亚来说,责任大于机遇。

  《小康》:三亚将如何履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李柏青:开放度的进一步落实,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点。要把它作为新一轮开放尤其是旅游业开放的排头兵。目前三亚的旅游业仍存在传统观念模式下的弊端。比如,虽然国际品牌的酒店在三亚基本都能找到,但这些酒店的资本实际上仍以国内为主。资本国际化,在三亚仍是留白一片。

  借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要加大旅游与国际资本对接的面、深度,为国际专业、大型资金顺畅进入创造条件。当然要选取那些能够共同承担风险的国际资本。

  同时,要争取人员、物资更便利地进出。国际主流航线尚未引进,客源国都有定期航班是理想状态。

  服务产品的结构,治安环境的保证,是需要深度着手的问题。三亚必须全面提升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游客舒适度。大抓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

  《小康》:从渔家小妹长成国际美女,这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三亚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之大。那么三亚近年来旅游发展有哪些经验?

  李柏青:经验谈不上,只能说我们在某些方面走在国内旅游的前列。

  首先是规划优先,三亚的国际酒店多为国际一流水平规划设计。在规划理念上,可以说三亚还是比较国际化的。

  其次是政府的无为而治,这其实是无奈的无为而治。在三亚旅游发展之初,政府不知道如何干预,由于政府的弱势,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干预,其结果是只能不干预。政府只把规划关,这反倒给投资者预留了空间。而高端、专业的投资商的进入提升了海南旅游的档次。

  第三是营销推广做得比较成功。通过大型的活动“借船出海”,善于捕捉敏感题材并将其发挥到极至。

  《小康》:与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相比,三亚还存在哪些不足?

  李柏青:要成为国际旅游岛,要求政府的观念、视角和做法都必须国际化,只有提升自身对国际事务的交流、参与、引领能力,才能对国际化持有理解、包容的心态。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需要这种心理角色的迅速转换。但目前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政府在理念、规范度上有极大的欠缺。旅游管理行业水平也偏低。三亚一直以来重营销,轻管理,存在“营销不够,管理更差”的问题。

  目前三亚旅游与国际产品的融合度不理想。在营销的手法、技术、专业、理念、渠道上还要多向国际旅游城市学习,还处于实习阶段。

  三亚对自身的形象还不完全清晰。目前确定的“美丽、时尚”的形象略显肤浅,还应该挖掘出内涵上更深的东西,提炼更新的概念。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个系统工程,它作为目标、概念引导我们不断进步。国际旅游岛本身也是不断充实的概念,需要我们科学地、有节奏、有序地进行。如果我们能一直立在潮头,保持国际领先,那离国际旅游岛就不远了。

  工业,要不要?

  海南是否要发展工业?这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发展工业与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真正坚持新兴工业省的目标,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就能解决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南是否要发展工业?这是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直到1996年“一省两地”(将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旅游度假胜地)战略的确立,才算是尘埃落定。

  虽然近年来包括卫留成在内的海南省历届官员都强调,热带农业和旅游是海南的比较优势,但事实是,海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说:“农业和旅游对财政的贡献不大。”

  海南大学一位教授也指出,尽管海南一直坚持着发展旅游的思路,但发展工业对于各级官员的政绩体现似乎来得更快、更显著,因此,海南建省20年间,各种发展工业的计划也不断地在酝酿、提出。

  金光集团的海南轨迹

  金海浆纸厂,在海南绝对是个大企业:占地六千余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00亿元左右——几乎是2007 年海南省工业总产值的1/6。

  金海浆纸厂属于印尼金光集团(APP)旗下的亚洲浆纸。金海浆纸项目于199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设立,200 4年11月建成试投产,根据海南省政府与亚洲浆纸厂的合约,这个项目最终将达160万吨的产量,将成为亚洲最大浆纸加工基地。

  为了满足金海浆纸厂巨大的原料需求,1997年1月亚洲浆纸与海南省林业总公司合作成立了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19.8亿元人民币,在海南岛营造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共造林面积350万亩。

  作为当年“省长工程”的“纸浆林项目”,成了海南各市县林业局干部头顶上的一根“高压线”。这在促进APP( 中国)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根据《财经》杂志日前的报道,迄今APP(中国)在海南省所经营的120万亩林地中,已有3000余块、累计逾10万亩林地因权属纠纷而被农民损毁或抢占。

  去年起,海南省政府不再下达“纸浆林项目”指标。如此一来,APP(中国)在海南350万亩的营林任务就成了难题。

  传统的造纸行业曾被视为“污染大户”。APP(中国)也一直受到一些环保组织的质疑。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2005年的调查显示,从金海浆纸厂开工以来,金光集团在海南全省收购木材,导致很多地方开始砍伐天然林。

  但金光集团并不认可这些说法。据APP(中国)提供的资料,2006年6月,金海浆纸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环保验收,结论是:金海浆纸清洁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9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减排工作简报中指出,金海浆纸生产线代表目前最先进的制浆工艺水平,废水排放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据介绍,在一期金海浆纸102亿元的投资中,约有24亿元用于三废治理。

  6月27日,APP(中国)金海浆纸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鸿带领集团300名员工代表宣读了“立足中国、绿色承诺”的誓词。在宣言中金光集团APP(中国)承诺:“致力于将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金光集团APP (中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都是积极有利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